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陕西省慈善示范社区运作模式探索

2021-04-13 02:18西安培华学院宋天妹
营销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运作效能

西安培华学院 周 嫚 宋天妹

一、慈善事业社区化发展情况

(一)慈善事业社区化发展趋势

慈善事业是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参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慈善事业发展目标为“到2020 年,慈善监管体系健全有效,扶持政策基本完善,体制机制协调顺畅,慈善行为规范有序,慈善活动公开透明,社会捐赠积极踊跃,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全社会支持慈善、参与慈善的氛围更加浓厚,慈善事业对社会救助体系形成有力补充,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

随着全国慈善工作的不断开展与城市社区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社区成为现代慈善事业的“最后一公里”。能否成功将社区慈善事业做好,对于我国慈善事业的现代化转型至关重要。目前,广州、深圳、天津、成都、郑州等地区都已开始对社区慈善的模式进行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慈善事业社区化的发展趋势反映了我国慈善事业焦点的转移,符合我国整体经济转型的大趋势,也符合我国“城镇化”的整体趋势。

(二)陕西省慈善示范社区发展现状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办法》,陕西省大力创建与发展慈善社区(村)。2018 年12 月启动“慈善示范社区”建设工作,2019 年11 月开展“慈善示范社区(村)”候选单位推荐审核工作,经各地民政部门推荐、实地评估和厅内审核等程序,公布西安市新城区新园社区等50 个社区(村)为2019 年陕西省慈善示范社区(村)。2020 年6 月完善慈善示范社区建设标准并进行第二批申报工作,慈善示范社区的建设标志着陕西省慈善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政府部门要求把慈善示范社区(村)创建工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在运行过程中发生问题,不能继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由原授牌单位给予取消并摘牌。

二、区块链技术在慈善事业中的应用

(一)区块链技术的概念

自“区块链技术”概念诞生以来,学术界对其有多个不同的定义。中科院博士、布比联合创始人蒋海认为区块链属于一种分布式共享记账技术,具体表现为多方共同参与,保障时间有序且不可篡改的账本,若要对账本改动则需要具有共识机制来保障。

区块链技术建立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数据库,通过完美的非对称加密的数学解决方案建立交易各方的信任机制、特定的验证机制以及智能合约等协议使得区块链拥有应用于实际交易的可能性,整体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集体维护和可靠等特征。

(二)区块链技术助力慈善事业管理

慈善组织公信力较低一直是困扰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现有研究已从制度环境和社会规范、组织内部治理、互联网慈善等三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感,重塑其公信力。区块链技术以去中心化的数学方式重构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机制,将带来慈善事业的巨大变革。在慈善捐赠领域中,通过使用分布式账本来跟踪捐赠信息,确保每笔捐赠款项都清晰透明。

2017 年,我国就针对区块链技术进行物资公益捐赠流程追溯进行尝试,9 月由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发起的“守梦天使寻找之旅”公益项目在京东公益物爱相连平台上线。通过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相结合,实现捐赠物资的全程流转信息上链,保证物资流转信息的透明可追溯。2020 年,面对新冠疫情,中国雄安集团开通了慈善捐赠管理溯源平台,对所有人提供公开的捐赠信息查询服务。区块链技术通过其自身具有的唯一标识特征,极大程度地助力慈善事业管理,提高了其透明度与公信力。

综上所述,慈善事业社区化已成为国家精准扶贫的趋势,慈善示范社区的管理效能直接反映了慈善事业发展要求的落实程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区块链技术的植入可以完善慈善事业的管理工作,对于提升管理效能具有重要作用。鉴于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块链技术在慈善事业工作捐赠信息登记与公示上,鲜有从整个工作流程上进行系统使用探索,本文将基于区块链技术,以“慈善示范社区”为研究对象,探索其运作模式。

三、慈善事业社区化运作的重要意义

全程植入区块链技术,拓宽其在慈善事业中的应用度。构建慈善示范社区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组织联动工作,不仅局限于捐赠款项与物资的追溯与公开。扩大救助来源,有针对性、切实地做好救助对象的筛选及救助跟踪都是整个工作的重要内容。

规范慈善公益服务,提高信息透明度。通过对慈善示范社区建设与运作过程的梳理,规范各环节工作标准,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全程业务的公开以及信息的透明。

提升“慈善示范社区”管理效能,切实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以技术植入、工作规范、信息透明、工作效率、运作效果作为慈善示范社区建设支撑点,将此五项评价维度纳入慈善示范社区建设与运作过程,切实将建设要求落到实处,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四、慈善示范社区业务开展流程与运作模式

(一)慈善示范社区业务开展流程

梳理慈善示范社区业务组织流程,通过构建“慈善示范社区”运作体系,为区块链技术的系统植入做好前期准备。

慈善示范社区包括组织领导、联动等内容,构建体系是重点。体系包括捐赠体系、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捐赠体系是慈善示范社区连接上下游参与主体、保障捐助资源合理分配的体系;组织体系是慈善示范社区自身发展重点内容,是发挥枢纽作用的中坚力量;服务体系不仅包括社工给居民提供服务,而且还要发动居民参与志愿驿站服务,参与居民自助或互助的过程。

(二)慈善示范社区管理效能的评价维度

管理效能一般从结果和过程两个层面分析,结果层面关注组织价值、绩效、成果;过程层面强调规范、能力、责任;本研究拟将过程和结果两层面相结合,依托《陕西省慈善示范社区建设标准》,通过技术植入、工作规范、信息透明、工作效率、运作效果五个维度对其管理效能的提升进行建设支撑。

1.技术植入。技术是慈善示范社区的工作手段,这里需要植入区块链技术以达到业务全程透明,提升慈善示范社区的公信力。

2.工作规范。工作规范是慈善示范社区的工作基础,也是慈善示范社区的主要内容,在于自身业务深耕,以更好的运营、管理。

3.信息透明。信息正确、真实、透明是慈善示范社区的业务开展核心内容,在信息透明化的“镜子”下,才能保证全程业务公开、居民参与。

4.工作效率。工作效率是慈善示范社区的工作保障,需要上下游的捐助者和受助者给出评价,以更好地提升自身业务效率。

5.运作效果。效果是慈善示范社区管理效能的结果性目标。

表1 慈善示范社区管理效能维度与陕西省慈善示范社区创建标准结合对照表

(三)区块链技术应用下的慈善示范社区运作模式

区块链技术应用下的慈善示范社区运作主要基于上下游的有机衔接,重点在于慈善示范社区自身的组织与运行。从管理效能角度出发,区块链视角是慈善示范社区运营的技术手段,其核心是为了确保信息的正确、真实和透明;慈善示范社区组织的工作规范流程维度是其工作的基础;捐助者能否持续、有效地提供捐助资源是慈善示范社区工作效率的保障和体现;受助者能否及时、合理的收到各类资源,是慈善示范社区的工作目标,也是其管理效果的体现。

图1 区块链技术应用下的慈善示范社区运作模式

五、结束语

通过期望对慈善示范社区组织与运作流程进行梳理,对工作标准进一步规范;将区块链技术与工作流程、标准的有机结合,为公信力提升做准备;基于区块链的数据流动跟踪机制角度,打破信息传递壁垒;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捐赠者和受捐助者双向评价的持续反馈控制机制角度,使慈善示范社区能进行快速反应与调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考评记录与经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运作效能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红外空空导弹抗干扰效能评估建模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浅议耶律德光于大梁城的政务运作
企业创新机制的设立和运作研究
肩负使命的奶奶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J.K. Rowling Receives a Rare Honor from Prince William at Buckingham Palace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