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造景艺术浅析
——以三大园林之一留园为例

2021-04-14 21:52赵晓雅
卷宗 2021年8期
关键词:留园山房假山

赵晓雅

(商丘技师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1 留园前景及概述

园林数量虽多,却留存不易,苏州在明清时期大造私家园林,见解独到手法高明,幸而代代传承得存至今。

刚进留园,空间说不上开阔,阴暗的廊道中悄悄开一处天井,及至明瑟楼,突然有了视野,远远地看到嶙峋的山,淡淡的倒影,幽幽的树林。

这是留园,现在由平面图看过去,自园门到大戏开场的古木交柯,竟有占据整个园子纵向距离近三分之一的长度,但是那段路径使人焦急,却放在文章开头讲,是有原因的,回想进门之后,廊子虽曲折狭长,但几步之后,有转折处的小厅,角落处堆叠湖石,植树,石头整个倚斜于白墙边,似乎是透过墙露出的山脚。而在这处景致对面的廊道东侧,便是当时主人的旧宅,整个后花园的山水盛景,就从这里开始。

这里有趣的,其实这个宅子从正门出去,便是市井街巷,试图容人遐思一下,当年那些居者走到此处,推开门,旁边一道幽暗的小道,更扎眼的是眼前,石头树木,高墙,恍然似乎居于尘世之外山野之中,心机的设计师又于视线前方设廊道,布景,名“古木交柯”,开花窗,隐约瞥见池岸叠石,山林亭台,仕人偶有闲情逸趣意在山林,“身在江湖,情驰魏阙”,形容此处再合适不过。 原来看待园林,是仕人不得出世,借以凭吊山水,遥寄心绪,竟真如世外山林一般,缓步咫尺,便恍若隔世。

2 留园主体景观赏析

汲古得绠,意为求学需下功夫求线索,汲古得绠处,是主厅五峰仙馆的偏房。这个地方向东,是中央水池,小蓬莱,当时从涵碧山房穿过,身后是叠石院墙,又颇有下山见舍见池的惊喜感,涵碧山房紧贴着南边的明瑟楼,高度不及明瑟楼,立面上也比明瑟楼更为封闭一些,因为涵碧山房和绿茵轩一致,在另一条,也就是祠堂流线末端,是迎接客人拉开大幕的位置,故其向南方作全开放,视线刚好通过假山承接,还可以看见过廊,那过廊与旧宅来的客人所走的绿茵轩相连,山房中再设座椅,有并座居于两端,中间是四人的牌桌(大概),形制上是会客之用,该是对弈饮茶的好地方,倘若端了菜肴呈在这桌上,略煞风景。

山房前面有台子,立在水上,沿岸设了宽于山房进深的场地以供赏景,说是这么说,有些地方总使人想发问一番。

譬如,从可亭到濠濮亭,近岸处都堆砌石块,如同山林中溪涧自然形成,力避石岸陡峭,可这处却大肆用制式石砖砌出池岸,不仅如此,还高高跃于水面之上,作何意图呢?

之前小心植树堆石,营造世外深山的假象,行至此处,却突然如同王室宫殿迫不及待要炫耀财富,造水上厅堂,似乎不该是造园者想要的意趣,若是后世修缮所得,只是可惜了。

问题问完了,注意左手边小岔路分出三条,如果是当作登山的旅途,应当分别是登峰的险路,山腰的栈道和山脚溪边的石子路,迫于园林的大小所限,栈道只得依着一条院内的墙建起来,这条路的待遇之不公,使得比起两边崎岖精彩的小道,落寞冷清已自不消说。

沿着中间“登山路”缓缓而行,留意,四顾,然后缓慢,因为害怕多走两步就走到了尽头,因为确实有值得玩味驻足的地方,望见下面的路已有贴近水面的石板桥,没有栏杆,就是石板,就要这样做,显得水面空阔,消磨人的尺度感。青苔附上去,视野中一定要加入高大一些的树木遮挡,名字不知道,但是需使人走走停停,不能放眼看清,加之脚下崎岖,登山的味道便渐次浓郁了。

