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采访工作困境与业务优化

2021-04-14 21:52张晓璐
卷宗 2021年8期
关键词:本馆藏书馆藏

张晓璐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0)

图书采访是图书馆基础性的工作之一,图书采访需要利用有限的经费,根据图书出版现状,最大程度地收集满足用户需求的图书,丰富而高质量的馆藏是图书馆开展一系列服务的前提和基础。

高职院校多由中专升格或由大专、中专和成人教育院校合并重组而成,学校发展历史较短,文献资源建设缺乏系统累积,原有馆藏基础较差且随着学校的转型已不能满足师生的信息资源需求。

1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普遍面临严峻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馆藏数量亟须补充,馆藏结构有待优化,馆藏资源利用 率低。

1.1 馆藏数量亟须补充

以我院为例,2013年我院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办学规模、招生人数等都有大幅提升。自2017年起,我院开始大幅追加购书经费:2017年,购书经费200万,购买图书6万册;2018-2020年,每年购书经费300万,购置图书7.5-8万册不等。四年间,我馆藏书量从28万册增长到58万册,然而,我院在校生人数从不足8000人增加到10000余人,馆藏数量仍达不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规定指标(80册/生)[1]。

1.2 馆藏结构需要优化

高职院校图书馆大多没有建立有效的藏书评估指标,文献资源建设缺乏系统积累,藏书体系不完善,重点学科和专业图书占比不够,馆藏结构不合理。部分高职院校升格时为达到评估要求,临时采购了一批价格低廉、价值不高的特价图书。随着评估工作的开展,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在短时期内大量购置新书,另一方面,采访人员有限,图书采访没有评估标准,完全依靠采访人员的主观判断。

1.3 馆藏资源利用率低

当今社会网络发达,面对手机、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等的诱惑,国民阅读率普遍下降。高职院校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强,阅读兴趣不高,随着电子图书、网络阅读平台的普及,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师生都已习惯阅读电子书,馆藏纸质资源利用率常年持续走低。

2 高职院校图书采访困境

高职院校图书采访面临多重困境:图书出版市场复杂多变,采访难度增加;政府采购背景下,馆配商频繁更换,馆配商服务水平和馆配图书质量难以保证;采访渠道受限,图书采访陷入被动局面;专业采访队伍缺乏,采访图书趋于大众化,重点学科和专业图书占比 不足。

2.1 图书出版市场复杂多变

图书出版市场是高职图书馆采访工作的源头。目前,国内共有582家图书出版单位,每年图书出版数量庞大,一方面繁荣了文化市场,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图书采选的难度。在利益机制驱动下,一些学术价值高,受众面窄,利润率低的图书不被重视,畅销图书重复出版,拼凑图书、伪书、跟风图书涌现,垃圾图书泛滥。

总体上国内出版市场日益繁荣,图书出版总量逐年增多,然而图书出版质量存在大量问题:伪书、跟风出书盛行、图书出版同质化现象严重等[2]。图书发行结构不合理,出版市场混乱,再加上图书价格持续上涨,给高职院校图书采访工作甚至后续读者借阅造成诸多困扰。有限购书经费被重复浪费,版本及内容质量不佳的图书,消磨读者阅读兴趣,甚至对图书馆藏书质量产生不满[3]。

2.2 馆配商频繁更换,馆配图书质量不高

政府采购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基本都是一年一招,加之馆配市场竞争激烈、馆配商水平良莠不齐,图书馆为降低风险往往将采购项目拆分为多个标段。每次开展采访工作前,采访人员不仅要整理并发送本馆历年馆藏数据至馆配商处,还需要与每个馆配商不厌其烦地沟通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本馆采购需求、采购重点等等一系列问题。馆配商的频繁更换,增加了采访人员的重复劳动,影响馆藏结构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部分馆配商为达到中标目的,不惜恶意降低报价、提供虚假材料,这部分馆配商往往实力水平、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中标后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给图书馆提供的供选书单质量不高,到书率达不到合同要求,到货周期长,多配、重配、漏配、掺杂非订单图书,图书加工质量不合要求,编目数据质量不高,服务承诺履行不到位,影响馆藏图书质量。

2.3 图书采访渠道受限

政府采购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只能从中标馆配商处采购图书。馆配商作为图书馆与出版社的中介,是图书馆获取各类图书文献信息的主要渠道。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采访的方式主要有:勾选馆配商推送的征订书目、参加图采会现场选书、零散购买读者荐购图书,其中馆配商征订书目选书是高职院校图书采访的最主要方式。征订目录选书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到货率,节省了采访人员时间,提高了采访效率,但是图书采访质量直接受馆配商供选书目影响。长此以往,对馆配商依赖性越来越大,采访人员对图书出版信息关注度减少,对图书市场缺乏了解,图书采访陷入被动局面[4]。

