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021-04-14 21:52
卷宗 2021年8期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思政

唐 琳

(广西南宁市广西制造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105)

1 引言

我国教育部于2020年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从中明确要求“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当中,在全国的高校实行课程思政建设,充分运用好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发挥教育作用,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一战略的提出,为学校教育过程带来了更加全面和复杂的要求,高校教育必须充分注重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运用,切实关注教育质量,在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过程中,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优势,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融会贯通,实现最终的育人目标。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是许多高校机电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具有核心的意义和价值,是培养行业能工巧匠的必备基础。笔者结合自身的研究与应用经验,构建了“三融会一贯通”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期能够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作风融入到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全程贯通,从而形成了“三融入一贯通”的模式。该模式不仅符合国家战略政策,同时满足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对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具有一定的意义。

2 “三融入一贯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2.1 思政教育融入学习目标,学生想学

当前我国的工业和制造业经过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国际上处于领先的地位,逐渐摒弃了落后的发展模式,向着绿色化、智能化和服务型方向转型,因此需要相关人才掌握核心本领,勇于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学习该课程时,教学团队从学习的任务与目标着手,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学习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的意义,了解相关技术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领域及发展情况,在我国的强国战略领导下,更好地理清问题脉络,通过一系列合理设计的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学习目标有效结合,在完成课程的同时树立远大的抱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端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掌握专业基础技能的能动性。

2.2 思政教育融入学习内容,学生知学

教师团队在项目引领与任务驱动的要求下,将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的教学与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相结合,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机分解与重构,将知识按照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解析,从而将课程的内容分为了四个模块,分别是对工业机器人的认识、如何让工业机器人动作、训练工业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相关技术与应用。在学生进行每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为其制定学习任务与目标,根据知识特点将相关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使学生在了解专业技术知识和任务背景的同时,明确任务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在学习内容中掌握基本学习素养的锻炼方法,从而提升学习和自我升华的能力。

2.3 思政教育融入学习方法,学生会学

课程团队结合每阶段学习任务的重点进行相应学习方法的探讨,并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指导,通过小组讨论和组间比拼的方式完成教学过程,营造出竞争激烈、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动手实践环节中,在动手的过程中为学生展示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步实现班级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提升。

2.4 思政教育贯通教学过程,学生爱学

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思政题材,认真设计教学内容,使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紧密贴合,用以点带面的效果将思政元素与教学设计教案相融合,在运用教学课件完成课程标准的同时,实现思政教育的贯通过程。

3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思政的实施

3.1 课程教学设计

要注重将企业或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教学过程相融合,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思政元素的切入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如在认识工业机器人模块中,可以融入国家相关文件精神,明确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为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制造业的国家地位和发展潜能;在让机器人动起来的模块,可以融入相关的安全生产事故视频,强调违规造成的严重后果,引导学生树立负责的工作态度,通过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机器人,指导学生精益求精、追求突破,实现基础知识精细化学习;在训练工业机器人模块中,可以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反复的调试验证,指导学生克服应用中的缺点,培养发散思维和空间思维,锻炼毅力和意志;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模块,可以通过优化工业机器人动作过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倡导其尊崇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

3.2 课程思政实施保障

1)保障师资队伍。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培育思想先进、技术优良、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团队中既要包括企业工程师,也要包括思政专职教师,经过合理的培训,提升教师们的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基础,以保障课程教学的需要。

2)完善机制保障。在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要确保相关政策的支持到位,由学校教务处牵头,相关课程负责人具体组织完成实施过程,对于立项课程要由思政专职老师和专业教师共同担任,定期举办培训班和汇报会,建立完善的机制保障,为课程改革奠定基础。

3)实施混合教学。应当充分利用当前被社会广泛认可的线上教学平台,实施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际、正面与反面、学习与评价相结合,充分借助线上教学的优势,发扬线下教学的特点,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目标。

4 结束语

本文的研究从新形势下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出发,提出了思政教育融入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贯通教学过程的“三融入一贯通”教学模式,分析了实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思政的设计理念与保障,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该项课程的发展与进步,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的进程。

猜你喜欢
工业机器人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