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工业强市建设研究

2021-04-14 21:32初金哲袁吉祥
大庆社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大庆市大庆工业

初金哲,袁吉祥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2.大庆市政府研究室,黑龙江 大庆 163311)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调研时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是重中之重。黑龙江省作为全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出台了 《黑龙江省工业强省建设规划(2019—2025年)》 《关于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决定》 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工业强省、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战略部署,大庆市积极探索,相继出台了 《大庆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方案 (2020—2025)》 《大庆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 等政策文件,旨在促进大庆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加强工业企业改革建设,建设工业强市,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大庆市打造工业强市有较为雄厚的基础

大庆市是靠工业起家、以工业立市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重视大庆工业的发展并给予充分的肯定。早在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贺信中强调,大庆要肩负起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大庆发展到今天,工业基础比较雄厚。石油年产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之后,年产油气当量4000万吨持续稳产;石化炼油结构调整、炼化产品结构优化、“龙油550”等三大油头项目全面投产,大庆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由1470万吨提高到2370万吨、增长了61.2%;沃尔沃汽车、圣泉生物质、蒙牛乳制品、安心功能食品、伊品玉米等全产业链项目开工建设,推动装备制造、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加速成长;智陶瓷业等一批陶瓷项目落地经开区,填补了黑龙江省高档陶瓷产业空白,把大庆工业基础打得更加牢固。大庆市工业在黑龙江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占据大庆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这为大庆建设工业强市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大庆人建设工业强市坚定了信心。

二、筑巢引凤实施“二三二”人才保障工程

人才是工业企业发展的第一要义。大庆市政府面对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的局面,应多措并举,深入实施“二三二”筑巢引凤人才工程计划,有效解决人才流失严重这一根本问题。其中前一个“二”是指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即通过“筑巢”留住驻庆人才,通过“引凤”吸引外部人才,从而扭转大庆市人才外流、人才缺失的局面。“筑巢”需要改善工业企业环境、生活环境以及提升薪资待遇,切实为驻庆人才拓宽就业渠道、解决生活问题、打破晋升壁垒;“引凤”需要提高人才福利待遇、优化工业企业营商环境、培育工业企业发展潜力、树立大庆城市良好形象,以此吸引更多人才入驻大庆,为大庆发展积蓄人才力量。“三”是指聚焦三类人才即专业型技术人才、科研开发类人才、企业运营管理类人才。这三类人才是企业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动力。大庆市政府和驻庆工业企业在吸纳与引进人才时应有针对性地向以上三类人才倾斜,尤其是对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招聘的人才应有重点、有规划,制定各方面有利招聘人才的政策,注重提升福利待遇和实施优惠政策。这样既可以解决大庆工业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同时也为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贡献力量。后一个“二”是指深入挖掘吸纳研究生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是指在原单位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多年并具备丰富工作经验和成果的人才,这类人才进入大庆工业企业能够立即实现无缝对接,将个人积累的经验和做法直接带入大庆工业企业,为大庆市工业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新的管理办法和实施对策,为驻庆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同时,这类人才也是当下各地都在争抢的重点人才,大庆市政府应制定出具体方案和措施加入到这场“人才争夺战”中。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激发工业企业内生动力

大庆要打造工业强市,必须让驻庆工业企业走出发展新路子。“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新的发展理念、产业结构、运营模式、科学技术都在不断更替创新。大庆市需要持续推动驻庆工业企业进行改革创新,紧跟国家“十四五”规划步调,要对标工业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或同类型企业,通过实地考察和举办、参与企业论坛等多种方式找准差距,从企业管理理念、运营模式、组织结构、风险评估、战略发展方向、企业核心理念等方面进行整改落实。尤其要注重企业项目建设、产业培育、资源整合这三个方面。首先,要充分利用企业自身技术优势与产业优势,促进大庆工业企业将优势技术领域进一步优化和创新,争做行业技术领军者,永葆企业发展活力。其次,驻庆工业企业有很大一部分小型零售企业和配套衍生企业,这部分企业在深化改革创新中应更加注重提高企业生产质量,扩充企业发展规模。特别是各行业衍生企业不应仅仅生产销售单一零部件或产品,应在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方面拓宽渠道、扩增产品类型,以促进企业经济高速发展。对于大庆有的老牌工业企业的深化改革创新,重点应放在资源整合和产业结构重组上,将亏损企业与老旧企业整合重组,在运营管理、组织机构、人员架构等方面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创新,包括重新确定企业发展方向,将新发展理念和运营管理模式引进到企业中来。对于设备人员臃肿与机构错综复杂的工业企业,应着重优化企业环境和机构设置,通过人员分流、人才引进、机构合并重组完成企业“瘦身转型”。驻庆工业企业深化改革创新既要充分利用企业优势项目,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又要紧跟国家“十四五”时期工业发展目标和规划,多措并举走出工业企业发展新路子。

