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原种菁松R和皓月R全龄人工饲料育制种试验

2021-04-13 03:53曲志刚孙晓宁韩益飞司马杨虎李长铭孔旭东王玲玉潘国云
中国蚕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原种羽化桑叶

曲志刚 孙晓宁 韩益飞 袁 倩 司马杨虎 李长铭孔旭东 王玲玉 潘国云

(1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2如东县蚕桑指导站,江苏如东 226400; 3如东县园艺技术推广站,江苏如东 226400)

原蚕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是检验家蚕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1-3]。2015年以来,我们持续开展了原种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探索试验,并取得了一定进展[4-10],但在全茧量、茧层率、单蛾产卵数以及受精率等方面与普通桑叶育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为探索家蚕原种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及其繁育性能,进一步开展低成本家蚕人工饲料配方研究,检验家蚕人工饲料配方的饲育效果,我们在前几年持续试验的基础上,于2019年10—11月开展了家蚕原种菁松R(以下简称JR)和皓月R(以下简称HR)的全龄人工饲料育制种试验,现将有关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供同仁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蚕品种 原种JR、原种HR,平附种,均由苏州大学2019年9月下旬繁育提供。其中JR为苏州大学与盐城市大丰区蚕种场合作通过1~2龄人工饲料饲育适应性选拔的品系,HR为苏州大学通过1~3龄人工饲料饲育适应性选拔的品系。所有原种均于2019年9月26日浸酸,2019年10月2日出库催青。

1.1.2 供试人工饲料 粉体饲料,1~2龄用饲料含桑叶粉38.0%、脱脂大豆粉42.0%(其中收蚁用饲料中脱脂大豆粉采用无水乙醇浸泡24 h,再晾干)、淀粉11.5%、其他8.5%;3~5龄用饲料含桑叶粉40.0%、脱脂大豆粉42.0%、淀粉11.5%、其他6.5%。供试人工饲料均由如东县蚕桑指导站配制提供。

1.1.3 试验场所与养蚕设备 试验在如东县栟茶镇陈湾村季彬共育室进行。季彬共育室由简易房屋改造而成,顶部为彩钢泡沫夹芯板做成的天花板,四周为彩钢石棉夹芯板做成的保温墙,地面铺设瓷砖,采用电热线加温、超声波补湿器补湿,加温补湿采用物联网设备自动控制。饲育用具为内径60 cm×75 cm、高8 cm的塑料蚕匾。

1.2 试验方法

1.2.1 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饲养试验 2019年10月10日8:00采用纸包法收蚁。1~4龄采用切条料育,5龄采用块料育;2~5龄在起蚕时除沙,4~5龄期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氟苯尼考;饲料用量根据家蚕头数多少定量;1~2龄蚕室温度控制在29~30 ℃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之间,3龄蚕室温度控制在28~29 ℃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4龄蚕室温度控制在27~28 ℃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5龄蚕室温度控制在26 ℃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之间;湿体饲料的制作、给料次数、扩座与匀座、蚕室环境卫生以及眠起处理、防病措施等均参照参考文献[11]的方法进行。

1.2.2 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上蔟及蔟中管理 手捉熟蚕上蔟、方格蔟室内营茧,蔟中24~26 ℃保护,JR上蔟8 d 12 h、HR上蔟6 d后采茧,蚕茧送苏州大学实验室于温度24 ℃、相对湿度75%条件下继续保护。

1.2.3 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交配及产卵 上蔟后216 h,削茧鉴蛹,蚕蛹继续于温度24 ℃、相对湿度75%条件下保护至化蛾。化蛾后同品种的雌、雄蛾交配产卵,交配产卵时,室内保持温度25~26 ℃、相对湿度75%,直至产卵袋蛾后15 d。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1.3.1 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蚕期调查 饲育过程中,记载幼虫期发育经过、称量2龄眠蚕和4龄眠蚕体质量。

1.3.2 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种茧调查 上蔟后9 d进行种茧调查。每个品种设3个重复小区,每个小区从普通茧中随机抽取100粒,调查普通茧死笼数;再从每个小区中随机抽取雌、雄茧各25粒,调查全茧量、茧层量,计算茧层率[茧层率(%)=茧层量/全茧量×100]和雌、雄茧平均茧层率。

1.3.3 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羽化调查 JR和HR雌、雄各设置3个重复小区,每个小区随机抽取100粒良蛹,每日统计羽化情况(正常蛾、卷翅蛾),直至羽化结束,计算羽化率[羽化率(%)=羽化头数/总蛹数×100]、正常蛾率[正常蛾率(%)=正常蛾头数/总蛹数×100];普通茧蛹体存活率[普通茧蛹体存活率(%)=所有活蛹数/(所有活蛹数+死蛹数)×100]。