路上石头的陈设自然也讲究不少,只能说出极少的一部分。

过了闻木樨香轩,稍有变化,挑选瘦削的湖石,堆叠地高过人头,脚下石阶也跟着变窄变陡峭,此时已与下方水面高差四五米,全然不觉,再累一点,汗多出一点,和爬山无异。

顺着,可亭,小巧玲珑,最高,沿山路而下,曲桥,濠濮亭,都容一人通过为好,濠濮亭前面几步远,借着涵碧山房的背景,有一块高耸的石头,应了“粉墙为纸,以石为绘”的句子,加之留园建筑讲究,栗色门窗温和地压下背景的色调,构成协调自然的画面。

濠濮亭向北看,造景手法在此显得有些刻意,清风池馆是由主厅出来用以眺望的空间,整个房间挑出浮于水上,呼应着水池中央错落的假山,到此结束,岸边条石加湖石叠出自然石矶状,好,但要再加上假山古木,没有路可走的断头桥,硬生生截出很小一方水域来,好像是眼看着又依白墙形成画卷,又似乎驳船于此的游人可以眺望可亭枫杨,总觉得生硬。

像主菜放多了佐料,味道好却重了,小心翼翼地弄巧成拙。

主厅是五峰仙馆,阔大豪华,庭前对景大设假山,假山中依然有道可循,馆较地面要高出不少,但挑选了扁的石块铺成石阶。一旁鹤所的两面窗也各不相同,作为进主厅前的小小铺垫,光影略暗,把透出景色的部位雕琢得令人惊喜。

东行,又是天井,檐下植竹子,留大片空白,墙就开大窗,不加木格,窗框严谨选用,使矩形的角有弧线内弯,俨然告诉你这就是画。

这样的景色陪伴人,不觉就身临揖峰轩,作为建筑和叠石结合的代表,在书中也被反复表扬,小小庭院中,设回廊,立三座石峰,石峰从各处看有各处看的意境,四周栽翠竹,植芭蕉,最好的是南边,还有小房间,题字“洞天一碧”。

而这洞天在哪,不在别处,就在房子窗户外的小院里,回廊一折,一阶条石迎人走进洞天之中,景连着景。

所以说留园又一高明的地方,你慢慢进去看,才看的明白,虚实相生,高低错落,这种体验靠形容是难以表现的。

3 园林景观拾遗

留园的西侧,是舒啸亭。

围绕这舒啸亭,有叠石假山,这么说不准确,因为这山与仙馆对景的山不一样,那边是石多土少,这边是石少土多,石壁也少出进,不用躲躲闪闪,壁面发黄发赤,可能是蒙了土。

枫林其时恰到好处地开始变颜色,舒啸亭萧萧索索地掩映在枫林中,亭子本身就不大,石块大,树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生长,也都比亭子高很多。

圆形的顶,六角平面,柱下直接用白色石块作包覆,既是形式上的追求,也有功能上的作用,石壁上有方洞,木柱上方也有格栅图案装饰。

狮子林也是大成之作,就是石舫似乎尺度不宜。

园林造景书里,大都批判狮子林的假山造作取巧,叠石手法也奇矫凌乱,但我觉得倘若把卧云室四周大面积叠石作为讨论的基础,也不能说狮子林没有其吸引人的特点。

如此大面积叠石,还是只围绕一栋建筑,想出造这七扭八弯迂回相连的二十一洞,已经是妙招(事实是随时代演进,人们不断改建狮子林,最终形成了二十一洞,并非一次所成)。

石壁犬牙交互,石块挑出下垂,都是在增加趣味性,于枯燥的石块中创造意境,以往叠石,要结合植物,结合建筑,水,还有各种小品,此处只有石作为主角,以其特点,锋利地切削光影,制造忽明忽暗的游览体验,在回环曲折中引导人的视线与姿态。高墙峻宇,虽可游而不可居,但独特与奇妙之处,还是称得上颇具匠心。

4 结语

园林是我国古典建筑艺术的结晶,其中的造景艺术和哲学思考都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但对于只是需要粗浅了解园林艺术的学生来说,学习和了解园林艺术,重要的不是学习过去的建筑技术,而是了解其中代表着中国的工匠精神。体验园林给人带来的深刻感受,有助于我们以更景仰更严格的态度对待中国建筑文化。

猜你喜欢
留园山房假山
假山
后素山房
留园:亭台廊榭,秋色迷宫
重庆拾山房民宿
简述假山在园林中的功能及应用
锺磬山房藏石欣赏
鍾磬山房藏石欣赏
苏州园林的空间叙事与抒情研究
简析园林工程假山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