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建设背景下湖北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探究

2021-04-14 21:52
卷宗 2021年8期
关键词:湖北外语应用型

张 畇

(文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1 引言

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其建设思路是从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高度吸引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端产业在自贸区落户,打造国际化物流和集散中心,加快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的立体化交通枢纽中心,创设国际文化、旅游、贸易合作平台,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内陆地区。自贸区涵盖武汉、襄阳、宜昌三个片区约120平方公里。获批以来,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和工程设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网络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但是,省内很多高校由于历史和自身原因,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变革,严重滞后于自贸区发展对于外语人才的战略需求。因此,如何把握外语人才的市场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培养外语人才以服务湖北自贸区的发展,提高外语人才的社会适用性和全面适应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湖北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目前,湖北高校共有127所,包括7所“双一流”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29个和100所其他普通高校,除了公立院校外,民办高校也蓬勃发展,无论是人才培养的数量还是质量,湖北都走在全国前列。湖北高校数量众多,外语专业作为基础性学科,各校基本都有开设,每年有大量外语专业毕业生涌入社会,数量上能够满足本地区需求,但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2.1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

首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自贸区建设需求有一定差距。自贸区建设背景下,企事业单位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有所增加,对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也在提高,尤其对应用能力的要求。但目前湖北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还基本延续以往的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地方特色,与自贸区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在外语专业设置方面,仅省部级高校开设了英语、日语、德语、法语专业,而其他高校基本上只开设了英语、日语专业,这就使得外语学习出现单一化趋势。自贸区包括武汉、宜昌、襄阳三个片区,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文明古城,旅游价值优势明显,但省内高校并未将外语人才培养与当地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充分联系。

其次,专业课程类型相对单一,语言应用能力培养课程数量少。目前,湖北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主要还是按照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开展,课程类型较为单一,侧重于读、写,对听、说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尽管一些高校在外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了商务、旅游、经济、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但是加入的跨学科课程之间联系度不够,重点优势课程不够突出,指向性不强,与区域特色结合度不高,特别是在商务英语、科技英语及其他专业的应用型英语方面存在差距,教学内容也很少涉及省内情况,且高校实践课程所占学分比例偏低,6%-20%不等。而自贸区建设需要能够娴熟使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并能进行商务谈判的人才,因此,高校应在专业课程方面强化实践教学。

再次,师资力量不均衡,教师实践经验较少。省内高校大多数外语教师都是英语教师,小语种教师所占比例较低。此外,在省内高校任教的外语教师大多是外语专业毕业的教学科研型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语言学、翻译、社会文化等,对跨学科专业知识,例如外贸、法律、会计等知之甚少,很难胜任相关课程的教学。而且,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是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毕业直接到高校任教,理论知识丰富,社会实践经验匮乏,在指导学生完成实践课程时,经验不足,很难带领学生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真谛,从而提高其实操能力和动手能力。

另外,校企合作形式化,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在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大部分省内高校普遍存在教学手段落后,实训师资不足,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等问题,导致毕业生与企业一线需要的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脱节。此外,校企合作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湖北省外语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承担课题,可以将人才培养融入企业的人才需求中,实现校企双赢。但当前高校国际专业校企合作程度不深,形式有限,一般仅仅停留在专家讲座、参观考察、学生见习、共建实训基地等初级合作上,校企双方尚未形成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体系,较少企业深入到教学一线,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任务驱动型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很难落实到位,外语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差距较大,难以满足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2 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有待提高

英语专业作为语言类专业,需重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高校应加强国际化办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接受原汁原味的外教课程,与外国来华留学生进行日常沟通,以便他们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文化,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拓宽国际化视野。因湖北位于内陆,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存在不足。

首先,湖北高校的国际交流水平有待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外国来华留学生的人数逐年递增,至2015年底,共有来自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鄂求学,目前在鄂留学生总数超2万人,留学的高校分布在7所部属院校和6所省属院校,排名前三的高校分别是: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这三所学校均有境外留学生2500人左右,但仍然低于北京、上海等地。同时,由于语言类专业数量少,英语专业的国际化办学水平不高。

其次,应多举措推动人才“走出去”。目前,我国高校选拔优秀学生赴外留学主要是公派和自主申请两种模式,学校公派学生的人数和频次由学校声望及其与外国院校之间的合作关系等综合决定。因湖北高校在对外交流上优势不明显,人才“走出去”的总数和频次不高,不利于提高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