1.3.4 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产卵调查 确定所有完成交配的雌蛾用于投蛾产卵调查,产卵后24 h袋蛾,分别调查产出卵数、产出受精卵数与产出不受精卵数,以及袋蛾后24 h产在蛾盒上的蚕卵数,并解剖蛾体调查遗腹卵数,计算受精率[受精率(%)=产出受精卵数/产出卵数×100]、单蛾造卵数[单蛾造卵数(粒)=单蛾产出卵数+单蛾产在蛾盒上的蚕卵数+单蛾总遗腹卵数]、蚕卵产出率[蚕卵产出率(%)=单蛾总产出卵数/单蛾造卵数×100]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发育情况

JR和HR放在同一环境中饲育,处理措施相同。为方便饲养操作处理,1~3龄期同步饷食,3龄眠期开始根据JR和HR的发育进度分别进行饲育操作。其中JR全龄经过27 d 12 h,HR全龄经过29 d 19 h(表1)。

表1 原种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龄期经过及眠蚕体质量

2.2 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眠蚕体质量

饲育过程中,对2龄眠蚕和4龄眠蚕体质量进行称量,从表1可以看出,JR的2龄眠蚕体质量为34.0 mg/头、4龄眠蚕体质量为650.0 mg/头,HR的2龄眠蚕体质量为32.0 mg/头、4龄眠蚕体质量为630.0 mg/头。相同龄期JR的眠蚕体质量高于HR的眠蚕体质量,符合这2个原种的体质量差异特性。

2.3 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普通茧死笼率

从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茧质成绩(表2)可以看出: J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平均普通茧死笼率为2.67%,普通茧蛹体存活率在95%以上;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平均普通茧死笼率为66.34%,普通茧蛹体存活率不到34%,远低于JR全龄人工饲料育(表2)。

表2 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茧质成绩

2.4 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全茧量与茧层率

从表2可以看出:J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雌、雄茧全茧量分别为1.300 g和1.019 g,雌、雄茧茧层量分别为0.251 g和0.239 g,雌、雄茧茧层率分别为19.31%和23.45%,雌雄茧平均茧层率为21.38%;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雌、雄茧全茧量分别为1.199 g和0.945 g,雌、雄茧茧层量分别为0.245 g和0.220 g,雌、雄茧茧层率分别为20.43%和23.28%,雌雄茧平均茧层率为21.86%。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除全龄人工饲料育JR雌茧茧层率低于20%以外,其他各区以及2个品种的雌雄茧平均茧层率均超过了20%,本次试验全龄人工饲料育JR和HR茧层率表现良好。

2.5 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羽化率

通过对2个品种全龄人工饲料育的良蛹羽化率和普通茧蛹体存活率调查发现:J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雌、雄蛹羽化率分别为87.00%和96.33%,雌雄蛹平均羽化率为91.67%;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雌、雄蛹羽化率分别为88.33%和88.00%,雌雄蛹平均羽化率为88.17%(图1);全龄人工饲料育的正常蛾羽化的交配情况良好(图2-3)。正常蛾羽化调查后,继续调查不能正常交配的卷翅蛾,计算正常蛾羽化率,结果显示:J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雌、雄蛹正常蛾羽化率分别为66.00%和82.67%,雌雄蛹平均正常蛾羽化率为74.33%;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雌、雄蛹正常蛾羽化率分别为80.67%和82.67%,雌雄蛹平均正常蛾羽化率为81.67%(图4)。

图1 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羽化率

图2 J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雄蛾羽化情况

图3 J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雌雄蛾交配情况

图4 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正常蛾羽化率

另外,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在幼虫期发育较快的JR中,全龄人工饲料育的雄蛾比例较高;J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雌蛾小翅蛾和头部不能蜕出蛾比率相对较高。雄蛾羽化基本正常,新鲜雄蛾交配性能良好,但有不耐冷藏的现象。

