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秀芳:让爱传递,折射生命多彩光芒

2021-04-14 06:19钟健
莫愁 2021年10期
关键词:江宁区单亲社工

文/本刊记者 钟健

翟秀芳(右二)

“你可以比想象的更优秀”,这是翟秀芳的奋斗宣言。她曾因童年经历了车祸等诸多不幸,成为政府关注的救助对象。在社会的关心下,她坚定地站起来,并决心成立社工机构,将从社会获得的支持和关爱传递下去。

何惧苦难,有爱就能站起来

“一切都会过去的。”翟秀芳6 岁时遭遇一场车祸,双腿受伤严重,当她从病床上醒来,母亲双眼含泪地安慰她。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医生建议截肢,父母坚决不同意,医生只能硬着头皮将翟秀芳左腿外侧的肌肉划开,勉强将伤处缝合到一起。

由于伤势过重,翟秀芳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父母带着她四处求医。在上海接受手术时,翟秀芳在医院住了近一年才回家。医院附近有一所学校,翟秀芳每天都会趴在窗边,羡慕地看着背书包上学放学的小朋友,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

一年后,当翟秀芳回到学校。因为在上海住院期间有病友教她语文和英语,在家养病期间又有哥哥姐姐教她数学,她的功课不仅没落下,还在年级遥遥领先。在亲朋和众多热心人士的关爱下,翟秀芳渐渐长大,并尝试融入社会。

最开始,翟秀芳就职于一家社会组织,能够帮助别人,让她感到无比快乐。工作使她快速成长,那段时间她在电大报名学习了行政管理学和心理咨询、社会工作、书画等知识,生活渐渐回到了正常轨道。

南京市江宁区妇联和东山街道妇联的同志得知翟秀芳的经历后,对她一直很关注,她们很快成了朋友。在一次谈话中,翟秀芳了解到,有不少单亲妈妈身处家庭结构变化带来的困境之中,对生活感到迷茫、彷徨、恐惧和自卑。这让翟秀芳联想到自己当初身处困境时,妇联姐妹们给予的帮助。“我能不能也注册一个社工机构,把这份关怀传递下去?”很快,翟秀芳的想法得到区妇联和街道妇联的支持。

以人为本,为单亲妈妈赋能

在江宁区妇联和东山街道妇联的帮助下,翟秀芳的南京市江宁区心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很快挂牌成立。中心致力于女性服务和老年服务两个版块。

初期服务介入时工作难度很大,单亲妈妈对自己生活状态接受度不高,大多不太愿意接受机构的服务,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于是翟秀芳和社工们根据需求调研的排序调整了服务计划,将亲子关系放在首位,作为服务切入口。

通过街道和社区的转介,渐渐有单亲妈妈因为亲子教育问题找到中心,翟秀芳带领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和单亲妈妈们一起探究问题的根源,并陪伴她们一起去面对。就这样,局面被打开,接受中心服务的单亲妈妈越来越多,翟秀芳和社工们的服务方向也随着工作的深入,重新调整到单亲妈妈情绪疏导、自我成长方面。

2017 年,中心的个案《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在单亲家庭亲子关系调试中的运用》荣获江宁区民政优秀社工案例二等奖。2018 年翟秀芳设计了“艺术疗愈”项目,将手工、韵律、读书会等多种形式融入机构服务中,重点邀请单亲妈妈参加活动,在服务中让她们得到轻松、愉悦的体验感,再将这种体验感带回到生活中。一段时间后,参加过服务的单亲妈妈精神面貌都得到了改善。

在服务过程中,翟秀芳关注到服务对象的子女集中在青春期,且有部分存在亲子沟通不畅和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了让青春期的孩子乐于参与,她不断探索服务方式,采用小剧场的形式,让服务对象以角色代入表演其过去、当前或预期的生活情形,并邀请观众进行公共讨论。服务对象通过戏剧互动,探讨人际关系,培养共情能力,突破封闭的自我,提升倾听、独立思考能力,最终完成自我赋能。

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部分单亲妈妈失去工作或收入减少,翟秀芳鼓励她们参与到老年志愿服务中,获取相应的服务报酬,在实践中帮助她们恢复社会机能,改善生活条件。

链接资源,多方利益最大化

在女性服务顺利推进的同时,翟秀芳还致力于居家养老服务。服务覆盖东山街道6个社区,为500多名老年居民建立档案,每年服务1万人次以上。每周为高龄、独居、失能及半失能服务对象提供上门测量生命体征和心理关爱服务。

这么大的服务体量仅靠翟秀芳和4位专职社工是无法完成的。通过与附近高校的志愿者联系,很快,一大批年轻志愿者纷纷加入到服务的行列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高校志愿者每周四、周六分组和机构社工一起上门服务老人。疫情期间,翟秀芳带领志愿者们在线上远程服务老人,重点关注独居、特困、高龄老人,分层级提供服务。同时中心也吸引了省肿瘤医院、南京市中医院、军区总院、省计生宣教科等社会志愿者的加入,服务形成一定的规模,也获得当地社区老年居民的一致好评。

窑头村75岁的倪奶奶是肺癌患者,她的女儿50多岁,上班之余还要照顾孙子,一周来看望一次;她的儿子40 多岁,有智力障碍,生活起居全部由倪奶奶照料。在定期走访时,社工发现倪奶奶血压不稳定,翟秀芳就为她联系省肿瘤医院的医生志愿者一同上门看望。医生建议配个制氧机,志愿者便将家中闲置的制氧机捐赠给中心。在社工和志愿者的精心照料下,倪奶奶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

同住窑头村的吴奶奶今年74岁,在一次意外中摔伤了腰椎,后又因做农活摔倒,左大腿骨折,未及时做康复护理导致卧床8 年。翟秀芳将她列为专家上门服务对象,为她链接社会资源和医疗资源。由省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王守慧和南京市中医院重症监护科护士长王守东上门随访,排查出奶奶腰部初发的褥疮,并向吴奶奶家属传授居家护理技巧。现在,吴奶奶已经可以自己上下床了。

在翟秀芳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中,心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服务不仅得到了服务对象的认可,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和支持。“玫瑰人生”项目被评为江宁区妇联“2017年-2018年年度优秀公益项目奖”。

翟秀芳说:“获得的荣誉是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自己要更加专业和努力,才能折射出生命的多彩光芒。”

猜你喜欢
江宁区单亲社工
单亲妈妈如何谋划未来
A Social Crisis
“单亲”伤口一把盐
南京市江宁区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南京市江宁区不同稻作方式调查与分析
论倾听单亲子女心声的策略
南京市江宁区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现状及建议
南京市江宁区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