四、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完善扩增产业链供应链

大庆打造工业强市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大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庆市现今共有六大工业主导产业,分别为油气、石化、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其中油气产业有大庆油田、方兴油田两大油气开采企业,2020年共计生产原油3001万吨、天然气46.6亿立方米,油气当量4303万吨,实现产值714.8亿元。石化产业现有大庆石化、大庆炼化、中蓝石化、海国龙油4家石油炼制企业,总炼油能力达2370万吨,石油化工规上企业72户,2020年生产成品油631.5万吨,实现产值842.1亿元。装备产业有各类型装备制造规上企业115户,涵盖了中高端乘用车、油田改装车、钻井采油装备、耕整种植机械等行业,2020年实现产值225亿元。食品加工产业现有规上食品加工企业87户,2020年全市奶制品加工量24.5万吨、肉制品加工量8.8万吨、粮食加工量280万吨,实现产值179.4亿元。新材料产业现有溢泰半导体、智陶瓷业等规上新材料企业30户,2020年实现产值33.5亿元。新能源产业现有25家企业,2020年实现产值22.6亿元,并网风电装机143.25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720兆瓦。“十四五”期间,大庆市应紧密按照“产业引领、特色发展、优质培育”的总体思路,全力构筑以油气产业为主体,重点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行业骨干龙头企业。首先,要积极推动大庆市工业企业发展转型,既要推动大庆油田突破资源局限困境,扩展境外、海外油气业务,也要加强技术创新并运用到油田化学品生产上,将油田化学品打造为新发展产业的扩增产业结构。其次,要做大做强大庆市内工业领军产业,立足大庆市现有产业基础情况,结合大庆市资源结构优势,深入挖掘工业企业潜力和发展动力,凝聚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力量,合力主攻食品、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推动规模化工业企业加速发展建设和初创型工业企业扩大规模,形成有梯次、有协同、结构好的现代化多元产业体系。大庆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完善扩增产业链供应链,实现产业链式延伸。要双向拓展产业链链条,将缺失的汽车零部件、智能化机械、精加工仪器、检测设备等上游环节补齐。要注重完善石化产品精加工、大数据综合应用、新能源产业创新、食品农业产品深加工等下游高价值环节。要积极推动优势产业向上下游双向拓展,引导企业运用战略合作、战略投资、设立合资企业等手段,加快产业链布局,打造韧性强、效益好、竞争力优的现代化产业链。要注重发展行业配套服务业,油头化尾、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等多元工业体系,利用其规模大、辐射面广的优势特点,配套发展交通物流、技术研发、产业服务、成果转化、零部件销售、设备维护等周边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打造产业新业态,增强产业抵御风险能力。要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顺应区域融合发展这一趋势和机遇,大胆探索实践,拓展工业承载空间,集聚优质生产要素。要做到内外结合,“内”就是推动高新区、经开区与县区园区工业企业共建共享,搭建产业链合作平台,加强工业企业间的沟通协作,为同一产业链条上企业提供座谈会、洽谈会、交流会等合作机会,积极促进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鼓励企业间进行技术交流、合作共享、配套生产、项目研发;“外”一方面是积极对接哈长城市群,推动与安达、明水等周边接壤县区共建产业合作平台,集聚整合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汽车、食品、新能源等优势资源,为大庆工业企业发展助力;另一方面是深化与沈阳、长春等老工业基地企业在园区链接、产业衔接、招商对接和成果嫁接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与上海、深圳、广州等工业经济发达地区交流合作,引入更多粤港澳大湾区力量注入大庆工业经济。

五、重点打造“庆字号”高端工业产业品牌激发市场竞争活力

大庆工业企业发展面临现实困境主要是大庆市资源精深开发利用率低,虽然大庆的石油、食品、天然气、畜牧业等诸多领域资源优势独具,但相关领域企业对于资源利用和生产多为粗加工和初代产品或是半成品,部分工业产业链条短缺,下游价值链低甚至缺失,造成产业有“头”无“尾”、“头”小“尾”弱。大庆市政府应围绕工业企业发展现状,重点打造一批“庆字号”高端品牌,加快壮大龙头企业。首先,大庆市政府要加大对骨干企业在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扶持,尤其是要加大给予创建国家级、国际品牌和科技成果的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要完善补全重点企业的产业链条,注重引导骨干企业家提升政治敏感性和市场意识,在企业核心价值观和战略发展方向上与国家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要在营销模式、运营管理、组织架构、人员配备等方面借鉴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成功经验,鼓励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主营产业,聚力扩增附属产业和配套服务,激发市场竞争活力。其次,骨干企业要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和行业发展方向制定企业核心主业发展目标,尤其是针对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等数字技术主导的新一轮工业技术革命领域,“庆字号”企业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要与相关领域进行融合,紧跟世界发展脚步,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打造核心高端产品并形成品牌效应,促进行业龙头企业持续发展壮大,提升市场竞争力,努力让大庆“生产”和大庆“制造”卖出更高“价位”,占居更大“身位”。

猜你喜欢
大庆市大庆工业
李大庆
大庆市庆虹桥立交改造方案比选
大庆市盐碱地治理措施探析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工业人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加快大庆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
大庆市房地产业供需现状与建议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九曲黄河第一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