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产业化发展及助力精准扶贫可行性探究
——以贵州“牙舟陶”产业为例

2021-04-14 21:52刘雨泉王高犇杨红艳赵海波
卷宗 2021年8期
关键词:平塘县非遗陶艺

刘雨泉 王高犇 杨红艳 赵海波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平塘县隶属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全县生活着包括布依族、苗族、毛南族在内的24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平塘县尚属贫困县,贫困人口相对较多、贫困程度较深,且全县121个行政村中有13个一般贫困村,14个深度贫困村,1个困难村[1],扶贫开发始终是当地政府重要而艰难的工作内容。“牙舟陶”产自位于平塘县西部28公里的牙舟镇,目前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基于国家重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牙舟陶的产业基础,意在使其在当地的经济与文化生活,尤其是带领群众扶贫致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文选取牙舟陶文化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进一步研究“非遗”产业化的前景、困境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平塘县发展“牙舟陶”非遗产业的原因

历时六百多年的沉淀,“牙舟陶”在当地经济与人文社会的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特点,决定了发展“牙舟陶”文化产业是助推当地发展的不二之选:

1)地处贵州南缘中部山区,环境相对闭塞,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平塘县“牙舟陶”始于明洪武十六年间,源于朱元璋平定西南后实行军屯政策,制陶艺人从中原地区被流放到平塘县牙舟镇,自此开始生产陶制生活用品。后经数代传承人创新,结合当地布依族蜡染、刺绣、桃花、虫鱼鸟兽等元素,以浮雕的手法体现,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艺术开发价 值高。

2)产品易在市场流通,利润空间较大,具备产业规模化基础。六十年代起,“牙舟陶”多次代表贵州陶艺在全国送展,屡次获奖;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牙舟陶”以展出、订购等关系与美、英、法、加等国家有文化、商业上的交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国民经济与文化水平逐渐提高,陶瓷作为中国文化特色一部分,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装饰性,在市场中存在着一定的需求量。此外,“牙舟陶”已在当地衍生了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当地群众也受到一定的陶文化熏陶。通过扶植相关牙舟陶文化产业,能够为当地带来直接经济收入,而不断扩大的产业规模同时能为当地带来一定数量的工作岗位,于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扶贫、经济发展而言都能带来良好的影响。

3)产业延展性强,可持续发展空间较大。牙舟陶器烧制技艺已经在当地发展传承了六百多年,保存了相对完善的制作工艺流程,工艺纯熟度高。结合牙舟陶的产业特性,通过投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餐饮住宿业,提高当地服务接待能力,在当地开展“陶艺夏令营”、牙舟陶博物馆、牙舟陶文化产业园等为形式的,集合交通客运业、游览、住宿、购物、文娱的一大产业群,经过吸收周边市县的客源市场,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文化交流、及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 平塘县“牙舟陶”非遗产业的发展现状

“牙舟陶”因其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工艺技巧及表现风格,被列入“中国十大名陶”及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通过传承人自发组织、当地政府扶持的形式,“牙舟陶”产业相比从前取得了较为卓越的成绩,但从调研的实际情况来看,该产业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人才储备奇缺,年轻人传承意愿较低,行业整体缺少年轻力量参与。牙舟陶器烧制技艺过程繁复,每一个流程都需要培训到位,学徒出师花费时间较长,而面对当下快速发展的经济潮流,当地的年轻人更愿意从事其他上手更容易、挣钱较快的工作,这使得当地的传承人们面临着巨大的传承和发展压力,尽管牙舟陶传承人联合组成的“牙舟陶瓷商会”已开展了二十多期公益培训活动,但大部分群众在接受培训期间,或培训结束后另寻其他工作,此类公益性培训所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另外,由于牙舟陶器烧制技艺是当地陶艺人氏族相传,现大多为氏族企业,传承群体固定在特殊范围,相对集中了牙舟陶产业资源的,也使得当地群众从事牙舟陶经营行业的参与度不高。

2)扩张资金有限、场地受限,造成产业规模较小,较难形成产业聚集、实现系统化“生产+销售”。目前牙舟镇绝大部分的牙舟陶陶艺作坊以小型手工作坊为主,自成体系,如国家级传承人张禄麒主办的“平塘县禄麒牙舟古陶文化有限公司”以及其兄弟张禄洪与其大儿子共办的“张之陶业发展有限公司”、钟氏作坊、雷氏作坊等,虽然这些企业大多归于氏族传承衍生的陶艺作坊,但大部分是各自经营、创作,少部分产品合作共销。而尽管这些陶艺家族世代经营陶艺产业,由于所处环境相对闭塞、塑料制品冲击等原因,造成牙舟陶销路受限,难以扩大市场,所以他们所打下的产业基础和获得的经济效益非常有限,即使当地政府给予了这些公司经营人一定的经济补贴,但对于扩大整个行业规模来说,只能算是九牛一毛。面对当下开阔的市场环境,如果企业不进行自我升级、扩大生产规模,便难以承接数量较庞大的生意订单,实现规模效益。此外,由于陶艺作坊经营者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受教育程度、个人精力有限的原因,陶艺作坊将大量的目光投向了自我生产销售,且大部分依靠行业人脉和个人名气自然销售,难以形成企业与企业间联结程度高、较为稳定的系统化“生产+销售”模式。随着塑料制品、玻璃制品生产的快速化,盐辣罐、烟斗杆、马嘘 嘘等日常生活实用之物因无人问津而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强调装饰意味、凸显艺术价值和工艺价值的陈设品。这种价格并不亲民的陈设品、工艺品自然不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范围之 内[2],若只是依靠此类艺术品在主流市场经营,企业很难打开自己的市场范围,增加自身的市场占有率。

