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汉语国际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021-04-14 21:52曾馨蓓
卷宗 2021年8期
关键词:留学生教学资源重庆

曾馨蓓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 400031)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的社会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科技水平与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在此基础上,教育开放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路径,语言的学习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前提。正如《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中提出的,“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1]在教育开放的背景下,中国成功吸引了诸多海外人士来华,全球汉语的学习者数量也日渐扩大,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的态势。

然而,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新时期背景下的要求,我国的国际化教育之路困难重重,汉语的传播与教学充满挑战,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亟需做出调整与改善。现如今,新时期环境对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实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海外孔子学院的运营受到干扰,全球孔子学院同总部的联系受到一定阻碍,总部的师资派遣、资源支持等也受到影响。不仅如此,学员的汉语学习动力下降,汉语学习的市场将在一定程度上萎缩,中华文化推广与文化交流也难以开展[2]。此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无法开展,线上教学将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唯一形式,互联网教学逐渐登上了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舞台。

2 重庆地区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背景

重庆市作为我国位于中西部地区的直辖市,在地理位置上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区位优势。出于重庆地区对外交流与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良好发展势在必行。重庆具有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发展前景更是不可限量。不仅如此,重庆拥有悠久的历史,具备独特的文化传统,散发着特有的西部文化气质。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重庆地区的区位优势日渐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了“两点两高”的战略定位,明确了重庆地区的未来发展要求——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要求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成为山清水秀的美丽之地。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汉语的地位日渐提升,汉语的推广也就势在必行。而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自然也就承担了相应的汉语推广责任,也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重庆市政府在立足于重庆的同时又面向国际,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地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也显著提升。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当下,高等教育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创新、科学研究与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其中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水平是现代高等学校成为国际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接受与培养外国留学生的数量也毫无疑问成为衡量国际交流水平的重要条件。伴随着重庆经济的稳中向好,重庆的留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各大开设汉语国际教育高校的国际交流项目也在逐渐增多。重庆各大高校将留学生工作作为重大发展要略,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重庆各大高校兼招收留学生,其中重庆大学是985、211院校,西南大学是211院校。不仅如此,各大高校又与多所孔子学院对接,合作化程度较高。在汉语国际传播的过程中,我们深知,汉语传播要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汉语从表面来看是一门与人交往所用的交际工具,但是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汉语国际化的教学过程就是传播重庆文化,传播西部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3]。在重庆地区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中,立足重庆本身,将重庆文化融入汉语教学的过程之中,传播重庆文化,是重庆地区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必然之举。

然而,纵然重庆地区的区位优势日渐突出,汉语推广的机遇也在不断扩大,新时期背景下重庆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在重庆地区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中,本就存在教材建设滞后、师资力量不足、高校之间协作不够等问题,新时期的态势更是加剧了本就存在的不足之处。众所周知,相比于东部沿海地区,地处西部的重庆,在吸引留学生等方面的区位优势不够突出,重庆高校在境外的整体影响力不够明显,这成为制约重庆在海外推广汉语国际教育的主要因素,并且当前各高校之间协作不够,未能形成汉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庆效应”和“重庆名片”[4]。在留学生教材建设方面,面对来自各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面对语言学习的多种需求,如何把握教材的难易程度与教授内容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在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能力方面迥然有别,单纯使用通用型教材势必会影响人才培养同质化倾向,然而由于缺乏专门的教材研究困队,教材的开发和建设尚无法满足当前对文化背景多元化的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需求,也无法渗透地域文化因素[5]。重庆地区的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力量的数量以及专业程度有待提高,新时期所带来的线上教学的挑战,更是让重庆地区的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3 线上汉语教学的挑战及应对

新时期背景下汉语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线下教学变的困难重重,线上汉语教学成为新时期教学的唯一形式。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线上教学也必将成为未来的大势所趋,拥抱互联网是汉语国际教学的必然之举。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失去了实体的课堂环境,挑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面临着种种问题与机遇。面对全新的教学方式,如何开展有效的汉语教学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1 教材建设与网络教学资源开发

诚如上文所言,教材的相关建设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教材的开发和建设无法满足汉语教学的需求,与文化背景多元化的学生的适应程度不高,且难以渗透地域文化因素。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线上教材的缺口更加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留学生们对汉语教材的依赖程度相当之高,没有教材,相当于让留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方向,手足无措。汉语相对于其他语言复杂程度较高,留学生难以通过没有教材的自主学习贯彻领会,强烈依赖于教材的归纳总结与整理。汉语及其有汉语进行教学的各个专业对于教材的依赖程度是极高的,这是汉语字词的音形义的复杂性决定的,在造字法和词语多义语用现状把留学生禁锢在书本的条框中[6]。新时期纸质教材的不便使用,也就意味着电子教材的开发刻不容缓。汉语国际教育的线上教学仍处于起步阶段,可用的线上资源十分有限。故而加快开发网络教学资源,着力搭建网络教学课程,是新时期对外汉语教学的必由之路。依托传统纸质教材,进而研发线上电子教材,同时解决教材与留学生的配套问题,满足文化背景多元化学生的需求,方能解决当下教材建设的困境。

