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筑魂 文艺风尚
——曹植碑与兰亭集序新考

2021-04-14 21:52孙吉山王希涛
卷宗 2021年8期
关键词:曹植书法

孙吉山 弘 琴 王希涛

(1.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北京 102206;2.北京龙象教育,北京 100050;3.意态(北京)国际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北京 100020)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摘自《光明日报》)

中国书法从私属需求的刻符时代,到分层分类的仓颉规范编制文字时代,再到辨识性、实用性很强且抽象化、艺术化较高的甲骨文通用时期,然后是多样变体的字形改革发展时期,如金文大小篆含及并列于世的草书、行书、隶书、楷书等,至北魏时期,至唐代范式书写时期,经宋代升华,至今日的艺术性书写,乃至未来,皆会带有笔画和笔划痕迹、结体痕迹、书写痕迹等共性或个性的特征,凝聚着民族的力量。正如鲁迅先生“通过留存在金石上的材料来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顾农:“鲁迅辑校石刻之一瞥”),笔者多年研究古代书法,加之考古之趣,从传世之作和金石拓片中回溯书法传承的脉络,所见多是传承有序,书家之渊源错综交叉,互相成就。尽得“书道”,一要传承,二需创新。

1 高远的时代性

刻符、书写、镌刻,世无无源之水,亦无无本之木,任何形式的产生必有其渊源和依存的背景。凡文字篇章皆有创作目的、文体属性的内部因素分析,也有社会变迁、撰者立场、写作对象身份、相近文体渗透等外部要素的探讨,同时兼顾传播、接受及相关应用,形成一个基本完整的系统。以王羲之书法为例,细思时空及年代交集:钟繇(151-230)、曹植(192-232)、王羲之(303~361)、卫夫人(272-349)。《曹植碑》现存于山东东阿鱼山曹植墓,名“神道碑”,又名为“隋碑”、“曹子建庙碑”,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刻立。《曹植墓神道碑》碑文记述曹植的生平事迹、葬地及他的十一世孙曹永洛,于北齐皇建二年(公元561年)奏请孝昭皇帝恩准,在鱼山建立曹植灵祠、进行祭祀、颂词等活动。吉山先生考证该碑为曹植书法字体集字而成,含曹植书体真迹组字(含偏旁部首)刊刻而成。碑刻中,隶书、楷书、行书、篆书四体为主方向,就单字而言,又有楷隶结合、楷篆结合、楷隶篆结合的特点,实为曹植原本革新和艺术创作的字体遗影,呈现出来焕然一新,绝非偶然刻意。《曹植碑》在我国朝代史、文学史、文字史、书法史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安放于东阿县鱼山风景 区内。

兰陵王墓是邯郸北朝墓群之一,是北齐高欢之孙高长恭(高肃)之墓。兰陵王碑立于北齐武平六年,即公元575年,比曹植墓(593年)略早,属于同一时代的碑刻。曹植墓之早期文旅,曹植墓年久失修,曹永洛“面奉孝照皇亲训圣诏”,得到北齐孝昭皇帝(535年-561年)的恩准,兴复灵庙、雕镂真容、树碑立传。《曹植碑》因儒释道、因时、因势,碑刻定格为佛龛碑首,具有全面的战略意义。曹永洛用了五首“诗”称颂陈思王的旷世之才和“凊雅自得”,诗文之玄远,永不落幕,既能捕捉到建安风骨,也能遇见未来的美好。曹植碑完成的时间是大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曹永洛和他的团队为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集大成的思维:战略、价值、美学、故事、符号、整合、圆点和趋势。

《兰亭集序》之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贵族、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若《兰亭集序》为羲之绝对一辙笔法,对比九、曲、山、长、万、年、文等字,从《曹植碑》书风中可以看到《兰亭集序》笔意的源头,即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源于曹植书法的影响,故曹植碑书作神品也。——人民日报APP已刊登:“《曹植碑》传承之考证与实践——取势 明道 优术 至美(文/孙吉山 王世芹 王希涛)”。

2 现实的故事性

研究之乐,感悟一二,聊表心得,觅之有道:《拾碑记·具酒碑(1767年)》(2020年,吉山)。途中闲作一《暂停诗》:秋雨绵绵冷梧桐,游目苍苍去断层。一脚轻踏新泥履,又回旧梦古韵情。途中闲作二《缘起》:墨空比仙境,再上德石轩。出书无所尽,赠吾早清碑。五人聚,倾立新,再定“洛出书处”一二计,开创意,定乾坤。忽有翟氏搭讪,有道是书易难矣,难者亦易矣,遂落座其中,彰显维度。闻得有书院遂前往为快,原乃伊川书院是也,算作故地重游。又作诗:自言奇女送秋波,有语殊途话同多。问答皆成真理秀,参透二程也难说。水彦之行诚,愿同吉山功,晚来参解残碑释文及断句:“般□下临无地上,山山重霄为中州,一臣观考之古……五年,重新之逸,今百有余年,风雨飘摇,歌舞践踏,栋……观胜绩,委诸荒丘,爰集王君世奇等十人,具酒会□……动众□□□材石,于山□,于林□,于陶厨,于□□……□三十二年之仲秋,落成于三十三年之暮春,工再新于我。□朝之初年,又新于丁亥之暮春,不……何日花欄遮堂雕刻,何工匾额对联点缀,何氏……末著,明善信寿之□,珉里浚有,作者历历,读之……”

