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的探究

2021-04-14 21:52王林强
卷宗 2021年8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新课程数学知识

王林强

(重庆市潼南第一中学校,重庆 402660)

高中数学学科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这也当前是数学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由于应试压力的不可避免,数学教学更多的是知识的教学以及应试能力的培养,文化生存的空间并不是很大。但这并不是说高中数学教学当中,没有文化渗透的空间,在教学实践当中,如果教师建立数学文化渗透的意识,努力寻找可以进行文化渗透的契机,可以让数学知识构建的过程变得更加圆润,可以让学生学习数学过程变得更加高效自然,也增加了可以提升学生数学科学的核心素养,本文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1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数学始终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数学发展史,谈历史就不能不谈文化,用数学文化来滋润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接触较好的文化洗礼,让数学课堂显露出一种文化的美;那么,高中数学的教学当中的数学文化意义是什么呢?数学文化是以数学学科为核心,是以数学内容、方法、思想为载体,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揭示数学内涵,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塑造数学审美追求,以及构建思维过程,实现数学文化教育。

通过数学方法背后的数学文化比较容易被人们所重视,毕竟在新课程标准及其他相关论述当中,方法与文化常常是分开的,但真正的数学方法背后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因素,而且这些文化往往是超越数学层面职责的学科融合。而数学核心素养原本就是强调学科融合的。

在当今社会中,数学应用十分广泛,它的内容、思想方法、语言、已经广泛深入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当中,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数学新课程提出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新型创新意识,体现数学人文价值的理念,高中生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接受良好的数学文化教育,使之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不断提高数学文化素质,因此数学文化教育的意义十分重要,高中新课程中数学文化十分丰富,蕴含了大量的哲学、美学、文学、史学、建筑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文化系统,注重数学教学,有利于构建学生知识网络、拓展视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实际文化背景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交流、学会学习、获得知识,使学生有个性的主动学习。

2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文化渗透数学课堂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课程改革之中,高中教学是难点,高中数学教学又是难中之难的棘手问题,为了更早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我认为应该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新课程标准教学方式的改变。新课程教学课堂是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互动课堂环境,要从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二是新课程标准教学对象动态调控。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当中,要关注每一个层面的学生,找到满足其需要的个性化素材,提高数学学习兴趣,让绝大多数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必须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当中,教师收集数学文化与其他学科文化之间的联系素材,数学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概念、公式、公理、定理,有于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自己理解的具体问题,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观念的养成。

高中数学教学必须树立个性化的思维,使数学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为此我们就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在情景教学当中引入相关的数学文化生活背景知识,用人文学科研究方式对数学进行研究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学科与人文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样的数学教学取材于生活,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更好的了解数学魅力,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并对数学的内涵与背景更深入的把握,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有用之处,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的知识,从而提高整体数学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3 高考指导方向对数学文化进入课堂的要求

近几年每年高考中都出现了的数学文化题目,而每个都能找到教材同源文化背景,但也有不乏是以前老教材中出现的阅读材料很多都是只以历年教材中出现过的数学历史文化题材、名人趣事理论为背景,实则是考查数学知识,从中可以看出指导方向是学习数学文化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了解数学文化题材,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热情。

4 生活中的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

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是《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例如:利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的值、利用等比数列计算的贷款、经济增长率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是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很好载体。人教版新版数学教材中每册都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这些资源,让学生经历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过程。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将学到的数学原理、方法运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很多有关数量和图形的问题,都可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在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它就在人们身边,就在日常生活中,数学可用也能用。数学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更应该弘扬数学文化,并将数学文化真正渗透到课堂,融入教学之中,使数学文化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提高数学 素养。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适用于生活,揭示的规律是人类社会智慧的结晶。数学文化盛宴,能够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给我们美的熏陶,加深我们对生活美的理解,让我们更加理性面对学习、生活和工作,完善我们的精神品格,促使我们严谨求实、理智直率、执着求真、追求进取、开拓创新,通过解题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为此我们在新课堂中应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注重数学文化传承。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新课程数学知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