与教材相关的问题还有其他网络教学资源的匮乏。不仅仅是电子教材的开发,留学生对其他教学资源的需求和依赖也十分明显,如电子工具书、教学语料库、课程数据库、慕课等。然而现如今网络汉语教学资源匮乏,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尚显不足,也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网络教学资源。郑艳群(2018:110)认为,“一切可被汉语学习利用的、有利于促进学习的资源都可以称为汉语教学资源”[7],那么我们更应加快构建与开发网络汉语教学资源,加强相关技术建设,完善教学资源的版权问题,促进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充实和丰富线上汉语教学资源。

另外,线上教材建设的“本土化”问题也同样值得注意。“本土化”教材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来华留学生在学习当地的教材“本土化”,例如留学生在重庆学习时,教材中应渗透重庆的地域文化因素,进一步传播重庆的本土文化,达到文化与汉语教学相融贯通的目的;二是针对境外汉语学习者的“本土化”教材,教材中应体现具体国别留学生的文化传统。我国出版与建设的各大国际汉语教材琳琅满目,然而真正体现具体国别文化因子的教材却是少之又少。留学生具有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材编写者在教科书编撰之时应加强国际化视野,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与母语环境的汉语学习者编写“本土化”的汉语教材。在开发线上教材之时,我们也应关注到此点。

3.2 网络教学环境与适应线上教学的教学平台

线上汉语教学对网络运行环境与线上教学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汉语的线上国际教学不同于国内普通的网络教学,线上汉语教学需要考虑跨国网络环境的问题。重庆高校留学生遍布俄罗斯、越南、德国、泰国等多个国家,汉语教学所面临的网络环境千差万别,网络能否顺利连接且运行流畅成为跨境汉语教学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现实的汉语教学中,往往出现网络环境卡顿、网络状况不稳定等突发情况,严重影响了线上教学的开展和教学的实施效果。国家化网络教学环境为线上汉语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与挑战。

在国内,中国学生线上教学运用了诸多教学软件,例如钉钉、腾讯会议、腾讯课堂、超星学习通、企业微信、中国大学MOOC、QQ群等等。然而由于受到产权保护与技术壁垒的影响,这些软件无法跨境正常使用,也并不适合留学生的使用。留学生熟练地应用一个全新的软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不仅需要人员的指导,且需要留学生具有一定的汉语基础。跨境汉语教学缺乏专业的教学平台,难以找到统一的学习媒介。另外,跨境线上教学也需要硬件设备的支持,如果留学生的家庭贫困,缺乏智能手机、电脑等必需的硬件设备,那么便无法参与线上网络教学,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

据此,打造全新的适应线上教学的教学平台便显得十分必要。重庆留学生与教师的联系方式较为单一,一般只有“微信”这一个通讯软件。在网络出现卡顿,教学不便时,通讯软件也为教学起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无法将其作为主要的教学平台。汉语教学资源虽有网上北语、唐风汉语、网络孔子学院等教学网站,但这些网站无法提供在线的互动式教学服务,并非适应线上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相关技术团队应根据线上汉语教学的特点,与汉语教师团队共同合作,加快打造汉语网络教学平台,攻克技术难关,满足线上汉语教学的需求。

3.3 线上教学课堂的组织与互动反馈问题

线上教学课堂的组织难度远远大于线下课堂。留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身处世界各地,所处时区的不同也就导致了时差的问题。时差问题不仅导致教师的消息学生无法及时回复,线上教学的时间也难以统一。故而许多老师将直播教学的形式改为录播,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也就无法保证教学的良好效果。如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一一直播教学,不仅师资方面无法满足,教师更是劳心劳力,疲惫不堪。

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相较于线下课堂大大降低。教学需要实时的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来评价和反馈教学效果,然而线上教学只能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基本交流,无法满足教学的多样性要求。互动性低同时也带来了课堂氛围较差的问题,面对缺乏生机的课堂,留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下降,学习效果随即变差。教师和学生均面对冷冰冰的机器进行教学与学习,教师容易产生倦怠心理,职业成就感难以产生,教学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大打折扣。长此以往,不利于线上汉语教学的久远发展。