闻源伊川酒后镇,又有酒后村,自述可当下,多态一如是。鸣院西南近千米,有谢君东宇旧家。现置徐氏草堂、洛阳吉山画院,北魏孝文帝陵西千米。集群贤:苗君水彦、曲君脉旺、裴君高博、张君新民、董君玉堂等,吉山画院徐君振国、许君大山等观之。

3 学以致用

传承还需创新,如让古人的作品“活起来”,走进当下百姓生活。笔者依据《曹植碑》为“东阿黄河文化展示馆”集字匾额和楹联。上联“黄河九曲曲转万里长空自昆仑”,下联“东阿十景景别五岳一脉载齐鲁”,落款“辛丑年吉山弘琴集字曹植碑”;匾额“东阿黄河文化展示馆”,落款“曹植碑集字”。七步诗四句、七步诗六句。难得糊涂、才高八斗、步步高升、松华桂茂、下笔成文、抱玉握珠、出水芙蓉、风随日转。依据《曹植碑》《鹞雀赋》等为洛宁县“洛”字碑集字“洛出书处”。石材:青石或花岗岩(与洛字碑保持一致),尺寸:与洛字碑保持一致(碑高1.86米,宽 0.64 米,厚 0.4米),正面刊刻:洛出书处,黄初三年,鄄城王曹植。碑刻侧面刊刻一“千秋龙马献河图,万年神龟载洛书。”符少武诗(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曹植碑集字,吉山、弘琴(龙象教育董事长),“洛出书处”碑刻复原孙吉山(人民日报海外版首席品牌官、首席品牌官联盟大艺术设计中心秘书长,洛出书处文化传媒副总裁王希涛。辛丑年春月吉日立石,书丹张焉如。《曹植“洛”书》庚子,孙吉山诗;皖北桃花山人黄泉书。拜谒仓圣入芳泥,河图一脉去无奇。鹞雀赋中章草影,陈思王碑映曹植。张汉妙得笔藏意,世间多少追古齐。金石为开皆相印,符氏六代守传习。侧面刊刻二“千秋龙马献河图,万年神龟载洛书。”辛丑年符少武诗,吉山、弘琴,曹植碑集字,子建真迹。仓颉造字台。洛出书处匾额:洛神庙。河图遗画升腾日月照乾坤,洛女载籍誉满神州佑百姓。洛神。天下第一井。七步村:七步文宗驰天下响逐云飞,子建陈留冠生民古今拜谒。思陵塚: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匾额及对联专题集字项目,让曹植书法变得“可见、可学、可触摸”,曹植书法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精专研究曹植碑和曹植碑集字的实践,笔者对曹植碑释文的研究和考证。

《曹植碑》释文(吉山 弘琴)

王讳植,字子建,沛国谯人也。洪源与九泉竞深,崇塞与三山比峻。自权舆名胜乃昌兴焉,其后建国开基,左右周室,显霸业于东邾,彰芧封于谯邑。琼根宝叶,莳芳兰如莫朽;轩冕相传,袭缙绅而不绝。此乃备颁典册,聊可梗概而言矣。

……

磐石斯固,缔绪攸长。波连溟渤,枝带扶桑。分珪作瑞,建国开疆。蕙楼菌阁,远迈灵光。(其一)器调高奇,风革梳朗。谈人刮舌,灵虵曜掌。东阁晨开,西薗夜赏。松华桂茂,玉闰金响。(其二)声驰天下,道冠生民。才惊旷古,德重千钧。混之不浊,磨而不磷。如何壹旦,萎我哲人?!(其三)山舟易失,日车难驻。壹谢人间,长遵埏路。风哀松柏,坟穿狐兔。何世何年,还成七步!(其四)迺考惟昆,廓定洪基。受图应历,运合紫微。一辞皇阙,永背象揥。风随日转,响逐云飞。(其五)

大陏开皇十三年岁次皋月之吉

本次释意,严格按照碑石呈现,并对《曹植碑》进行文字说明。鲁迅所抄隋开皇十三年(593)的《曹植碑》(《鲁迅辑校石刻手稿》第一函第七册),所据的拓本虽然比较地晚出,但由于他的工作态度特别认真,方法十分科学,所以文本甚佳,可以订正《金石萃编》卷三十九《曹子建碑》之误,而与清人严可均辑本《陈思王庙碑》(《全隋文》卷二十九)互为补充。笔者将适时翻译《曹植碑》,另行刊发。

作集字碑,对实践者的素养要求极高,需要懂得字体的变革及笔画特征;书写者意图及时代人文特点;书法常识及敏锐的精妙细节;数据比对之下的书写分析等。笔者发起,成立了“曹植碑”字库项目组,集结大批专家和机构,共同开发“曹植碑”楷隶篆行等电子字库,弘扬古代书法。而这次“东阿黄河文化展示馆”集字创作的成果,也由吉山先生撰文《中国书法传承浅析——东阿曹植碑集字引发的思考》,详实记录了此次集字的意义和重大发现,载入《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第1期),意义深远。书法是技术,也是艺术;有力学支撑,也有哲学基奠;能带来价值启示,也能改变人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知其信奉,顿觉欲穿。画像筑魂,文艺风尚,中华文化有无限的发展前景,也有着无限的可能。

猜你喜欢
曹植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论曹植对于形式美的追求
书法欣赏
书法类
曹操和曹植诗歌中的忧患意识比较
论曹植与《古诗十九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