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的民生实事兑现了没有?
——省人大常委会对2020年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开展工作评议

2021-04-14 06:54本刊策划
人民与权力 2021年3期
关键词:实事民生

☉本刊策划

1月14日下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在分组审议的基础上,举行联组会议,围绕省政府2020年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开展工作评议。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小敏,副主任陈震宁、许仲梓、邢春宁、刘捍东、魏国强、曲福田和秘书长陈蒙蒙出席会议。副主任王燕文主持会议并讲话。副省长马秋林到会听取意见。

去年1 月,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吴政隆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办好十项民生实事,涉及教育、养老、困难群体保障、卫生健康服务、城市小区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一年过去了,民生实事办得如何?联组会议上,6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1名全国人大代表、3 名省人大代表作评议发言,省发展改革委等政府部门负责人现场作了回应。

省人大常委会为开展好这次民生实事评议工作,成立4个调研组,并邀请部分省人大代表参与,从去年11月上旬到12月中旬,分赴13个设区市开展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实地查看等方式,了解省政府十个方面民生实事的落实情况,并通过代表履职平台,广泛征求省人大代表对省政府民生实事工作的意见和对2021年度民生实事的建议。

委员代表客观充分评议:查找问题提出建议

时任省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委主任委员杨勇在评议时列举了他在调研中看到的实际情况。他说,在一个家庭适老化改造点看到,困难残疾老人家徒四壁,家中基本的电器及家具都没有,虽加装了淋浴器扶手,但卫生间没有热水器。新建100 个体育公园,虽然制定了各级体育公园的标准规范,但没有明确省级体育公园的任务数,导致全年建成的省级体育公园仅有1个。针对省政府养老服务方面以及体育公园建设的民生项目落实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项目的选择不够精准、实施过程不够规范、项目的成效不够明显。他建议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档升级,积极利用闲置房屋,建设分布合理、功能完备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发展公益性的护理院,在农村对敬老院、乡镇卫生院等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有护理能力的、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公益性的敬老院;在城区,建立区域性的、公益性的护理院,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建成覆盖全区域的养老服务护理院。推行基本护理保障制度,以满足全省老年人对健康照护的需求。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80元,建设80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实现产前检查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全覆盖,推进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全覆盖4项任务均已达到年度目标。”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主任周琪委员在评议发言中充分肯定政府所作出的成绩,但他也直言,一些民生实事项目产生机制还不够科学,有些法律法规已有规定、本应政府落实的事再作为民生实事的做法值得商榷。有的项目既是省级层面的,又是市级层面的,哪些该是省级统一办的事,哪些是市级该办的事,责任划分不够明晰。此外,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他建议,要更加精准确定民生实事项目,建立健全职责清晰的民生实事项目责任考核评价机制和长效管护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让更多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实惠和放心的医疗卫生服务。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做好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工作十分关键,省人大常委会社会委副主任委员高晓平对此高度关注。他说,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的情况下,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和困难群体服务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加大财政投入,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九连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稳定在60%以上,特困供养标准正常增长机制建立,新建200个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之家”,改造提升200 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点,成绩来之不易。但也存在个别项目的效能还不够突出、有些项目的资金拨付还不够及时、有些项目的设置还不够精准的问题。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他认为,要认真研究解决我省在民生方面的短板弱项,各项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标准要与江苏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期待相适应,在城乡居民医保方面,要解决城乡居民医保“门慢”报销和门诊医疗报销问题,优先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免费基本医疗问题,研究制定失能半失能困难群体护理保障标准,全面解决失能特困人员集中护理供养问题。要提高民生实事项目精准性,以困难群体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项目设置,全面解决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的社区康复与监护问题。要加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动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推动医疗保险制度扩面降费提质,加快提升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促进职业年金制度和长护险的全面普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施民生实事以来,城市老旧小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反映比较强烈的房屋渗漏、下水道不通、停车混乱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棚户区困难家庭住上成套新房,解决了吃水难、用气难、如厕难等困扰多年的生活难题……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委副主任朱铁军委员将目光聚焦于城市小区改造,并充分肯定其所取得的成效。调研中他发现,小区长廊和楼梯加装了扶手,但是不锈钢材质冬天摸上去“冷冰冰”;小区凉亭玻璃盖顶,似乎美观,其实容易脏也不易清洗和维护;有的小区内还缺少无障碍坡道设施,使用轮椅的老人和残疾人活动不便。他认为,目前省级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职责不清且标准不一的情况;部分项目开展需多单位配合,审批程序繁杂,协调难度大;在加装扶手、安装无障碍坡道设施等方面,各相关部门还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考虑实用性。对此他建议,要按照“分级分类”的思路,加强民生实事的总体规划。“分级”,就是要界定省级和市县人民政府的相应职责。“分类”,就是要区分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民生实事项目,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他希望能够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作为省政府民生实事的重点工作,参照上海、南京等地做法,打破常规,创新办法,从而有效解决住在多层住宅上部楼层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后顾之忧。

