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讨

2021-04-14 21:52李俊丽
卷宗 2021年8期
关键词:语句关键题目

李俊丽

(四子王旗乌兰花镇第六小学,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1800)

对于阅读教学而言,基础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掌握知识,实际上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更为重要的。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是注重学生的多方位全面发展,更着重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以及培养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问题的创新能力。针对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重视开拓课堂的多样化,赋予课堂更多的可能性,运用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及时调动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 巧借课外素材 建立学生兴趣

兴趣是引导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先驱力量,对语文教学而言,由于阅读教学不同于造句、写字等教学,仅仅通过单纯的记忆是无法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对于文章自身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解才能够明白作者的本意,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并进行赏析。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对于文章阅读的积极性,可以利用恰当的环境设置导入阅读的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并不是只有沉闷无趣,而是积极向上的。教师要注重引导,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一步步的吸引学生参与教学,并积极组织班级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的教学,对于这篇真实发生的历史故事,想要让让学生更深刻记忆,教师在课前就要多大量的课前准备,多收集网上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文章,简介或歌颂其精神的文章。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先提问学生是否知道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以及发生的历史背景,当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被激发出来,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阅读,从而使学生建立起一个基础的感情基调。通过课外内容的阅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于狼牙山五壮士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阅读理解课文,通过深入阅读理解使学生明白壮士们为了大部队的安危,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与敌人同归于尽,能够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革命烈士的伟大,从心底升起崇高的敬意。在最终文章的大意概括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在其中加入自己的一些想法,不仅单方面的提高了学生对于文章的概括能力,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于文章的深入理解能力。

2 从多方面抓起 使学生理解文章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概括能力是基础的能力也是关键的能力,它决定学生能否看懂文章、能否总结出文章大意,从而在面对题目时也能够很好的将答案表述出来。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理解水平、分析文章的水平以及感受作者实际思想感情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课堂中运用良好的方法及教学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于大部分的文章而言,开头的句子、中间过渡的句子以及结尾的句子都直接或间接的概括了文章的大意,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些关键的语句,将其作为突破口,从而更好的进行文章理解。例如,在《陶罐与铁罐》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寻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在第二自然段中……铁罐傲慢地问。以及第三自然段……陶罐谦虚地回答。这两句就很好的将铁罐傲慢、看不起别人的形象以及陶罐谦虚、忍让的形象很好的展现了出来,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以此处为重点,结合结尾处铁罐与陶罐不同的结局进行分析,总结自己的看法。通过探讨得出谦卑的人最终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而傲慢的人最终只会被别人抛弃。教师通过让学生以关键语句来作为概括文章大意的出发点,从而让学生通过关键语句更好的把握主题,依照关键语句给予的思维方向对文章主题进行考虑,从而更为完整并且准确的将文章概括出来。

3 开展相关活动 综合提升能力

对于阅读教学来讲,定期的阅读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主题阅读活动可以有效地引入课外阅读,进一步优化阅读教学的多样化 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班会的时间举办“四大名著伴我行”主题阅读活动,组织学生对四大名著进行阅读,并开展读后感分享、片段朗读、“我们来扮演”等活动,让班级内的学生通过这次阅读活动积极的展现自己,分享自己对于四大名著的看法以及阅读感受。四大名著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阅读书目,以其为内容开展阅读活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积极地去进行阅读,并且与其他同学进行情感的交流,从而进一步升华阅读教学的过程,让学生不再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机械且枯燥的过程,而是自由且充满想象力的,从而更为积极的投入阅读。

4 从多方面抓起 理解文章

一个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中心点,很多文章的题目都在最大限度上体现了文章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注重对题目的理解,在读文章之前先学会审视题目,在阅读时结合题目去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在《秋天的雨》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题目是秋天的雨,体现了季节特点,说明了文章发生的季节是在秋天。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秋天的雨有怎么样的特点,其次,教师可以根据题目提出相关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秋天的雨?作者利用了怎样的笔触描写秋天的雨?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阅读文章,结合题目进行问题的设问,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及好奇心。兴趣是促使学生进步的关键,结合题目设问能让学生认识到题目的重要性,带着自身对题目的理解去阅读文章。有了所有的铺垫后,通过阅读得出了作者写秋天的雨是因为秋天的雨带给了我们许多的帮助及美好,作者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秋天的雨,从颜色、味道以及带给大地丰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秋天的雨》题目切合了文章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从而更好的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5 划分步骤 顺应学生思维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在阅读了一些较难的文章后若想让其用精简的一句或两句话进行概括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师若想提高教学效率,可以顺应学生思维,根据课文内容划分步骤。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一个表格,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多遍文章的阅读,开始可以粗略的阅读一遍文章,大概了解一下文章概括,标注出关键语句,之后便可进行仔细的精读,根据关键语句进行文章理解,并填写表格。在学生填写完备后,教师让班级学生进行同桌之间的检查交流,通过与其他学生的内容进行对比,最后完善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

6 结束语

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推进有效性教学,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理解作者赋予文章中的情感,从文章的字词及句子之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语句关键题目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高考考好是关键
重点:语句衔接
关于题目的要求
追根求源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