3 湖北自贸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3.1 具备多种语言能力的外语人才

从语种方面看,英语是湖北自贸区企事业单位最常使用的语言,但因需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贸易、金融、物流等方面的互通互联,只有英语一门语言是远远不够的。尤其随着中东欧洲新兴市场的开拓,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受到各大公司的青睐,比如德语、韩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印尼语、马来语等,缺口达上千人。因此,鼓励我省高校多开设小语种专业,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显得非常必要。

3.2 具备专业领域知识及管理才能的外语人才

湖北自贸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涉及多个领域,比如金融、管理、会计、新闻传播、土木建设、法律、计算机、科技研发、产品加工等,需要外语人才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及过硬的专业知识,能够顺畅地阅读各领域涉外文件,跟外商无障碍自如沟通,圆满完成商务接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等相关工作。此外,外语人才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从事企事业高层管理工作,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灵活应对,合理利用各方面资源,配合湖北自贸区经济发展的步伐.

浸出液浓度超过上列控制限值的废物,需经预处理后方能入场填埋。废渣有害成份主要为氟化物,废渣中的氟化物遇水将产生高浓度的含氟水体。由表1的水质分析结果可知,研究区域内没有其他污染源。故本次的污染物运移模型以废渣填埋场作为污染源,以其中的氟化物作为污染物进行数值模拟。本着风险最大原则,本次模拟废渣填埋场氟化物浓度以100 mg/l作为源强浓度。

3.3 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外语人才

湖北自贸区的发展需要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为了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共赢,不仅要求外语人才熟练使用目标语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更需要他们具备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准则、掌握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深入了解目标语国家的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等多种要素。在对外贸易业务往来时,尊重目标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准确传递信息,促成交易合作,避免因为文化差异造成误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 服务于湖北自贸区建设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战略

4.1 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建设

湖北高校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到自贸区建设对推动湖北乃至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主动对标自贸区建设的人才要求,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高校英语专业要结合自贸区建设,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自贸区建设涉及较广,包括商务、法律、会计及管理等诸多方面,确定英语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除了英语以外,还要掌握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更好地为自贸区建设服务。

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也要随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而改进。首先,高校要加强对英语基础专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自贸区建设的需求和我国高等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重点加强对听、说两个能力的培养。此外,高校还要重视开展通识教育,利用本校其他专业的教学资源,增加选修课程比重,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高校要鼓励英语专业学生申请辅修学位,学位可侧重于自贸区建设所需的管理、会计、法律及外交、新闻等专业,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 水平。

4.2 革新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

首先,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定位,确立人才培养类型,比如研究型、应用型等,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外语专业,建立“外语+”的模式,在保持外语专业优势的同时,考虑湖北自贸区发展需要的多语种、商贸类的人才特征,利用高校的人力物力资源,探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这个模式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中。其次,鉴于省内高校外语学科人才培养中出现的课程之间的融合度不高、实践课程比例偏低的问题,建议高校采用模块学说建立课程体系,即根据课程性质和功能将课程划分为各个模块,比如划分为外语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外语专业知识课程模块及其他学科专业知识模块。

4.3 重视实践教学,建立校企合作新机制

高校要切实采取措施,提高英语专业学科建设水平。高校可以主动“走出去”,与本地企业合作,试行通过教师带薪培训、企业实践等,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其走出象牙塔,去企业锻炼。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又能使其通过自身实践,总结企业特别是参与自贸区建设的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反思和调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契合自贸区建设的需求。

4.4 提高外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首先,高校可以与企业一起制定完整的外语教师师资队伍培养方案,开设教师培训的相关课程,聘请企业中优秀经营管理人员和丰富商务实践经验人员任教,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学习,考取社会认可度高的资格证书和执照。其次高校可以和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创建师资联合培养基地,为教师“走出去”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到基地挂职锻炼、顶岗实操,参与企业的商务接待、商务谈判、经营管理等,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再次,高校可以与国家政府部门联合开通绿色通道,建立合作项目,支持骨干外语教师到其他高水平院校进修或者到国外一流大学学习交流,提升学历档次,开阔视野,全方位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

5 结论

自贸区建设为湖北乃至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而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自贸区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湖北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仍存在一定问题,包括培养目标不明晰、体系有待完善、英语专业学科建设亟待加强、国际化办学水平不高等,作为湖北外语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省内高校应着力关注湖北自贸区经济发展趋势及外语人才市场需求,明确当前人才培养现状,认识到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调整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努力探索服务于湖北自贸区发展的外语人才培养战略,从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建设、提高英语专业学科建设水平、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等多个方面改进,以便培养为自贸区建设服务的外语人才。

猜你喜欢
湖北外语应用型
The rise of China-Chic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