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山隧道塌方突水治理分析

2021-04-12 18:08宋建
西部交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塌方

宋建

摘要:文章以明月山隧道塌方突水治理为例,提出隧道经过破碎断层时塌方,遇高压水,可采取以止浆墙全断面封闭,然后注浆回填处理塌方,超前预注浆加固围岩并堵水的处理措施穿过该断层,为破碎且突水量和水压大的隧道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破碎带;突水;水压高;塌方;止浆墙;帷幕注浆

0 引言

随着全国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隧道数量与里程不断增多,我国已步入交通强国时代。隧道施工会遇到各类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对施工质量与安全产生不良影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因此,需对各类复杂地质条件的隧道采取不同的处治措施,基于此,本文对断层且突水隧道的塌方和围岩加固进行阐述。

1 工程概况

明月山隧道全长6 555 m,位于四川省邻水县和重庆市垫江县两县交界处,是忠县至垫江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其地質条件复杂,地下水丰富,主要地质问题有岩溶、突泥、突水、薄煤层低瓦斯、煤层采空区、老窑积水、断层破碎等。隧道支护方式为超前小导管注浆+钢筋网片+钢拱架+喷射混凝土。当施工到约900 m时,拱部发生坍塌,形成长10 m、宽6 m、最高11 m的塌腔,水质浑浊,水流夹带碎石流出,粒径最大12 cm,单洞最大水流量达到14.8万 m 3/d,从出现塌方涌水到制定方案开展施工,经历了半年多。

2 坍塌处治方案制定

明月山隧道2016年1月开始出现涌水、塌方现象,每天涌水量均达到10万 m 3以上,水压大且夹带碎石流出,如何封堵涌水并固结围岩成为关键问题。截至2016年7月涌水也未有变小的迹象,由于水压大,在围岩上直接钻孔注浆会导致塌方,经过专家的多次勘察研究,最终确定采用浇筑止浆墙封堵掌子面及塌方段,然后泵送混凝土回填塌腔的方案。为了确保安全,经计算止浆墙厚度设计为6 m,在围岩与止浆墙空隙之间预埋泵送混凝土导管,然后超前预注浆加固围岩和封堵涌水。

3 止浆墙浇筑

3.1 止浆墙方案

经过半年时间,塌腔已基本稳定,为了确保安全,在距离塌方位置3 m处浇筑止浆墙。止浆墙采用C20混凝土,墙底厚6 m。在墙体预埋10根200 mm钢管作为排水通道,在塌方段预埋泵管和压浆管。

3.2 止浆墙浇筑

止浆墙浇筑分4次进行,在墙身与围岩、墙身与墙身连接处预埋钢筋连接,浇筑顺序与布设位置按照图1进行。最下一层浇筑分左右幅,施工左幅时先将水全部引入右幅,使左侧无水或者少水,然后安装模板,预埋排水管后浇筑混凝土。待左幅混凝土浇筑5 d且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后将水全部引入左侧,立模浇筑右幅混凝土,完成后依次浇筑3号、4号混凝土。在压浆回填坍塌处时,为确保围岩稳定、安全,防止水从初期支护处涌出,待全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止浆墙后10 m范围内初期支护段进行注浆加固,加固厚度为10 m。

3.3 坍塌处回填

止浆墙浇筑完成,对初期支护加固后,把预留排水管全部关闭,使掌子面和止浆墙之间流动的水变为静止。原方案计划泵送混凝土进行回填,但静水压力达到0.8 MPa,混凝土无法泵入,改为压力更大的注浆施工工艺进行回填。由于空隙处充满水,最终确定浆液为水泥+浆水玻璃+砂,确保浆液注入后短时间凝固且有一定强度,注浆终压为1 MPa。

4 超前注浆预加固围岩

4.1 钻孔次数和长度

坍塌处压浆回填后该处无渗漏水且充填密实,但向前开挖需对前方围岩超前预加固,确保施工中不塌方和不涌水。钻孔注浆分3次进行,钻孔注浆深度为30 m,最外一圈外插角度为9°,确保前方全断面围岩及开挖轮廓线10 m范围内填充密实浆液。第1次钻孔注浆是为了孔口管安装牢固密实,确保后续钻孔注浆不渗水。第2次钻孔注浆主要是加固掌子面附近不稳定围岩,确保后面钻孔时围岩不坍塌。第3次钻孔注浆是对围岩及周边加固,确保注浆后围岩不渗漏水,具有一定的自稳能力,能为开挖提供安全的工作面。

4.2 注浆方案

4.2.1 浆液选择

最初注浆方案考虑水泥+水玻璃,因为浆液注入围岩很快便会迅速固结封堵裂缝,起到立即止水和固结围岩的效果,提高注浆效率。该方法不适合水压较大的断层裂隙水围岩注浆,水泥加水玻璃虽然止水和固结围岩的速度快,但浆液扩散范围小,迅速凝结不利于浆液沿裂隙慢慢扩散,对围岩的加固范围有限,不能确保有效地加固。最后确定裂隙较大的采用水泥加砂,对裂隙较小的采用直接注水泥浆的方案。水泥浆液渗透性强,既能填充大空隙,也能渗透进细小的裂缝,强度高,效果好,操作简单容易。注浆结束再开挖后证明注浆效果理想,浆液扩散范围大,浆液完整填充围岩裂隙,能很好地加固围岩和堵水,防止塌方和涌水。