“所有的公共法律服务民生实事项目都提前超额完成了任务。”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委副主任委员张锦道在评议公共法律服务民生实事时用一句话肯定了省政府取得的成绩。“但项目要求和任务分担还不够科学。把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作为民生实事项目,要求有些偏低,全覆盖只是注重了‘量’的要求,并没有明确在‘质’上达到什么标准。”谈到问题时他也有一说一。他建议,项目要精准,可以事先列出公共法律服务“菜单”,让老百姓挑选合口味、最实惠的项目“点菜”。他认为,要向上对标,盯住先进地区,争取全国同行领先。向下补短,逐步解决一名顾问挂多村(社区)的问题;对偏远和服务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推动乡村智能服务终端部署,完善远程服务网络。向内挖潜,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简化程序,降低门槛,持续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向外借力,邀请法律专家、心理咨询师等共同参与家事调解工作,发挥退休法官、检察官、司法行政工作者等人员的作用。

“随着办学条件提升,以前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家长对家门口的学校越来越认可,回流的学生越来越多。”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张亮在调研中看到“教育惠民”项目取得的可喜成绩。去年,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压实责任,严把质量关,不仅保证了教育惠民项目的完成,也促进了常态化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但相比群众期盼,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幼儿园布局结构不够合理,“城镇挤”“乡村弱”的问题亟待解决;二是各地普遍反映学校建设资源紧缺,教师数量不足,有的学校甚至修不出一条300米的跑道;三是省级专项支持经费与实际所需投入资金相差较大,经费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四是各地对学校建设目标任务理解不一,亟需明确。教育惠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长远,他提出,要加强统筹力度,进一步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距,把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支撑保障,进一步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切实落实“凡是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尽快入编同工同酬”等要求;注重内涵发展,在优质教育资源合理布局、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等方面下功夫,满足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期盼。

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事项目实施,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农委副主任姜葵表示,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他说,一些地方农房建设存在赶工期的现象,少数地方“四好农村路”绿化品种少,树种单一,成活率不高。一些地方出现改好的户厕闲置现象,少数新建的三格式无害化处理装置已出现破损,户厕使用与农村污水处理普遍没有有效衔接,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质量及实效有待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是民生领域的短板弱项,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并切实发挥好规划引领性作用。他建议,一方面,未来项目的选择更加精准,以突出项目的代表性、普惠性和受益面。另一方面,在项目实施保障上要更加有力,包括让资金和政策保障更加有力,让监管更加及时有效,让指导更加到位。此外,他还期待能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项目运营管养能更加可持续,加强苏北农房建成后的长效管护及社区治理机制上下足功夫。

省中医院党委书记方祝元委员,泗阳县百春锦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相民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集团泰兴市分公司城区分局局长何健忠就体育公园、农村公路、基本护理保障等问题现场发表意见。

