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
——以河源市龙川县为例

2021-04-12 06:00李远辉湛婉玲
智能城市 2021年19期
关键词:龙川县国土空间

李远辉 湛婉玲

(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50)

21世纪以来,我国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产生了生态破坏行为,影响了区域生态和谐。近几年,我国充分认识到粗放式经济模式带来的危害,关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体系。做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非常重要,可以提高我国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促进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文章以河源市龙川县为例,分析国土空间生态现状与问题,提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思路与举措。

1 龙川县国土空间生态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现状分析

龙川县总面积3 081.31 km2,地跨北纬23°5′57″~24°47′03″,东经115°03′13″~115°35′18″之间,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粤赣交界之处,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广东生态保护发展示范区,粤东北的天然生态屏障。全县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水、矿产、森林资源。县域水域面积74.52 km2,有东江、韩江两大水系,年径流量23.33 亿m3,水力资源蕴藏41.39 万kW,可开发利用水力资源27.7 万kW。近年来,龙川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落地生根。县域内枫树坝水库是广东省第二大水库,长年保持Ⅰ类标准水质,东江干流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第一,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县域内有黑色花岗石、铁矿、稀土矿等矿产资源超过20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2 347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76.1%,森林覆盖率72.8%。历史遗留稀土矿区周边受污染耕地得到有效治理。

1.2 问题分析

龙川县矿山历史遗留问题突出,全县有1 686个历史遗留矿山,38个历史遗留废弃稀土矿山治理面积达118.3 km2,稀土矿区氨氮、稀土元素、重金属污染及放射性污染严重,造成严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水生态环境方面,重点湖库入库支流氮磷超标,东江流域及枫树坝库区内餐饮船排污、违法建设项目以及禁养区畜禽等问题突出;库区桉树等速生树木大量种植导致周边生态环境和地下水系统遭到破坏;农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河湖缓冲带污染等问题也较突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较好,但存在局部林地退化、损毁现象严重;东江上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东江上游水源地、一级支流源头区的水土流失严重;重要生态敏感区域的桉树林问题突出,林分多样性、树种多样性需要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滞后,生态源地破碎化导致物种交流受阻等问题。城乡生态环境存在城市和乡村生态景观破碎性、农村人居环境恶劣、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缺乏投入等问题。

2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思路与举措

2.1 规划引领、专家领衔

自然资源部负责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规划“多规合一”,旨在解决以往“规划交叉、职责交叉”等问题。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必须以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为引导,国土空间规划是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的上位规划,引领、指导和约束着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以及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尤为重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理念,做好远期和近期规划、年度实施计划。龙川县东江和韩江流域整治、矿山修复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方面问题突出,都是大型系统修复工程,特别是顶层设计和专业技术,包括土地资源管理、地质勘查、岩土工程、环境工程、城市规划、生态学、园林景观、地下水工程等相关专业,必须充分采纳各行各业专家意见,不断创新技术方法,科学、系统地推进保护与修复工作。

2.2 建立上下、横向联动工作机制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是系统性工程,不能单纯考虑县域范围生态保护与修复,需要统筹考虑流域、山脉、区域完整性等因素,从流域的尺度、区域的角度考虑山水林田湖草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分析并诊断根本问题,提出系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龙川县必须与河源市、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充分衔接,做好省级、市级与县级的关系,协调处理重大问题,落实重大决策与措施,做好上下联动的各项工作。在县域层面,必须高位统筹,建立县委县政府领导为组长、自然资源为副组长,生态环境、林业、农业农村、住建、水务等职能部门为成员的联动工作小组,将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作为县域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建立横向联动的工作机制。

2.3 多元筹措生态保护修复资金

相对贫困的粤北山区县,龙川县地方财政极度紧张,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资金是主要难题,但资金保障是关键因素,必须多元筹措。充分争取上级财政扶持资金,包括国家和省有关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林业等方面的专项资金,整合使用各级财政可用于生态保护与修复的专项资金,如关于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试点的中央扶持资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扶持资金、乡村振兴扶持资金、通过土地整治项目产生的耕地(水田)指标收益、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收益等等,均可支持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引导社会筹措资金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的力量,强化企业为治理责任主体的资金投入,支持、鼓励相关企业通过资本运作等多种渠道筹措治理资金。如针对废弃的矿山修复,探索矿山废物的循环再利用,变废为经济效益;与光伏发电项目共同打造光伏生态园,解决矿山修复资金短缺问题,生态复绿返绿,为绿色能源项目创造效益。借鉴国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走在全国前沿的地方实践经验,探索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债权投资计划、融资租赁、发行债券或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或增发股票、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基金等,摸索形成适合龙川县实际融资方式。

2.4 实行生态修复项目动态管理,建立奖励和考评机制

健全项目全流程管理,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工作,建立动态管理的项目储备库和竞争择优立项机制;探索建立季度调度、年度评价、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全周期动态考核评价机制,强化项目验收和经验总结。在动态管理的基础上,探索新型绿色绩效考评和奖励机制。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考评办法,形成生态保护建设、经济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相衔接的绩效考评机制,将考评结果与县有关职能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考核挂钩;制定有利于调动当地社会各界生态保护建设积极性的各项政策和奖励机制,探索建立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补偿基金,引导资金、人才、产业、技术等向保护工作倾斜。

2.5 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动态监测监管

针对龙川县内重大生态资源,如东江和韩江流域等生态廊道,枫树坝水库、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区、国家和省级生态林等,科学布局生态保护监测样点、规范信息采集,对破坏生态资源的行为,对破坏国土生态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做好动态监测监管工作,尽可能将破坏、损毁等行为阻止在前期阶段,以免造成难以挽回或需付出巨大成本才能修复的后果。更好地支撑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或购买技术服务力度,研发符合龙川县当地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动态监测监管系统,与国土空间“一张图实施监督管理系统”充分衔接,加入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生态修复业务成果及实时监测数据,形成“一张图”,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引入新技术和新手段,结合指标管理、规则引擎以及业务协同技术,实现基于生态现状的规划范围可查、实施区域可看、管理流程可溯、实施效果可评的生态保护修复动态监测监管。

3 结语

龙川县属于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广东生态保护发展示范区,粤东北的天然生态屏障,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至关重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一项系统、持续的工程,相关部门应引进行业内权威专家或企事业单位,充分诊断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存在的现实问题,针对问题剖析根本原因,探索适合龙川县推行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模式和机制。积极与国家、省有关部门衔接,尽可能多申报有关生态保护修复的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大科研创新探索新技术、新手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区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龙川县国土空间
空间是什么?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创享空间
遥感技术广东龙川县地质灾害调查的应用
近期原创作品
鲜花盛开的国土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近50年龙川县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