3.4 课堂管理与监督机制的建立

线上汉语教学所出现的教学困境必然有课堂管理的问题。线上教学无法像线下教学可以实时监督学生的行为,来确保学生的上课状态。面对着电脑屏幕,显示在线的留学生可能早已神游,对上课内容置若罔闻,呼呼大睡。在重庆高校线上的网络教学中,学生的迟到、早退、开小差、旷课的情况远远大过于在实体教学环境出现的。以迟到早退为例,因为网络环境稳定导致的迟到早退早已成为线上汉语课堂的家常便饭。由于线上授课的所带来的自由度,留学生们的注意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松懈,对上课的实体感受能力下降,这也是导致课堂的出勤率较低的另一原因。纵使有老师或同学不断地提醒,但由于线上教学的难以把控,课堂的出勤率还是无法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前文提及,线上教学具有互动性低的劣势,互动性低也就带来了留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课堂的进度已过一半,但部分留学生可能还没有赶上老师的节奏。在线下教学中,老师们有诸多教学方法来操作实践,生动直观,不同程度地提升并刺激留学生的上课积极性。然而受到线上教学的局限性,这些教学方法无法在线上操作,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受到了挑战。如何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线上课堂的热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困境。

不仅是在课堂中,在课后的作业提交环节也出现了懈怠、不交的情况。留学生在线上教学中的学习动力不强,作业拖拉、作业不交的情况大大增加。线上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个人的自律程度,无法及时提交课后作业也间接导致了不良的教学效果。

此时,监督机制与管理制度的配合实施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案。不仅教师应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样我们也应建立相关规矩来从制度上解决留学生在线上授课中出现的懈怠问题。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出勤率、课堂的互动率与作业的完成情况设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进而激发留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出勤率在平时成绩中的比重,如果学生出现迟到早退的现象,平时成绩便会降低,甚至影响到学生在这一门课的通过情况。互动情况较好的学生可以得到相应的平时成绩加分,教师也应该多多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鼓励留学生们多多开口,激励留学生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3.5 汉语国际教育师资与人才培养

在重庆,汉语国际教育的师资问题一直不容乐观。国际教育高水平教师的缺口难以填补,数量和质量均有待提高。汉语国际教育的师资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汉语水平,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双语水平,方能适应国际化人才战略的需求。互联网时代下的线上汉语教学,更是对汉语国际教育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汉语教学网络汉语教学是新时期唯一的教学方式,更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为了适应新时代的网络教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中应设置相关的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人才教育改革,进而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重庆地区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更应渗透“重庆元素”,督促教师明确“西部意识”,不断加强网络教学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4 汉语国际教育的机遇与思考

新时期之下的线上汉语教学,带给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不仅只有问题和挑战,更有汉语国际教育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思考。线上教学是一个长久的趋势,对当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现状作出思考,有利于拓展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渠道,促进国际化汉语教学的长远发展。

首先,线上汉语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的个性化发展。互联网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解放了教师和学生的传统教育思想。无论是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教学,抑或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教学,都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型模式。对于老师而言,线上教学带来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学的进行不受时空限制,具有一定的自由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更具实用性与应用性的汉语教学。对于学生而言,线上教学适应了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学习需要寻求相关资源,教育的个性化在线上教学的思维与框架下充分发展。

其次,互联网教学所带来的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重庆各高校相互协作,进而形成集群优势,创建“高校共同体”。诚如上文所言,重庆在中国境外影响力不够、文化输出不足,正是因为重庆各高校之间没有形成相互协作的良好局面。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为重庆形成“高校共同体”无疑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同时,“高校共同体”的构建同样也促进和推动了优质教学资源的产生。来自网络的汉语学习资源为境外的汉语学习者提供了便利,扩大了汉语国际教育的受众面,高校之间的资源整合更是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在对相应平台进行了充分推广的前提下,学习者经过简单的线上操作,便可以拥有学习汉语的机会。留学生居家便可轻松地进行汉语学习,十分便捷地获取线上的汉语教学资源与文化资源,这为打造“重庆名片”、提高重庆文化的境外影响力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最后,线上汉语教学有助于完善网络课程理论,探索5G时代的智能化教育。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的生活瞬息万变,汉语国际教育必须搭上科技发展的高速列车,拥有长远的眼光和不断进取的意识,才能适应5G时代的发展需要。早有时代先行者从理论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设性意见,例如针对目前汉语教学网站的不足和基于互联网的把汉语作为非母语学习者的学习特征,由张丹等人提出的基于C/S模式的虚拟教学环境教学系统[8]。重庆应加快建设“互联网+”的教育模式与教学体系,发挥5G时代的网络优势,探索智能化教育的先锋之路。5G时代的来临为相关理论的实践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促进了互联网教育理论的完善,汉语国际教育必将在新时代迎来盛放的春天。

5 结语

线上汉语教学之路任重道远,重庆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道路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充分发挥重庆区位优势的前提之下,着力思考新时期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出路,并不断加强并改进教材建设、网络资源、教学平台等相关问题,重庆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方能稳健推进。

猜你喜欢
留学生教学资源重庆
重庆客APP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