2.6 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产卵性状调查

将上述调查区中的正常蛾雌雄交配、产卵,对产卵情况继续进行调查,结果如图5-8所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J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单蛾造卵数为147~527粒,平均为371粒;其中单蛾产出卵数为127~499粒,平均为337粒;单蛾遗腹卵数为0~166粒,平均为34粒;受精卵数为0~468粒,平均为305粒;不受精卵数为0~296粒,平均为32粒,受精率为90.60%。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单蛾造卵数为88~682粒,平均为368粒;其中单蛾产出卵数为0~500粒,平均为307粒;单蛾遗腹卵数为0~439粒,平均为61粒;受精卵数为0~472粒,平均为280粒;不受精卵数为0~239粒,平均为27粒,受精率为91.31%。从调查结果来看,JR与HR全龄人工饲料育总体呈现高度的一致性,各项试验成绩较往次调查结果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与JR和HR的非人工饲料品系菁松、皓月的桑叶饲育制种成绩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12],主要表现为不产卵蛾较多和存在少量高遗腹卵蛾,具体原因有待今后进一步探究。

图5 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单蛾造卵数

图6 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单蛾产出卵数极值对比

图7 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受精率

图8 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受精率极值对比

3 小结与讨论

由于原种全龄人工饲料育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探索在没有桑叶的季节进行全龄人工饲料育,所以本试验收蚁饲养时间较晚,本试验未设置JR和HR全龄桑叶育对照,存在明显不足。因此,仅能以2017年秋季镇江蚕种场和江苏省东台蚕种场饲养的菁松原种饲养成绩和制种成绩为参照作比较分析。但是,从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总体成绩,可以初步了解试验所用人工饲料配方的优劣以及JR和HR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

3.1 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养蚕制种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首先结合镇江蚕种场2017年秋季菁松、皓月桑叶育调查成绩分析比较,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茧质成绩与菁松、皓月桑叶育的茧质成绩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J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全茧量为1.16 g,比菁松桑叶育的全茧量1.52 g低23.68%;茧层量为0.245 g,比菁松桑叶育的茧层量0.374 g低34.49%;茧层率为21.38%,比菁松桑叶育的茧层率24.58%低3.20个百分点。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全茧量为1.07 g,比皓月桑叶育的全茧量1.36 g低21.32%;茧层量为0.335 g,比皓月桑叶育的茧层量0.374 g低10.43%;茧层率为21.86%,比皓月桑叶育的茧层率24.41%低2.55个百分点。其次,全龄人工饲料育羽化率特别是正常蛾羽化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J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雌雄蛹平均羽化率为91.67%,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雌雄蛹平均羽化率为88.17%,JR雌雄蛹平均正常蛾羽化率为74.33%,HR雌雄蛹平均正常蛾羽化率为81.67%。第三,从单蛾造卵数、单蛾产出卵数和受精率来看:J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单蛾造卵数为147~527粒(平均为371粒),单蛾产出卵数为127~499粒(平均为337粒),低于2017年秋季江苏省东台蚕种场菁松品种单蛾产出卵数(440粒);单蛾遗腹卵数为0~166粒(平均为34粒),良卵率为90.60%,好于2017年秋季江苏省东台蚕种场菁松品种良卵率(86.00%);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单蛾造卵数为88~682粒(平均为368粒),单蛾产出卵数为0~500粒(平均为307粒),低于2017年秋季江苏省东台蚕种场皓月品种单蛾产出卵数(380粒);单蛾遗腹卵数为0~439粒(平均为61粒),良卵率为91.31%,好于2017年秋季江苏省东台蚕种场皓月品种良卵率(84.00%)。表明,此次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试验成绩较往次全龄人工饲料育制种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5-10],但与桑叶育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说明此次幼虫期饲养所用饲料配方较以往更适宜家蚕的生长发育。

3.2 饲料配方、品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及饲育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此次JR和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制种试验成绩与同品种桑叶饲育条件下的制种成绩相比,仍有差距,说明饲料配方、饲育措施以及品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良和完善。

此次试验因饲育环境所限,JR和HR放在同一温湿度环境中饲育,为方便饲养操作处理,1~3龄期同步饷食,3龄眠期开始根据JR和HR的发育进度进行区别化饲育操作。由于HR的幼虫经过较JR长2 d左右,饲育后期可能受到病菌感染引发蚕病,J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平均普通茧死笼率为2.67%,而HR平均普通茧死笼率高达66.34%;J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雌蛾小翅蛾和头部不能蜕出蛾比率相对较高,并存在不产卵蛾和少量高遗腹卵蛾现象,雄蛾羽化基本正常,新鲜雄蛾交配性能良好,但有不耐冷藏的现象。此外,各项成绩与2个品种的非人工饲料品系菁松和皓月桑叶饲育条件下的制种成绩相比,还有一定差距[12],表明饲料配方和饲育措施仍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猜你喜欢
原种羽化桑叶
悼留民兄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发酵桑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桑叶茶成“致富茶”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不同海拔高度松褐天牛羽化规律观察初报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桑叶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