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专业学生体能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2021-04-14 21:52谢大静
卷宗 2021年8期
关键词:岗位职业高职

王 涛 谢大静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081)

高职教育向社会各领域输送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要达到优良的水平,体能培养对于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是否能满足岗位需求是不可或缺的,要提高大学生对于工作环境和强度的适应性,提高大学生身体的耐受力、灵活性,不让个人身体因素成为工作的绊脚石。因此在当前高职体育教育中要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结合高职学生体能锻炼、体育意识、体育技能、体育习惯等教学目标,开发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具有针对性的体育课程项目,让学生真正能够强身健体,为未来进入工作岗位打好身体素质基础。

1 当前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1.1 高职体育教学目标与职业岗位需求脱节

高职教育改革主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为谁培养人才这几个核心问题而展开,高职体育作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必开课程,关系着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当前的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仍然沿袭着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没有突出职业院校对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点,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对于大学生的体能有一定的需求,无论是在管理服务,还是在生产建设的第一线,都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体魄,较高的身体素质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劳动强度,而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恰是忽略了学生的未来职业属性,体育教学目标过于泛化,没有职业针对性。

1.2 高职体育教学内容设置的不匹配

合理的教学内容才能有效支撑起高职体育教学的效果,高职院校课程的教育模式也要以职业导向为基础,体育教学也要基于岗位体能需求来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才是正道,课程要具有职业性、导向性、针对性,体育课程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来开展不同形式、项目的体育活动。虽然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已经开始关注岗位体能需求来调整体育课程,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尚未形成有效的课程体系建设,在职业岗位体能需求标准和理念上也不够明晰,仍然需要进一步去探索体育教学与岗位体能的匹配性。

1.3 高职体育教学的方法有待更新

高职体育课堂通常教师会采用讲解+示范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题目项目类课程,重点都放在了动作要领、技术技巧的掌握这些方面,讲解完毕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训练,但其实这种教学方式略显单调,学生大多数是通过模仿来完成动作,至于动作是否标准,训练又是否有达到应有的运动量,这些在无形中被忽视了,而且体育课本应是有很高趣味性的,可是由于教学方法的单调,反而提不起学生上课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的体能锻炼。

2 基于不同专业学生体能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路径

2.1 结合专业特色,明确体能需求,制定教学目标

高职体育教学要兼顾体育通识教育与专业体能锻炼相结合,首先体育活动无论是简单的跑步、跳绳,还是需要一定技术技巧的篮球、体操、武术、瑜伽等趣味性项目,都需要掌握基础的体育运动知识,才能尽量避免在运动中受到不必要的身体损伤;其次不同的体育项目对于人的身体部位、机能具有不同的锻炼效果,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岗位体能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指导,让学生通过不同的体育项目来锻炼身体,比如上肢、下肢力量,柔韧性,耐力,心肺功能等等,提高身体基本素质;三是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学生的意志力、抗压能力、协作能力等其他素质水平,既有体魄又有头脑还有魅力,这才是学生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应当得到的全面发展。

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教授学生基础的体育理论知识,包括体育技能、健身、保健知识,关于比赛的规则、比赛组织形式、流程,体育职业病的预防、安全防范措施等,还有体育心理健康知识,全民健身与终身体育理念的传递。

专业岗位体能训练目标:心肺能力、平衡能力、反应能力、耐受能力等身体机能。

社会体育能力培养目标:观察力、判断力、意志力、责任感、合作性、创新性。

2.2 优化高职体育课程内容设置,贴合不同专业需求

针对不同专业的体能需求,要做到分类设置,有所偏重,结合专业特点以及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职业类型入手,根据体能消耗的大小和侧重,将相近的专业进行归纳,然后根据岗位职业体能的要求侧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锻炼以适应岗位,也要注意职业岗位上可能会产生的职业病,提前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这方面的身体素质,预防职业病的产生。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也要注意趣味性、多样性,兼顾职业与学生个体健康需要,让学生愉快地接受体育锻炼。

1)高消耗类。相关专业:土木工程、物流管理、汽车制造装配、汽车检测维修、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体能要求:全身活动多,站立时间长,体能要求较高,要全面锻炼身体机能,提高耐力和强度。体育课程设置:搏击、跆拳道、武术、球类运动、瑜伽、有氧操等。

2)久坐类。相关专业:软件技术、系统开发、网络、艺术设计、会计、电商服务、金融。体能要求:室内办公,坐姿时间长,全身活动少,劳动强度弱,重点提高肩颈、腰部核心力量。体育课程设置:球类运动、长跑、游泳、瑜伽、哑铃力量锻炼等。

3)久站类。相关专业:空中乘务、高铁客运、中西面点、烹调烹饪、工程监理。体能要求:全身活动少,久站时间长,重点提高下肢、腰腹力量。体育课程设置:组合器械、攀岩、爬山、远足、拉力赛等。

4)流动交际类。相关专业:汽车营销服务、国际商务、市场营销。体能要求:站立、行走多,加强下肢力量,有体型、体态要求。体育课程设置:健美操、舞蹈、瑜伽、跳绳、自行车、形体训练、礼仪等。

2.3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体能锻炼的趣味性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定要凸显出来,课堂是属于学生的,也是围绕学生来服务的,高职体育课堂教学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比如游戏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合作等等,都可以依据不同的课堂授课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作为提升课堂效果的辅助工具,传统的高职体育课堂比较松散,教师教授完动作要领、注意事项后,大多数时间放任学生自由活动,有的学生就会开小差离开操场,无法达到实际的锻炼作用,因此教师要运用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将学生集中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通过游戏、比赛、对抗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完成训练目标,体会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并逐渐形成自我锻炼的主动意识,平时也可以加强体育锻炼,从而提高身体素质。

好身体不是一天炼成的,体育课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机会,高职体育教学不能只是教授体育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体育锻炼的效果落实在学生身上,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体能素质的提高,这也有利于他们今后能更好、更容易的胜任职业岗位,提高职业技能。

猜你喜欢
岗位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