3)宣传效果不足,客源市场狭窄,客流量少,且接待能力较弱,不同产业间结合度低,产生的实际效益较低。 为了配合“牙舟陶”的发展,当地政府出资规划建设了牙舟陶文化产业园、牙舟陶博物馆、陶艺创客工作室、陶艺生产区、陶艺体验区、 牙舟陶商贸中心等,完善了牙舟陶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宣传手段相对滞后、宣传渠道较窄,宣传范围不广,造成整个产业宣传效果不足,知名度低。相比其他地区的陶瓷业,如景德镇陶瓷、宜兴紫砂陶等,牙舟陶的生产业态相对封闭,但又小具规模,这不仅与它所在的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也与相应企业的宣传方式相对滞后息息相关。没有便利、广阔的市场环境和交通条件,也没有相应出色的宣传手段和投入优势,势必会造成当地牙舟陶企业的发展局限。此外,牙舟陶产业园、博物馆等景点距离县城有一定距离,并且其处于郊外,周边游玩、购物、食宿等设施尚未完善,导致当地的牙舟陶景区相对孤立。因此,当地牙舟当地旅游景点客流量较少,产业间联动效应并不强,所产生的实际效益不高。

3 平塘县“牙舟陶”非遗产业现存问题的解决路径

非遗产业化不仅是一个需要解决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创新的选择,还应该看作是一个多维度的,具备巨大提升潜力的经济体系方案,当然这个方案,可能需要极大的投入和不断地完善。它解决的不应该只是短期的扶贫,它应该可以成为繁荣地方经济的良好助力。以牙舟陶为例,扶贫开发除了应具有明确的开发项目载体,区别与一般扶贫开发的优势就是它具有多元化的协同群体。 在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扶贫开发中,政府、企业、手工艺人、民族聚居村落组织、社会组织都是扶贫开发的有效主体[3]。所以,若要实现牙舟陶器烧制技艺在文化自主传承中发展,同时在扶贫开发中大放异彩,就要综合多方因素考虑整个产业的前景规划,让“牙舟陶”真正的走入大众视野,走进主流市场,走出国门。

1)出台相关人才激励政策,鼓励高校联结企业,培养行业新兴力量。目前贵州境内的高校中不乏相关的陶艺美术专业,也培养了一批陶艺人才,提供相关部门牵头,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短期入厂实习、毕业生岗位招聘、传承人进高校授课等活动,能够有效促进高校专业人才与非遗文化实现直接交流。另一方面,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也能够有效保障活动开展效果,为参与双方保障资金,促进两者对接,为“牙舟陶”发展年轻储备人才资源。地区内的高校也应积极承担起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建设非遗产业项目的责任,也要发挥自身的学术优势,组织相关研讨会、学术交流等,让更多学者、艺术家参与其中,为牙舟陶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联结室内设计、家装等行业,多方面、宽领域扩展产业格局。传统的自然销售也许足够维持一个企业的自身发展需求,但面对一整个产业链,以及整个地区扶贫开发的蓬勃发展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企业为了扩大产品销售,仅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持续推出营销对路的新产品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有力的产品营销网实现产品销售[4]。这需要当地牙舟作坊、企业间的相互合作,让企业间成为一个开放的、共享的发展空间,紧扣电商潮流,通过网店、直播卖货、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扩展销路,而在企业联结状态下,生产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通过分工、劳动力贡献等分配各项订单,充分利用各自的艺术和生产资源,提高整个产业的生产回报率。再者,“牙舟陶”本身就是一个“活态”的传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的既成品,所以“牙舟陶”企业可以通过融入必要的现代元素,结合当代人的审美与生活需求,进入一些软装、设计行业,扩大企业的生产领域,增强其可应用性,同时激发非遗文化的活力与创造力。

3)更新企业宣传手段,扩大宣传范围,并对家装市场做针对性的宣传。日渐成熟的物联网系统,将各个产业交汇在一起,且前文提到,有力的产品营销网对于产业的纵深销售起到了巨大作用。当地政府及牙舟陶的相关运营企业应制定更多元化、更贴合当下市场的营销策划,同时积极送外展销当地的牙舟陶产品。而企业本身也应积极扩大自身摄取信息的渠道,打通“生产+宣传+销售”直道,让企业有生产、有宣传、有销售渠道,同时也要对准家装市场,作相应的针对性宣传,为产业扩张、变革寻求第三方的加入。另外,相应的经营人也应积极熟悉相关平台的操作程序,结合自身特色,借助“抖音、淘宝网店、微信公众号、微博“大V”、抖音网红等渠道获得一定的流量与关注,自主地、有意识地扩大客源市场。

4 小结

从整个牙舟陶产业的企业生态体系分析来看,当地的牙舟陶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当地政府也非常重视整个产业在当地旅游扶贫、文化扶贫中所起的作用,从前期设计到中期开发,都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和鼓励,基本实现了牙舟陶非遗文化的传承在当地能够后继有人,但由于整个牙舟陶产业目前尚处中低速发展状态,且产业发展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整个产业对于当地扶贫开发所起的带领作用还需要再进行后期观察。将非遗传承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便不只是简单粗糙的结合,而是要实现从上层决策到中间政企协力运作的协调统一,再到狠抓下层实施,整合动员各个方面的利益和力量,进行综合性的全面战略布局的考虑、设计。当然我们作为以社会调研为依据,进行的实际问题解决模式的探究,仅是从产业发展中的部分实际问题出发,还是不够的。但是,仍旧可以为“非遗+扶贫”贵州黔南贫困山区的文化经济模式提出值得借鉴的思考。

猜你喜欢
平塘县非遗陶艺
平塘县老干部宣讲团到县第二中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活态文化
平塘县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平塘县委离退局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动员会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