部门坦诚实在回应:照单接受承诺整改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在委员和代表们评议发言后作了回应。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侃桢表示,2021 年民生实事项目正在编排之中,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是要坚持尽力而为,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按照委员、代表们提出的更加科学精准,更加与补短板、强弱项紧密结合,更加聚焦民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三个更加”,对部分项目进行了增减和调整:把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一次性基本健康体检作为部门业务工作加以推进,新增新建改扩建200 所幼儿园,完成城乡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235万人……安排编排项目共15类52件,类别及件数均超以往。二是坚持细化实化,做到年度民生实事可量化、可考核。现有的52 件实事都有具体内容和数字支撑,责任落实到部门,任务分解到设区市。三是坚持量力而行,确保年度民生实事可承受、可持续。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热点很重要。对照2020年10月份省委办公厅印发的《深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相关的意见》,有23项实事与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相衔接,并逐项明确了事权和财权投入责任,确定了资金来源和渠道保证,进一步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办出成效。

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就代表提出的关于“教育惠民”方面问题,当场给出答复。他说,2021年,教育民生实事项目初步确定为五项,在教育惠民方面,将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50 所、幼儿园200 所,改造提升800 所义务教育学校教室的照明条件。在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方面,实施设区的市老年大学全覆盖,确保80%的县至少建有1所老年大学。他表示,要着力解决建学校缺土地问题,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与配置机制,确保新建改扩建的每一所学校都能够正常办学。

对委员、代表们提出的问题,民政厅吕德明厅长一一回应。关于养老服务和适老化改造问题,他说,我省符合适老化改造的对象约9万户左右,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改造的任务。针对去年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时提出有的困难家庭家徒四壁,没有基本的生活家电,及时开展了“让善汇流 为家充电”的慈善家电包认领活动,为全省2.4 万户的困难家庭送家电,下一步将发动社会力量,加大对困难家庭的帮扶力度,使适老化改造项目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满意度。关于儿童关爱之家的选点问题,吕德明坦言,苏南苏北有区别,苏南建在社区的占到62%,苏北建在学校的占到55%,总体合理。但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一些关爱之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下一步将强化工作指导,优化选点布局,更好地发挥关爱之家的作用。关于特困供养低保的标准增长问题,他介绍,江苏从2006 年就开始试行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以设区市为单位,去年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771元,在东部省份城市中居第三位,农村处在第二位。从总体上来讲,江苏的低保标准还是处在合理的水平。关于民办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标准仍按2013 年文件执行的问题,他表示,我省有7 个设区市在2017 年以后修订了养老机构的运营补贴,但还有6个设区市没有及时调整相关政策,下一步民政厅将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运营补贴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民办养老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戴元湖就评议中主要涉及的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一项作了回应。他说,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是从2012 年起调的,到去年全省年均增幅已经达到了10.88%,已实现连续九年调高。2021 年按照不低于增长8%的标准,准备提高到173 元。他表示,要在应保尽保扩面,在广覆盖上发力,特别是针对新增建档立卡未脱贫的人口、低保对象和特困人群等困难群体,由政府全额代缴养老保险费,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同时,完善城乡居保待遇确定机制,合理确定和调整缴费档次标准,分档实施财政补贴,多缴多得激励,在提待遇上发力。

“委员代表关注的城镇老旧小区及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实事,抓住了人民群众的关切,各项建议非常中肯,我很赞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表示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落实。就加装电梯的热点话题,她说,目前我省在全国率先修订了《住宅设计标准》,并成为首个明确规定新建四层及以上住宅必须建设电梯的省份;各地也相继出台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支持政策,设区市层面均已实现电梯加装“零”的突破。但对照人民群众和委员代表的关切,她认为这项工作仍需加大推进力度。下一步,将指导各地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合理降低启动门槛,推动政策创新,建立便捷审批通道;为居民提供全流程的专业技术咨询服务,并公布电梯加装链条中的专业化服务企业和机构的信用名单;搭建矛盾调解平台,依托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促进业主协商,推动达成“最大公约数”,真正形成“政府有为,居民自治,社区协商共治”的良好氛围。此外,针对部分委员代表提出的关于农房改善等方面的建议,周岚均认真记录下来,并表示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会同市县进一步研究落实。

