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任小学美术教师该如何快速适应教材

2021-04-14 21:52张雪婷
卷宗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参教案美术

张雪婷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镇平小学,广东 梅州 514000)

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中,美术课程是学校开展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实施美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形式和手段。小学美术教材以独特的教育角色,架起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师生在课堂上进行美术教学互动时,教材在其中发挥了承载课程知识的媒介传输作用,并能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而富有意义的审美训练,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1 结合教参把握教材,立足学情统领全局

小学阶段美术教材一共十二册,大部分教师每学年能接触到的可能就只有某年级的上下册。不少老师教了六年,手里的教材都未必能凑齐一套,如果教师对这套教材一点好奇心都没有的话,甚至可能教了很多年都不太清楚除了自己教过年级以外的课程设置都有哪些。其实作为一名新入职的美术教师,并不只是教好学校安排给自己的年级就行了,还需要从宏观的角度对全套教材作一个细致地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框架,才能更好地帮助自己快速适应教材。

那么,如何从宏观角度对全套教材进行了解呢?这就需要用到教参了。教参的作用是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作出指导,能够帮助老师,特别是新老师快速了解和熟悉一本教材的体系结构。但事实上,有不少美术老师可能教书多年,连翻都没翻过一次教参,毕竟教参的字数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不少老师觉得,自己美术功底扎实,能看得懂教材就可以直接上课了,根本不需要浪费时间去钻研教材教参。其实,这是教学上一个很大的误区。

拿我所在地区使用的岭南版小学美术配套的教参来讲,一套十二本的教参,每一本教参的最前面都会附上整套教材设置的栏目与特点,明确地告诉教师“每册课例的课题分别用红、黄、蓝、绿小色点标注四类不同的美术学习领域。”、每个课题案例的主体要素、用书的栏目设计;教参也展示了低中高年级各自的内容主线,比如一二年级的四册书的主题是“通过美术走进科学童话王国,感受自然美、情感美”;教参还会提供单元概述、教学指引、本课版面导览示意、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案设计等作为教师快速熟悉掌握教材的参考。毫不夸张地说,岭南版小学美术教参的设计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不仅能够快速帮助教师明确每一节课例设定的目的和意义,还简洁明了地呈现了课例之间、课例与单元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单元与整本书之间、甚至是各册教材之间的紧密联系。

由此可见,教参能呈现出教学内容的螺旋上升发展,这是一个由简到难、层层递进的过程。对新入职的美术教师而言,如果在备课以及日常教学过程中能够妥善利用好教参,不仅能在教学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能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教材。

在我执教的第一年就遇上要同时给三个年级上美术课的情况,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对学生的具体学情还不了解,再加上年级跨度较大,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经常要在课间十分钟内实现一个快速的切换,用一年级的方法给三年级上课或许还可以,但是用到五年级那绝对是不行的。许多美术老师在这种情况下会采用选一个年级着重培养,放弃另外两个年级的教学方式。我在接到教学任务的初期也是一头雾水,但是当我翻阅了教材和教参后,我认为可以利用教参来适应教材。我将三本教材结合教材来进行教研,借鉴教参上的教学指引、学案设计等,根据学段的不同,对三个年级进行区别性的教学设计。经过这半年来的实际教学,我发现,虽然学情会受到当地的经济状况和教育状况的影响,但是与教参上的描述不会有十分大的出入。

2 结合资源手写教案,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教案是教师为了能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但事实上,教案是一个让很多老师犯愁的东西,每到了要检查教案的时候,不少老师将网上琳琅满目的教案直接下载保存,顶多也就是稍微修改一下格式和错别字,这事就算了,毕竟小学就六个年级,不少老师几十年来,来来回回就教那几个年级,教案对他们来说是重重复复毫无新意的东西。就我所在的地区来看,不少新老师入职的第一年就开始交电子教案了。事实上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手写教案能帮助新入职教师快速适应教材。

在我看来,手写教案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一个合格的新手教师,包括音乐美术这些所谓的“杂科”老师,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手写教案。教师们就算是机械地将网上的教案原原本本地抄了一遍,在这个抄写的过程中,教案的内容也会在无形中印刻进脑子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案的内容会有所印证。

教案其实是教师对某个课例的教学过程的一个设计和预设,是一个理想化的过程,我们都知道,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一定都能完美地按照教案去发展,所以教案的后期修改很重要,而修改教案的过程也起到帮助新入职教师快速适应教材的作用。首先,我会网上找来的教案手抄一遍,在抄的过程中,我会结合教参对网上的教案进行修改;其次,我会把修改后的教案制作成电子版;接着就是上课实操;最后,我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授课情况,对保存在电脑上的教案进行修改,如果某个环节在实际教学中难以达成,我会推倒重来,把这个环节再重新设计一遍。教材和教案只是专家的预设,不论有多好,都不会完全适合每一个班级,我们只有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设计能够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才是切合实际的教学研究。

一个课例的教案做三遍,这不仅是一次数据的备份和更新,更是对自己教学的一次检验和反思:这个教学预设行不行?可实践性有多高?学生的反映是否符合预期?如果实行起来有困难,学生听不懂或者不感兴趣,那这个预设是要保留还是修改?除此之外,也是对网上教案一次验证:这个课程导入很好,那我在上课的时候有没有用好这个导入?或者有没有快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毕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因此,真正的学情来自课堂实践,积累和修改得多了,都会变成自己在教学上的创新和总结,这样一来,新入职教师对教材的掌握也会更加游刃 有余。

3 常做总结多些反思,想想自己未来的路

小学美术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中,美育和思想教育是结合进行的,两者是相互包含,相互影响的关系。作为一名新入职的美术老师,要清楚地明白小学美术课程之所以会作为必修课而开设,是因为其教学目的是希望能够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在积极的美术课堂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意识,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美术课程虽然在传统意义上被归类为“杂科”,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审美素养有很高的要求,纵使现在的学生能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但是学生的兴趣点不同,有时候难免会出现教材与学生脱节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新入职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借鉴教参、写好教案之外,还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学生的反馈达不到教参的预期和教案的预设,不论教学设计得再怎么完美,那都只会是空中楼阁、是纸上谈兵。

虽然是新入职的美术教师,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明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美术家或者画家而设立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在基础小学美术教学阶段,我们需要培养的并不是“画家”这样的专业人才,小学阶段的美术课更多地是要求教师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如果说在十几二十年以前,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那么现在的教师,特别是美术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猜你喜欢
教参教案美术
《立定跳远》教案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神秘的教参
《半张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