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影响

2021-04-14 21:52
卷宗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子女家庭

黄 忠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长滩小学,广东 梅州 514000)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的引导。因此,在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有效结合学校与家庭,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家长必须规范自身行为举止,做到言传身教,为子女树立楷模。

1 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具有长重要性,表现在家庭教育的两个特征:一是亲密性,二是启蒙性,这两个特性是其他教育形式难以达 到的。

亲密性具体体现在父母和子女保持着一种长期、持续性的密切接触和联系,家庭教育在子女的思想意识、个性特点和行为举止的形成上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因此,如果家庭教育存在病理、病态因素,对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比其他环境更突出显著。

教育家孟禄(PaulMonroe,1869一1947)提出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心理起源论虽然并非完全正确,但也体现了家庭教育所具有的启蒙性特点。家庭是一个孩童最早的成长环境,启蒙性具体体现在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持久的“后劲”,影响子女的一生。好的影响,就是为以后的学校教育土壤“施肥”;坏的影响,就是让以后的学校教育土壤造成“盐碱化”。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基于先前提到的家庭教育所具有的两个特征,可以总结出出家庭教育的三大作用:基础性作用、延伸性作用、补充性作用。若家庭环境处于和谐、温馨的状态下,将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完善的个性,同时促使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顺利得到发展。反之,若家庭环境处于紧张复杂状态下,容易导致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严重阻碍小学生思想品德 发展。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在学生时期,如果家庭能对孩子进行正确教育和引导,将有利于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完善的个性,同时促使小学生理解、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反之则易导致小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伤害,阻碍小学生思想品德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在这个学生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时刻,若有家长的积极配合,就能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让学生顺利成长成才,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使命,更是每位家长不容推卸的责任。

2 家庭教育的内涵及方式

在成人前,学生的成长环境都相对单一,主要包括家庭与学校。在此情况下,家庭环境俨然成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孩子个人品德的培养,在人一生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处于初始和基础的地位,家庭可以说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风对孩子人格的形成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父母长辈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榜样,但是这种教育方法受到家长及家庭环境的影响比较大。

当前经济的发展迅速,加上数十年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造成一家只有一个宝的现象,从独生子女家庭出身的父母本就较为娇生惯养,他们对于自己孩子更容易形成过度保护、过分迁就、过高期望等不良教育方式,这样不健康的教育方式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成长的孩子缺乏交往与合作精神,集体团队意识及其淡薄。

2.1 专制型家庭教育方式

是指父母在家里操纵着子女们的一切,强制性使孩子听命于父母,有着无上的权威。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子女太过于严厉,强势地替孩子包办了一切。这种教育方式直接导致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很自信,特别是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孩子会变得没有主见,什么都想着征求父母的意见,这导致孩子性格失去独立性。

2.2 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

表现为孩子在父母眼里无足轻重,父母对孩子的喜、怒、哀、乐漠不关心,对孩子的行为没有任何规定或要求,更没有所谓的奖励或惩罚,任由孩子自由发展,容易产生的结果是亲子关系淡漠。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父母放弃了教育的责任,这是一种不愿意对子女教育负责任的态度。

2.3 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

指父母能够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地给予孩子贴心的帮助,让孩子时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这种方式是这三种类型中最好的方式,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继而变得积极、乐观、主动。

3 家庭教育常见误区

3.1 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

按照社会学的有关原理,个人社会化是在家庭、学校、社区、工作单位等环境中完成的。其中,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学校也是一种对于个人社会化具有特殊价值的环境因素,但它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3.2 重智轻德,片面发展

由于我国目前社会特有的独生子女现状,加上受“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仅仅是家庭教育,甚至在生活教育方面都是以知识教育为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最关心的事莫过于学习成绩,分数的高低甚至已经成为决定家庭气氛好坏的晴雨表。这种错误的观点让许多父母忽视了孩子的心灵诉求和情感需求。

3.3 期盼过高,扼杀个性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将来应当成为何种人才的期望,对孩子的发展或者说对于孩子的社会化过程是不无影响的。父母的期盼过高,不仅仅扼杀了孩子的个性,还会导致孩子失去独立裁决的能力,很大一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将其所期望的社会角色强加到孩子身上,并不是脚踏实地地从孩子的角度、孩子的承受力去考虑一个适合孩子发展的成长路线,甚至强制性地为孩子规划发展路线。长此以往,许多孩子在面临一些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会出现优柔寡断、无法抉择的情况。直接导致孩子长大后不能对自己的人生和决定负责,没有担当,一旦遇到一点点困难和失败,就归结于父母为其做了错误的选择。

3.4 过分娇宠,一味溺爱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孩子遭到毁灭。”许多家长视孩子为心肝宝贝,不能忍受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一点委屈,对孩子的一切要求百依百顺、对孩子的无理的要求不但不制止教育,反而纵容,致使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变本加厉。更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暴力行为不但不劝阻,反而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不吃亏就行,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时,有的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偏袒自己的孩子。当老师提出教育意见时,有的家长消极对待,不愿听取,认为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偏见,盲目地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棒的。

思想品德课程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媒介。然而,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主要涉及思想品德教育理论与方法,缺乏实践性和生活性。因此,急需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在家庭生活中,让学生将在学校学习到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在模仿与分析家庭行为的基础上,致使相关理论得到印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更有利于学生发展。

家庭教育作为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开端,在学生成长环节中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因此,在开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学校与家庭应加强交流与沟通,充分发挥家庭作用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家长在正确认识家庭教育作用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采用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手段,显示家庭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优势,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提供保障,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子女家庭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家庭“煮”夫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