4.2.2 浆液配合比

由于该段处于断层上,需根据围岩裂隙大小确定配合比,使浆液更好地填充孔洞并和岩体良好结合,最终达到注浆止水的效果。最佳的浆液浓度需根据现场经验和不断的实践来确定,配合比则取决于注浆孔的吸浆量和压力。浆液太稠会过早地堵塞空隙,不利于浆液扩散,水泥太少则起不到注浆效果。因而在配合比设计上,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浆液浓度采用1∶1、1∶0.8、1∶0.5三个等级。

4.2.3 注浆压力

为了使浆液能压入围岩并充分填充,注浆压力需高于净水压力,且能密实填充注浆范围,但压力不宜过高,太高则注浆填充范围过广,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增加投资。现场测得净水压力为0.8 MPa,考虑注浆目的和范围,确定注浆压力为1.2 MPa。

4.2.4 注浆结束标准

单孔注浆效果依据注浆压力、注浆量、注浆时间以及串浆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当单孔注浆压力达到设计要求,且进浆量在10 min内基本无变化时停止压浆,隔10 min后继续往该孔压浆,当压力再次达到设计且进浆量≤5 L/min,稳压10 min后方可结束压浆工作。

4.2.5 注浆设备

采用杭探SGIA型钻机、杭探SGB9-12型灌浆泵、JJS-2B型浆液搅拌机、储浆桶、清水桶、孔口法兰、球阀和泄浆阀等。

4.3 第1次钻孔注浆

第1次在止浆墙上钻孔1 m,目的是安装孔口管,使孔口管和止浆墙牢固结合在一起,便于后续钻孔注浆。

孔口管长1 m,外径为220 mm,间距为1 m左右,梅花形全断面布置,达到注浆全覆盖,不留死角。因钻孔时在止浆墙内,所以无渗漏水,便于安装孔口管和法兰盘,成孔后在孔口管四周绑扎麻绳,增加管壁和孔壁的摩擦力。放入孔口管后,注漿填筑管壁与孔壁之间的空隙,防止注浆时水从孔壁溢出。存在高压水的隧道孔口管安装是关键工序,后面第2次、第3次钻孔和注浆都通过该孔,其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后续钻孔注浆能否顺利进行。

4.4 第2次钻孔注浆

第2次钻孔在220 mm孔口管内钻进,钻头为54 mm,钻进长度为15 m,扣除止浆墙和坍塌处注浆的长度,基本上深入岩层5 m。钻孔太浅对钻孔围岩加固有限,钻孔太长则因水压太大容易造成涌水太大,不利于围岩稳定。此次钻孔注浆的目的是加固前方3~5 m未塌围岩,让浆液缓慢进入裂隙加固围岩。

4.5 第3次钻孔注浆

前2次钻孔注浆都是为第3次注浆做准备工作,确保孔口管周边不渗水和围岩薄弱地段不涌水塌方,达到注浆效果,以便后续开挖围岩不塌方,不渗漏水。注浆范围为止浆墙前方30 m及开挖外轮廓线外10 m和底板4 m范围。对全断面进行注浆,注浆孔间距为1 m。本次钻孔注浆的顺序和一般注浆不同,采用先中间后外圈,由近到远,同一圈由下往上的间隔施作,让浆液把水挤压封堵到外面,起到彻底加固围岩和堵水的效果。钻进深度根据水压大小确定,采用分段式或者全孔一次性注浆,无突泥或水压小则一次钻孔到位注浆,水压大则分段前进式注浆,每段长度为5~7 m,直到终孔。

4.6 异常情况处理

在注浆过程中若突发异常,如发生突水或冒浆现象等,需要加强孔口管封堵,采用间歇性注浆,并辅以改变浆液配合比及加入或减少用砂量,对串浆的孔需重新打孔注浆。进浆量突然减少,需检查注浆管路是否堵塞,注浆孔是否坍塌;注浆量突然增加,应考虑是否遇到溶洞或者岩层裂隙变大,需调整浆液稠度或增大用砂量,否则应停止注浆,待查出原因后再施工。

5 注浆段开挖长度

隧道施工需重视开挖前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开挖前必须对注浆地段做超前钻芯取样,了解浆液在围岩的填充、扩散和固结情况,以及堵水和加固效果。开挖后可以看出,破碎带填充密实,浆液在宽缝中渗透较远,窄缝中渗透相对较近,注浆效果好,强度高,岩体自稳能力强。最终确定开挖长度为20 m,预留10 m作止浆岩盘,确保未开挖部分不渗水不塌方,为下一循环注浆加固围岩提供安全、稳定的工作面。

6 结语

隧道从出现坍塌到顺利度过该断层带花费了1年左右的时间,隧道塌方和涌水严重影响隧道进度、安全以及质量。本次成功注浆堵水加固围岩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1)当遇到断层且有高压水时,需要先设置止浆墙或止浆岩盘封堵渗涌水,止浆墙厚度、密封性以及止浆岩盘的预留厚度需确保围岩稳定及注浆时不渗水。

(2)注浆孔的布设和外插角度根据需加固围岩范围确定,最好不少于开挖轮廓线5 m,注浆孔应全断面布设。

(3)裂隙水注浆需使用水泥浆液,便于扩大注浆范围,更好加固围岩。

(4)开挖长度根据水压确定,确保预留的止浆岩盘能抵抗围岩压力和堵水。

参考文献:

[1]岩石锚固与注浆委员会.锚固与注浆技术手册[M].北京:北京电力出版社,1999.

[2]常帅斌,深孔注浆技术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9):1-3.

[3]李治国.隧道岩溶处理技术[J].铁道工程学报,2002(4):61-67.

猜你喜欢
塌方
浅析岳家沟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
某公路隧道塌方处治
“滇中红层”隧道施工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公路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对话
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