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颜色粘虫板对中国梨木虱的诱捕效果*

2021-04-13 08:07赵龙龙马瑞燕
中国果树 2021年3期
关键词:梨木色板虱的

赵龙龙,刘 鍪,卫 洁,马瑞燕

(1 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太谷 030815)

(2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院)

(3 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梨木虱属半翅目木虱科,其中以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又名中国梨喀木虱)发生最重,是我国梨树产区的主要害虫[1]。随着我国梨树种植区域的扩大,在化学农药防控、栽培措施等的影响下,中国梨木虱逐渐成为梨树的主要控制对象[2]。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防治害虫是一项重要的治理措施[3]。研究发现,中国梨木虱对黄色具有较高的趋向性,黄色粘虫板对其有一定的防控作用[4-6],然而黄色粘虫板负面生态影响也不容忽视,诱捕天敌数量甚至高于害虫,因此在果树生长期被谨慎推荐使用[7-8],需结合虫害发生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中国梨木虱随季节变化呈明显两型转化,分别为夏型和冬型[9],上述研究只针对夏型梨木虱。相对于夏型梨木虱成虫、若虫、卵3 种虫态,冬型梨木虱只有成虫1 种虫态,主要发生于梨树休眠期,其他非靶标昆虫,特别是天敌类昆虫多处于休眠期,更有利用实施粘虫板诱捕防控。另外,冬型梨木虱作为中国梨木虱重要生活史阶段,其生物学特点均有别于夏型梨木虱[10],但目前关于粘虫板对冬型梨木虱的诱捕效果却未有报道,是否和夏型梨木虱存有差异尚且未知。研究表明,背景色、作物发育阶段等均会对粘虫板的诱捕效果产生影响[3,11],冬型梨木虱发生过程中梨树物候期变化明显,这种变化对其趋向性的影响尚不知道。本文研究了不同颜色粘虫板对两型中国梨木虱的诱捕效果,以期为中国梨木虱的防治提供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梨树试验基地(北纬37°20′,东经112°29′)进行,试验园面积0.2 hm2,行株距4 m×3 m,树龄≥20 年,树形为自由纺锤形,树势偏旺。

10 种颜色粘虫板均由河南佳多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分别为黑色、灰色、白色、红色、粉色、黄色、绿色、蓝色、浅蓝色、紫色,厚度约0.3 mm,规格为24 cm×20 cm,双面涂胶。粘虫板基板波段符合国标要求,颜色符合GB/T 24689.4—2009 要求。

1.2 试验方法

两型中国梨木虱在田间发生情况的调查方法为:在调查梨园采用5 点取样法,每个样点选取1株树进行调查,在距离地面高1.5~2.0 m 的树东南西北中5 个方位,各选1 个枝条进行调查,枝条从顶梢向下30~50 cm,调查枝叶上不同型中国梨木虱的数量,每周调查1 次。因田间中国梨木虱多呈聚集性分布、暴发性发生、发生数量起伏变化较大,多时每枝条在50 头以上,少时几乎无,为能定性直观表述不同型中国梨木虱在田间的发生与出现期,如调查期中国梨木虱成虫平均数量≥4,则赋值为4,成虫平均数量<3,以实际值计算。根据两型梨木虱在田间的发生特征,确定设置粘虫板的悬挂时间。粘虫板的布置时间分别为10 月中下旬梨树落叶期(冬型梨木虱越冬前期);2 月下旬3 月上旬梨树萌动期(冬型梨木虱出蛰期);3 月中下旬梨树萌芽前和4 月梨树开花展叶期(冬型梨木虱活动和产卵期);5 月下旬、7 月梨树生长期(夏型梨木虱发生期)。在梨树高2/3 处悬挂粘虫板,南北向,不同颜色粘虫板间隔4 株树,12~16 m,在梨园随机排列,每种色板重复6 次,悬挂时长≥15 d,然后带回实验室清点梨木虱数量。

1.3 数据分析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6和SPSS 16.0进行整理和统计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较不同色板的诱捕差异,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型中国梨木虱在梨园发生动态情况

由图1 可见,冬型梨木虱的发生时间为10 月中旬至次年的4 月上旬,极少数冬型梨木虱会出现在5 月上旬,这一时期未发现夏型梨木虱。夏型梨木虱主要发生于5 月下旬至9 月上中旬,在此期间无冬型梨木虱发生。

图1 两型中国梨木虱在田间的发生特点

2.2 不同颜色粘虫板对冬型梨木虱的诱捕效果

不同时期不同颜色粘虫板诱捕冬型梨木虱的数量不同。梨树落叶期(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为越冬前冬型梨木虱的主要活动期,不同颜色粘虫板诱捕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黄色>红色>紫色>蓝色>黑色>粉色>灰色>白色>浅蓝色>绿色,不同色板诱捕数量间差异显著性不一致。梨树萌动期,冬型梨木虱陆续出蛰,从越冬场所转入枝干、枝梢等部位活动,主要趋向于颜色相对较深的粘虫色板,以黑色粘虫板诱捕数量最高,其诱捕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黑色>红色>灰色>粉色>绿色>黄色>浅蓝色>白色>蓝色>紫色,不同色板诱捕数量间差异显著性不一致。梨树萌芽期为中国梨木虱的主要产卵期,与出蛰期不同的是,冬型梨木虱主要趋向于黄色粘虫板,其次为红色、黑色、粉色,不同颜色粘虫板间诱捕数量无显著差异。4 月中下旬为梨树开花展叶期,在枝干和枝梢活动的冬型梨木虱开始转移到花、幼叶上进行产卵等活动,黄色板的诱捕数量显著高于其他色板,其平均诱捕数量为其他色板的2 倍以上,和其他时期不同的是,诱捕数量排在前列的色板出现浅色系,如紫色板、浅蓝色板等(表1)。

