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高校全面预算的研究

2021-04-13 02:18西安财经大学李政界
营销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流程数据库

西安财经大学 李政界

完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但工作中发现,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存在许多问题,不再满足当前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需求。2019 年财政部公开发布了《关于推进财政大数据应用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财政部门积极推进对财政大数据的应用,支持和建立一个现代化的财政体系,如何有效运用财政大数据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全面推进预算管理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因此,高校要想发挥出全面预算管理的最大效能,就要抓住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在预算管理领域充分运用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技术与方法,攻克预算管理中的难点。

一、传统高校全面预算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预算与业务不能有效融合

一般而言,高校预算涉及高校各个业务部分,其预算管理工作通常由财务处主导,其他部门辅助,多个部门配合共同完成。但财务人员对各部门的业务了解得不够全面,对预算编制中占有较大比例的业务不甚了解,使得财务处不能制定有效的衡量指标。同时预算管理工作权威性不够强,各部门上报项目预算需求资金信息有限,使得财务处无法深入了解各部门对所开展项目工作的具体内容及对预算资金的要求,财务和业务信息不对称,导致全面预算的编制和业务信息不能有效融合。另外内部各工作组织之间缺少相互交流与有效地沟通,各组织为了给自己提供一个较多的预算资金和经费投入的机会而与高校领导层之间进行博弈,导致预算的具体编排无法跟上高校实际的发展状况,最终造成财务处编制的预算和高校总体战略目标相背离。

(二)预算执行把控不严

预算执行在高校的预算管理中是比较薄弱的环节,“重编制、轻执行”的现象在预算管理中经常出现。例如个别项目的预算不断调整,年中随意挪动资金追加预算,年底突击花钱赶超预算的现象严重。主要原因是因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人为影响因素较多,“商量”余地较大,资金把控不严,同时监督不到位,使得预算编制和执行相互脱节,极大地降低了预算的效果。

(三)全面预算信息化不高

我国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停留在初步阶段,只能做到预算编制与执行流程的部分软件化,且绝大多数的高校仍处于手工阶段。预算数据的收集方式一般采用纸质或电子邮件形式层层递送,常需花费很长时间,信息不具有及时性。而且对于预算资料的汇总方式也主要是采用excel 等简单的信息管理软件,不仅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也难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大大降低了预算工作的实施效果。

二、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作用

(一)提高预算编制效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资金来源的日益多元化以及收入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了高校预算编制的复杂性和难度,因此高校仍采用粗放的管理模式,导致预算编制不精确。高校运用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对海量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还能结合内外部非财务数据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目前,国内高校一般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申报方式,即自下而上的层层上传和审批。这种模式下,仍是采用手工收集资料、excel 进行汇总、层层上传的方法,导致了预算编制低质又低效。大数据技术使数据获取更加便捷,各部门的材料一键上传即可,并能挖掘数据的相关性,有效减少收集数据时间,使预算更加与实际情况相近,提高了预算编制的效率。

(二)优化全面预算流程

在传统的预算流程中,各部门间无法进行有效沟通,财务处不熟悉各业务内容,造成重复审批、审批过程缓慢、预算指标下达时间长等问题。同时又存在预算执行过程人为干预过多,预算资金随意更改,资金把控不严的情况,使得预算管理效率低下。大数据下建立的全面预算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内外部的数据并进行相关性整合,根据高校战略性的发展目标,对预算流程进行优化,建立符合高校自身发展的全面预算模型,满足每个业务部门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并且也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数据,调整预算编制,保证预算管理持续性和精确性。

(三)促进全面预算信息化水平

大数据下的全面预算模型可以将往年的学生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数据处理中心,在筹资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和行政预算等基础上实现高校的信息化,不仅能够与往年的数据进行比较,还能够与同一种类型的高校进行比较、同一个地区的高校进行比较、同时期的高校进行比较。高校信息化可以实现模块预警功能,管理系统可以预警出背离标准的各个指标,并直接向校领导反映,有效避免过多的人为干预,让预算管理更有规范性。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框架的搭建

(一)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流程

高校全面预算应从战略导向的角度出发,以高校未来的长远发展方向为目标,并将此作为预算编制的起点,对高校现有的资金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促进高校长期的稳步发展。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三个模块组成。其中预算编制由预算目标制定、预算流程实施、预算下达三个步骤来执行;预算执行由预算审批、预算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调整四个步骤来完成。

(二)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框架

图1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框架图

大数据下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框架的搭建应以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为基础,以云平台为主要的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的先进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储存、提取及分析等多种功能对高校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等进行优化,因此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框架需依靠软件、硬件、平台管理、网络技术等基础设施的支持。大数据下基于云会计的高校全面管理框架应该包括硬件层(HaaS)、基础设施层(IaaS)、数据层(DaaS)、平台层(PaaS)、软件层(SaaS)五个组成部分。

硬件层的主要功能是挖掘和分析数据,与大数据的先进技术结合形成高校的运行服务器集群,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并根据各业务部门的具体需求对所有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基础设施层的主要功能是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布式处理和弹性计算,对基础结构设备进行搭建和维护;数据层是高校全面预算系统的数据处理中心,将高校各业务部门、各学院的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以及外部环境的各个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和储存;平台层是高校全面预算系统的应用服务中心,提供云存储和数据管理服务;软件层是具体的操作层,相关财务人员在此平台上进行全面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等具体操作。

四、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对策

(一)构建共享财务数据库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涉及较广,应建立以学生管理、科研教学、基础设施等为主要内部资源的财务共享信息系统,并结合教育厅、省政厅建立外部资源的财务共享信息系统,建立多元化、全面化的财务数据库。数据库模块可以再细分成主数据库模块和其他数据库模块,例如学生学费模块、职工薪酬模块、教学管理模块、教学科研模块等,这些数据库模块的设计和建立有利于各预算数据之间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促进了预算管理的精准化和可靠性。

(二)加强数据安全保障

数据库的建立为高校全面预算的运行带来许多方便,但其涉及大量的财务数据,包括行政管理部门、各学院部门等各级基层单位,还涉及全校教职工及学生的个人信息。各个数据模块连接以及信息的公开与分享,在提高了各部门的参与度之外,也为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给数据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这就需要在建立数据库的同时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如对数据储存进行加密并不断优化密码、结合区块链技术等,加强数据安全协同治理。

(三)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全体职员的支持

全面预算管理是全局性的管理系统,既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也与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学校各级领导应作为学校预算管理的领头羊,从学校全局出发,将全面预算作为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带头捍卫预算管理工作的权威性,让各部门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为全面预算保驾护航。同时,学校全体教职工都是预算管理的参与者和实施者,预算的质效和执行与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息息相关,只有学校的全体教职工都重视预算,才能使其编制的精确性和质量得到保障,执行过程中更有科学性。平时应积极宣传全面预算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使全面预算理念深入人心,让全体教职工自觉参与到全面预算中。

(四)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将新技术应用于新领域,就需要既掌握新技术又有相应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并组建相应的管理队伍。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本身就比较复杂,从事的相关财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财务知识,还要熟悉本校管理模式和运作流程,不仅要与各部门沟通,还要考虑全体师生,对预算的各个步骤和流程都要熟悉。如果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中,只有相关人员学习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并融会贯通,才能将大数据技术与全面预算管理更好的结合,制定出符合自身高校发展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体系。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流程数据库
连锁餐饮企业预算编制与优化措施
企业预算编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建议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整体预算编制方法的研究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