2.4 专业采访队伍缺乏

科学高效的图书采访工作,要求采访人员对学校教学科研需求和馆藏重点有清晰认知,能有效识别学校不同层次、不同学科背景的读者需求,高效判别图书价值,对采访人员学术能力、专业素养、严谨的工作态度等多方面有较高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员不足,采访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采访观念比较落后,学科背景比较单一,缺乏学科背景配比合理的专业采访队伍。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对采访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学科整合与新兴学科的增加,采访人员面对纷繁复杂的专业书籍,难以鉴别质量高低,难免出现采购图书学术性、专业性不强的情况[5]。大多高职院校图书馆缺乏系统的馆藏评价体系,图书采访完全依靠采访人员的主观选择。长此以往,馆藏中大众图书增多,专业图书和重点学科图书比例缩减,馆藏结构受损。

3 图书采访业务优化策略

为有效解决采访困境,优化采访业务,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明确定位,构建完善的藏书发展政策;紧跟出版市场动态,拓宽采访渠道,构建本馆图书采访出版社核心名录;提升采访人员素质,建立专业采访队伍;重视对馆配商的监督与管理,督促馆配商提高服务水平和馆配图书质量。

3.1 明确定位,构建藏书发展政策

藏书发展政策,是用以界定图书馆现有馆藏范围、提出未来馆藏发展规划、确定馆藏优势、阐明馆藏收集依据及其与图书馆发展目标间关系的规范性文件。藏书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图书馆有效建设、发展藏书的依据[6]。藏书发展政策阐述图书馆的任务和藏书发展目标,确定收藏文献的范围、水平深度、载体形式及其比例关系,明确图书采访的原则、标准、方法,是图书馆行图书采选、合理安排采购经费的基本依据[7]。科学的藏书发展政策能为采访人员采选图书提供指导并形成统一的采选标准,是提高馆藏图书质量的重要手段。

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明确其作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的学术性机构的定位,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藏书发展政策,为图书采访提供标准和依据,建设与学校发展阶段相匹配,与学校学科发展相一致的文献资源体系。

3.2 紧跟出版市场动态,构建本馆重点出版社名录

政府采购背景下图书馆对馆配商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书目信息绝大部分来自馆配商的供选书单,馆藏图书的品质极大程度上与馆配商的实力水平、专业程度和服务质量息息相关,图书采访陷入被动局面。要想走出由馆配商单方面提供书单的被动采访方式,图书采访人员必须主动了解出版发行市场情况,紧跟出版市场动态,加强书目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积极与出版社联系,主动从出版社获取最新书目信息,从根本上拓宽采访渠道。通过综合考虑本馆藏书发展政策、出版社规模实力及其与本馆的吻合度、读者认可度等要素,有重点、有方向的对馆藏重点学科专业相关出版社加以分类整合,构建本馆图书采访重点出版社核心名录,定期与出版社联系获取最新书单,重视收集重点出版机构图书信息[8]。

3.3 提升采访人员素质,建立专业采访队伍

采访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采购图书的质量。采访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即善于与馆配商交往,及时了解图书信息和供货情况,又要经常与在校师生读者群体交流,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具备对书目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利用能力,能有效识别读者需求,快速定位需求图书;具备正确选择与评价图书的观察辨析能力,高效鉴别与筛选高质量图书;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掌握馆藏建设方向,了解学科发展动向,使采购图书符合学校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需要。

为保障馆藏质量,收集和采购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教科研需求的高品质图书,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读者需求。首先,应配备数量充足的采访人员,选拔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强的馆员担任采访工作。其次,加强对采访人员的职业培训。一方面,通过培训提升采访人员现代化技术水平,提高采访人员使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拓宽采访人员的知识体系,加深采访人员对学校重点学科、重点专业以及新兴学科专业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优化采访团队的知识结构。再次,积极拓展采访队伍,补充以学科专家和教师代表为主的兼职采访馆员,形成多角色参与的图书采访专家库。

3.4 重视对馆配商的监督管理

政府采购背景下,图书馆采访图书的质量离不开馆配商的积极配合,加强对馆配商的监督与管理是保证藏书建设质量的必要手段。合同签订后,图书馆应当加强对中标馆配商的履约管理,严格把控图书采购、图书验收、编目数据、图书加工质量等各重要环节。

一要严把图书采购关。严格根据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需求执行图书采购,主动与馆配商联系,重申本馆采购范围、重点采购学科专业出版社、供选书单必备数据、提供频率等,要求馆配商严格执行,对执行有偏差的及时沟通敦促修正。二要严把图书验收关。严格检查订单到货率、到准率、到书周期是否达到合同规定要求,杜绝馆配商掺杂非订单图书的情况。三要严把编目数据关。严格检查文献标引、文献著录是否标准,编目数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种次号的取号、丛书、多册书的著录是否符合本馆编目细则。四要严把图书加工质量关。检查图书加工是否符合规范,使用耗材有无以次充好、掺杂掺假。同时,建立健全馆配商诚信档案,对馆配商失信行为及时准确完整记录在案[9]。

4 结语

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肩负着为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服务的职责。图书采访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首要环节,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基础。图书出版市场的繁荣发展、政府采购的大背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职院校图书采访工作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对采访人员提出了更高地要求。采访人员必须正视工作困境,转变观念、紧跟时代发展,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综合运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保障采访工作的高效优质开展。

猜你喜欢
本馆藏书馆藏
馆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民营绘本馆:儿童阅读推广的“毛细血管”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我们的都市有童话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越鳗堂藏书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