表1 不同颜色粘虫板诱捕的冬型梨木虱数量

2.3 不同颜色粘虫板对夏型梨木虱的诱捕效果

5 月中下旬后,冬型梨木虱逐渐消退,夏型梨木虱开始大量出现。夏型梨木虱对黄色的趋向性最高,其次为紫色、绿色、粉色,红色、蓝色、白色、灰色、黑色之间无显著差异,浅色板诱捕数量普遍高于深色板(表2)。

7 月,夏型梨木虱对色板的趋性接近于5—6 月,黄色诱捕数量最高,紫色次之,与其他色板比较差异显著,绿色、红色、黑色、粉色、蓝色、浅蓝色、白色之间无显著差异,灰色诱捕数量最低(表2)。

表2 不同颜色粘虫板诱捕的夏型梨木虱数量

2.4 不同颜色粘虫板对两型中国梨木虱的诱捕效果综合比较

由图2 可知,冬型和夏型梨木虱对不同颜色的趋向均呈现双峰变化,最高峰均为黄色,夏型相对冬型略低;冬型梨木虱趋向的第2 高峰为紫色,夏型梨木虱趋向的第2 高峰为黑色;白色、灰色、浅蓝色为反应低峰。

3 讨论与结论

害虫对不同色板的趋向性,其实质是害虫对色板表面反射光谱的一种趋性反应,利用这种趋性反应已成为害虫监测和防治的一项重要手段[11-13]。本文研究了不同颜色粘虫板对两型中国梨木虱的诱捕效果,其总体表现为对黄色板趋性最高,这和大多数害虫对颜色的趋向反应一致[3,13]。中国梨木虱在所测试的颜色范围内,呈双峰模式,除对黄色敏感外,还对紫色和黑色也有较高反应,其中冬型梨木虱对紫色较敏感,夏型梨木虱对黑色敏感,推测中国梨木虱对光敏感点范围有可能集中在光谱550 nm 和450 nm 2 个波段左右。

图2 两型中国梨木虱对不同色板的趋性比例

杜浩等[5]研究表明,不同色板对夏型梨木虱的诱捕效果,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为黄色、绿色、黑色、灰色、红色、紫色、蓝色、白色,和本研究结果比较,除灰色差异较大外,其他基本一致。本研究表明,夏型梨木虱对不同颜色的趋向性差异较冬型梨木虱小,冬型梨木虱对色板的趋向随梨树的物候变化而变化,梨树落叶期对黄色趋向性最高,但整体诱捕数量均较低;中国梨木虱出蛰期,梨树未萌芽前发现冬型梨木虱对黑色趋性最高;梨树萌芽期对黄板具有较高的趋性;梨树开花展叶期冬型梨木虱对色板的反应类同于夏型梨木虱,对黄色的趋性明显提高,并与其他色板的差异显著。总结冬型梨木虱趋向性特点发现,冬型梨木虱在梨树休眠期,趋向于暗色系粘虫板,如黑色、红色、灰色;萌芽后趋向于浅色系黄色粘虫板,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落叶期气温开始降低,冬型梨木虱飞行活动减少,开始转入树皮、裂缝等场所越冬,对色板的趋性较低;梨树萌芽前,环境温度相对较低,深色板在太阳辐射下升温较高,如黑色粘虫板,可能是吸引冬型梨木虱的原因之一;梨树萌芽期,冬型梨木虱对黄色、红色粘虫板表现出较高的趋向反应,除黄色、红色具有较高反射率外,可能和与环境背景绿色具有较大差异有关,如在黄色油菜花背景下,蓝板诱捕蓟马的数量明显高于黄板[14]。

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随着中国梨木虱两型的转化,对不同色板的趋向性也呈明显变化,尤其冬型梨木虱趋向随寄主物候变化明显,有关机理需进一步研究。在物理防控梨木虱过程中,现主要采用黄色粘虫板于梨树生长期诱捕夏型梨木虱,这存在明显的缺陷:①黄色粘虫板普遍对非靶标昆虫尤其是天敌的杀伤作用大,防控成本高[7-8];②夏型梨木虱具有成虫、若虫、卵3 种虫态[15],黄色粘虫板只能诱集成虫,导致其防效普遍较低。相对于夏型,冬型梨木虱发生期多处于梨树休眠期,虫态单一、分布相对集中,如能控制冬型梨木虱的数量则可有效降低夏型梨木虱的虫口基数,降低其危害且不伤及其他昆虫和天敌。为此,建议在冬型梨木虱出蛰期至梨树萌芽前悬挂黑色、红色粘虫板,梨树萌芽后悬挂黄色、紫色粘虫板进行物理防治,另配套其他措施如人工绑缚瓦楞纸构建冬型梨木虱越冬场所以协同控制。

猜你喜欢
梨木色板虱的
科思创为《劳尔颜色趋势体验2021+》提供聚碳酸酯流行色色板
中国梨木虱关键发生期与气温关系研究
8种药剂对甘蓝烟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比较试验
摄影
游蓟县梨木台
——纪念上山下乡48周年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螺虫乙酯悬浮剂有效防治梨木虱
几种生物药剂防治梨木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人性的色板
人性的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