“刚才有的委员专门提到,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前期建设主要依靠原乡镇卫生院自身和地方政府投入等问题确实存在。”面对委员提出的问题,省卫生健康委主任谭颖毫不回避,现场就正面做出了回应。她表示,一是在项目安排上,将更加突出补短补缺,将示范化的发热门诊建设和院前急救医疗站点建设纳入到了实事工程,同时将新增护理院和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开展老年医学科。二是在项目实施中将持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大省、市、县联动推进的力度,细化任务清单,完善考评机制,强化对基层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协调解决问题。她表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更加注重扩大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更加注重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努力将实事办好办实,让老百姓有更加实在的获得感。

对现场委员和代表发表的评议意见,省体育局、省交通运输厅、省医保局负责同志也分别作了回应。

省体育局局长陈少军“认领”委员代表提出的问题。他直言,在去年建设的100 多个体育公园当中只有1 个达到省级标准,这个主要是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因为从国家层面来讲,目前体育公园建设还处在探索发展的阶段。从目前城市建设用地的情况来看,体育公园占地面积要求可能有些过高了,下一步需要做适当的修订,重点调度地方积极性,重点把这些场馆设施建设好,送到群众身边。至于体育公园当中的室外健身设施的维护问题,确实是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当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不仅是体育公园,在其他的健身小公园、健身小广场当中的室外健身器材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今年要开展一个专项清查规范行动,建立多方合作的机制,落实监管维护主体责任,把日常巡查、维护工作做到位,确保这些场地设施安全、可靠、好用。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在回应委员代表提出的问题时介绍说,“十三五”期间江苏的四好农村路建了2.4万公里,安防设施建了3.2万公里,桥梁改造1万座,到目前为止,全省农村公路面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39公里,在全国第一;双车道四级公路通行政村也是全国率先的;乡村镇村公交全覆盖也是全国率先。目前,全省有9 个县成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数量在全国最高,同时农村物流示范在全国也有知名度,特别是溧阳一号农村公路在全国是十大最美农村路之一。围绕农村公路进村入户方面的工作,他回应说,今年安排了3000公里的农村公路,其中2000公里是进村入户,第一步是要保留的自然村在50户左右的先安排,即从户数多的村庄先安排,是这样一个原则。他还提到,要进一步强化农村物流体系,想办法能够全部农村通快递。另外,计划“十四五”期间,每个村通过导航都能够到达,到“十四五”末,农民从镇村公交一站头能抵达县城。

省医保局局长周英针对委员代表们关注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出回应。“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一项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党中央、国务院把它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部署,要通过政府推导、社会互助来建立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目前,我省长期护理险保险试点情况良好。”她表示,下一步重点要推进江苏7 个试点城市稳步扎实开展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工作,在统一政策、规范管理、优化服务上夯实工作基础,提升长期护理保险工作效能和质量。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能够在下一步成熟情况下扩大试点。此外,把这项工作跟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相结合,政府推动,市场加入,多措并举建立长期护理险制度。

评议和回应环节结束后,参加联组会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涉及民生事项工作任务的政府15 个职能部门进行了打分测评,并当场公布结果。

评议结束后,马秋林代表省政府作了表态发言。他表示,将以此次评议为契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采纳委员代表的意见建议,更加聚焦我省民生领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工作思路,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

王燕文在会议结束时指出,希望省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对标对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定位,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聚焦民生工作痛点堵点,进一步优化提升民生实事项目设置,更好体现省级政府事权定位,更加精准地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同时加强对民生实事实施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资金和政策保障,着力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办出成效,推动我省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需要。

(苏仁言)

猜你喜欢
实事民生
交通运输部:公布2021年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
陈颖 巾帼之花绽放在民生一线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的思考
实事围绕民生干 代表票决说了算
代表票决:让民生实事更阳光、更透明
材料不能“美颜”——应当着笔干实事
民生实事人大定 愚公故里“尝蟹”鲜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