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影响视角下居民垃圾分类重复行为困境及对策

2021-04-14 21:52杨建政
卷宗 2021年8期
关键词:规范性垃圾居民

杨建政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1 垃圾分类现状

我国每年人均产生三百公斤的垃圾,而六十年产生的垃圾总量就可以在赤道带上堆砌成一个高5到10米,宽一千米的巨大垃圾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垃圾围城”。我国垃圾以每年8%-10%的速度急剧增长,已经接近了警戒水平。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围城”的重要措施,而居民作为垃圾分类投放的主体,未能按照规定分类投放导致垃圾分类行动难以推进。因此本文以社会影响为理论依据,围绕垃圾分类重复行为困境进行分析并为垃圾分类推广提出建议,以期克服困境,加快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的步伐。

2 社会影响及其适用性分析

以往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垃圾分类行为进行了深入解析,启发颇大。但垃圾分类像一阵风,风潮来时分一分、风潮一过不再分,居民并没有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社会影响不仅可以使人们做出行动,还会促使人们做出重复行为。社会影响是指被影响者接触到影响者的采用信息后而产生态度或者行为的改变,有规范性影响和信息性影响两种方式。

信息性影响是指将他人当做一种信息来源,同伴提供的信息会在重复行为中发挥作用。规范性影响是指已采用者对未采用者的规范性压力,未采用者会通过采用他人或者群体一致性行为来减弱规范性压力。规范性影响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对奖惩的遵从和不辜负他人对自己角色期望的认同。

中国是一个注重人际关系的集体主义国家,人们重视归属感,中国人对某事的判断或选择可能会受到家人、朋友、同事或同学的影响。大学生的垃圾分类行为与亲朋好友的行为十分相似,尤其是与朋友、同学。在北京市600个试点社区的调研结果显示60.1%的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识停留在初步知晓阶段,24.4%的居民不知道垃圾分类,其中9.5%的居民完全不清楚。同时,奖惩是推行政策的有效手段,是利用外部的某种刺激来激发个人自觉行动的过程。并且心理学家认为应该从规范的观点理解大众的法规遵从行为,强调个人道德和对权威合法性的感知驱动遵从行为。将个人规范分为合法性和道德性。

此外,从一次性行为到重复行为,规范性影响对人们的影响力会下降,即规范性影响可以有效的使人们做出重复行为,究其原因有两点:1)人们希望遵守规则而显得合法,人们会根据社会适宜性来评价行为。2)当人们从一次性行为到重复行为时,人们对社会规则会更加敏感,因为偏离社会规则的重复行为是很难被原谅的。

3 结论与建议

实行垃圾分类投放是垃圾分类的第一步;实行垃圾分类投放是垃圾“三化”的重要手段;实行垃圾分类是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漫长的时间。本文就社会影响对垃圾分类投放的推广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以下建议:

1)为市民提供垃圾分类的知识源。将垃圾分类的标准印成小册子由街道、居委会或物业统一发放。在报纸、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均日复一日地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发挥html5技术跨平台和交互性强的优势建立html5互动页面,以动画效果呈现垃圾分类知识,增加居民们的学习兴趣。社会工作人员、居委会、物业等应监督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对每户居民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反馈。发挥楼栋长、邻居之间的监督作用,做到人人是垃圾分类的行动者也是垃圾分类的监督者。

2)注意教育思想引导。教育部应重视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将垃圾分类编入教材。学校应将垃圾分类融入学校的整体教学活动中,不仅设置专门课程也要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穿插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增加垃圾分类行为。垃圾分类教育应从幼儿园贯穿到老年大学,响应终身学习号召。学校也应组织学生各类相关活动,如邀请环保领域的专家来校进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环境的紧迫性的演讲或者举办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3)加强顶层设计。在人民代表大会领导下,根据各市县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的、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明确不同垃圾分类投放的标准,对生活中的新兴种类垃圾迅速做出反应。对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垃圾分类中应负的责任和义务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制定有关违反垃圾分类行为的惩罚标准,落实到位,如垃圾分类与社会信用相挂钩或罚款。

4)善用奖惩。可采用随袋征收制度,一袋垃圾征收一定金额。如果不按标准进行垃圾分类,不仅会在社区受到处罚,也会被记入个人信用档案,对就业以及社会事务产生负面影响。对准确分类、按时投放垃圾的用户每月发放一定金额奖励。可打造江西省人民自己的APP在线指导垃圾分类,并为人民定制个人二维码,用于粘贴到垃圾袋上。需做到一户一码,一袋一码,用户将垃圾袋放入智能垃圾桶中,以此获得积分。二维码的设置可以对垃圾完美溯源并且去个体化,加强用户垃圾分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也可利用积分兑换商品,或效仿支付宝捐运动币启动积分捐赠工程,全民一起捐希望小学,不仅提高了人民的参与感也提高了荣耀感。也可以在改平台上以小区、学校街道为单位的积分比拼,或举行环保知识答题竞赛赢积分等 活动。

综上所述,应大力促成在政府、环保局等相关单位主导下,居委会、物业、环保组织与居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模式。采取党员带头,小手拉大手、老居民带动新居民广泛地鼓动全民垃圾分类行为。

猜你喜欢
规范性垃圾居民
垃圾去哪了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自然资源部第三批已废止或者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作为非规范性学科的法教义学
倒垃圾
倒垃圾
我国知识产权判例的规范性探讨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