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的知识功能定位探析

2021-04-14 21:52
卷宗 2021年8期
关键词:图书馆空间服务

李 兴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图书馆,山西 吕梁 030500)

在大数据背景下,随着各种类型数字技术的出现,给各种媒体融合提供了良好条件,之前单一且分散的信息传播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群众对信息的多样化需求,图书馆定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怎样利用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拓展未来图书馆在知识社会中的地位,强化图书馆社会知识功能,寻找图书馆在全媒体环境下的发展重点,创新图书馆服务功能,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是当前图书馆人员重点思考的问题。

1 全媒体时代下图书馆公共知识服务的全新定位

1)服务方式定位。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手机、电脑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实现读者需求的基本满足,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QQ,或者移动图书馆APP等,给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在读者提出对图书馆中部分资源的其他特定表现形式的基本要求时,图书馆需要设定一个专业的服务部门以及网站或APP,将读者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总之,不管是利用何种方式,都要以读者为重点,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图书馆知识服务质量的提升[1]。

2)技术定位。在当前知识获取零门槛的“快餐文化”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知识需求比较重视其实效性和便捷性,传统图书馆将无法满足群众这一要求。但是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通过媒介的相互融合,图书馆发布信息的途径不断增多,读者利用周围实体图书馆获取信息,也可以利用24小时自助服务或者网上获取相关信息。或者通过手持阅读器,登录手机图书馆,获取相关服务。也可以通过电子阅报栏的方式查阅新闻信息,享有图书馆服务。

3)个性化定位。个性化知识服务也就是根据每个读者实际情况和需求,图书馆结合其个体差异而提供不同形式的知识服务。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该特点具有明显优势,图书馆可以从读者年龄、教育文化程度、社会角色等方面入手,把相同的知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媒体表现形式直接地展现给群众,让群众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多载体选择。引导推送式的知识服务是现阶段图书馆最新的服务理念,在大数据技术的作用下,通过对读者知识利用历史记录的调查和分析,提供一些该读者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或者研究课题,以不同知识表现形式的方式推送给读者。通常信息推送方式有手机、邮件等。在读者参与该公共知识使用活动中时,图书馆可以利用超链接的方式对相同知识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进行链接,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了解更多的知识,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2]。

2 全媒体时代下的图书馆知识学习空间构建

图书馆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一个供读者学习、交流的互动虚拟空间,在整个互动过程中,可以根据角色特点划分为三种子空间,分别是个性空间、社交空间以及知识空间。

1)个性空间的构建。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图书馆可以通过构建一个区域,让读者参与创建、修改自我虚拟形象的活动中,换句话说,即构建个性化空间。读者通过登录图书馆建立的网站、APP等平台,在此个性化空间,展示自我个性、知识特点等,然后实施互动。在个性空间作用下,用户可以对虚拟形象有更加明确的了解,从而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减少互动过程中的摩擦,让沟通交流可以更加顺畅的进行。

2)社交空间的构建。社交空间作为参与者直接参与社会互动的活动空间,属于虚拟空间中各个成员进行对话的活动内容。在社会互动活动中,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个是隐私互动,另一个是公开互动。图书馆建立的社交空间因此也可以划分为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两部分。其中,私密空间一般是由站内消息、评价等组成,而公共空间则是由论坛、微信群等组成[3]。在社交空间中,人们具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可以实现广泛交流。

3)知识空间的构建。知识空间的作用主要是促进学习,拓展知识。所以,应该加强图书馆专门的知识共享、交流平台建设。在知识空间中,问题的提出、分析和答案提供、辩论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知识活动。支持知识空间应用的有资源共享空间、精华列表等。在知识空间中,知识通过便利编码、储存、归类等形式展现,以问题互动形式实现知识交流。

3 全媒体时代下图书馆的运行及管理

1)采访编辑。全媒体和图书馆的有效融合,各项信息加工人员都可以参与到全媒体信息中心中。各个图书馆内部门只是一个编辑部,而全媒体信息中心则是图书馆中一个通讯社。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利用全媒体数字平台,信息加工人员采集不同素材或类型的信息文件,经过工作空间处理,进入到图书馆全媒体数据库内,通过信息二次加工和编辑,之后由各个媒体获取所需的内容,经过深层次加工以后,根据信息传递速度,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发布,满足不同群众对信息的多元化需求。

2)整合共享全媒体数字平台。整合共享全媒体数字平台可以作为信息采编流程中获取重新素材的有效手段。图书馆内每个信息人员提供初级信息产品,是把待编信息资源通过纸质、手机、网站等方式进行编辑,编辑部门也可以在待编辑数据库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深加工,之后重新组合,生产出不同的类型的终端信息产品。通过内容集约化处理,实现各项信息的多元化开发,改变传统媒体之间相互分离、无法根据信息传递要求进行有效传递的现状,让信息传播由之前的第一时间形成朝着第一时间对外发布的趋势改变,信息资源实现了一次性开发和形成,在新平台中逐渐延伸至图书馆内部,成为图书馆数字平台稳定发展的重要来源[4]。

3)管理模式。全媒体数据平台无论是网站还是APP,都会有数据库,其中包括图书资料数据库及读者历史数据库,这里面涉及大量的数据资料,管理难度较大。图书馆对此要进行科学管理,实行“四个统一”,促进图书馆内部资源传递与共享,从制度层面上对全媒体数字平台运行提供支持。首先,统一读者管理。全媒体数据平台可以和采编、图片及网站等各个系统相互结合,提供统一读者登录标识,并将读者和管理者划分为不同权限,开展差异化管理。其次,统一信息存储管理。全媒体数字平台是文字、图片及影像等多媒体内容的统一口径,系统给读者提供统一的信息储存空间,将各项资源集中在平台中,便于读者查询和使用。再次,统一任务管理。之前部门任务分布完成后,不会留有任务数据,统一管理后,任务分布和任务完成可以在系统中保存和查询。最后,统一数据库管理。全媒体数字平台统一管理待编资料库、历史资料库等,通过知识管理、搜索引擎等,给读者提供专业的资料查询服务。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应结合每位群众实际需求,秉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重视以人为重点,注重读者体验,形成一个便于理解、操作方便的知识系统,展现当前知识生态环境,帮助读者查找所需信息,给读者提供良好的知识服务。

猜你喜欢
图书馆空间服务
创享空间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