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体育重要论述的内涵探析、浙江溯源和实践

2021-04-15 02:35朱丽丽
浙江体育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强国浙江

朱丽丽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系,浙江 杭州 310012)

0 前 言

浙江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瑶同志在2020年7月《在“重要窗口”建设中贡献体育硬核力量》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先后就体育强国建设、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足球改革、青少年体育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必须认认真真、原汁原味学习领会。对于浙江来说,还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体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批示、指示精神,这些十多年前的讲话,至今温故仍能感受到其立意高远、字字千钧、内涵丰富、指向鲜明,要常学常新、常悟常进[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外宾、接见体育工作者、视察体育工作等不同场合对体育工作发表的重要讲话和深刻论述有近30次之多[2],有多达120多次的重要指示、批示都是针对加强和推进体育事业发展[3]。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根主线,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对体育事业进行谋篇布局,并就新时代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具有时代性、科学性、民本性、创新性和指导性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重要论述明晰了新时代体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发展战略、基本原则、价值取向、发展路径,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体育重要论述的内涵及源起进行归纳总结,并着重对习近平总书记在2002年11月到2007年3月主政浙江期间有关体育的重要论述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助于厘清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

1 习近平新时代体育重要论述的内涵探析

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主要包括体育强国论、体育改革论、体育民本论、体育文化论、体育经济论和体育外交论等内容。这些论述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体育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体育理论的重大创新,同时也是做好新时代体育工作的行动指南[4]。

1.1 体育强国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5]。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中国冬奥代表团时指出:“我们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实现了全国人民的百年奥运梦。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6]。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指出,今后应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节奏和步伐,在把握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的同时,将体育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部分融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格局中去谋划[7]。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对中国未来的“体育强国”建设做出了宏观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

新时代的体育强国论一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和方向作了科学定位,在体育产业、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等各个体育领域都要成为佼佼者,建设一个体育领域的强国;另一方面,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也被纳入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大体系中。以体育促进国家强大,通过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体育外交、建设体育产业、发展竞技体育等手段,展现大国实力。

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体育强国论统领了体育改革论、体育民本论、体育文化论、体育经济论和体育外交论等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体育重要论述的核心。体育改革论、体育民本论、体育文化论、体育经济论和体育外交论都是体育强国论的支撑。通过大力实施体育改革、促进群众体育、弘扬体育精神、推进体育科技和体育产业发展、贯彻体育外交等,才能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

1.2 体育改革论

全面深化体育改革是破解体育发展困境、促进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哲学思维谋划体育改革,并就如何全面深化体育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体育改革的目标设定、时间表、路线图、突破口、重难点、先后顺序、推进路径等,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跨越。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其他如2014年出台的《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文件,在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中出现了诸多红利政策,祛除了原有体育产业发展中的顽疾;2017年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管理体制中出现的“管办分离”就是新时期体育改革最好的例证,提高了体育协会经营管理自主权[8]。

1.3 体育民本论

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党的领导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阐明自己的“民生观”,强调“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个人实现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9]。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中,体育为民要体现出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体育要为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服务,二是体育服务的对象是要全体人民[9]。在《“健康中国2030”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由2015年的3.6亿人,逐步提高到2020年4.35亿人和2030年5.3亿人,同时通过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发展群众健身,健康体育设施配足适用等保障目标的实现,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和担当。

1.4 体育文化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体育不仅仅是强身健体,体育包含的自我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涵更为人们所追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饱含着他对体育文化的独到见解。2013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6]。2017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时强调:“足球文化的真谛不仅在于竞技,更在于增强体质,培养人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正在培养全社会足球文化,……让积极向上的足球文化成为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10]。

1.5 体育经济论

体育产业是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之一,有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体育价值等方面的讲话、论述中,以辩证思维看待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看体育,洞察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多样化体育需求趋势下体育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体育不仅是身体活动,可以为民谋利、为国争光,而且也是社会创造财富的动力源泉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可以为国增利。2017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张家口市视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时指出,体育是重要的社会事业,也是前景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3]。体育产业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6 体育外交论

中国的体育外交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开始了,通过体育相关活动扩大国际影响力,“乒乓球外交”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习近平总书记本人非常喜爱体育,更是将体育的外交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外交工作中,“体育迷”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张重要名片:与威廉王子说英超,跟蒙古前总理谈拳击,和奥巴马聊游泳,跟足球明星“玩自拍”,有时甚至亲自上场“秀脚法”[4]。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也体现出了交流开放、虚心学习的大国风范。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期间,签署了新的文化合作协议,双方愿以中国举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加强两国冬季运动项目合作[11],充分体现出了体育外交的重要价值。

2 习近平新时代体育重要论述的浙江溯源

2002年11月到2007年3月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在浙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十分关心、重视体育,2005年7月28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提高人民健康素质,展示人们精神风貌、增强浙江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明确提出了文化大省和体育强省建设目标,为浙江体育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提供了重要遵循[2]。

据初步统计,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先后16次出席体育活动,并就体育工作作出重要讲话、指示、批示[2]。这些讲话、指示、批示充分地体现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和期待。在收集归纳这些新闻、资料的同时,笔者也对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有关体育方面的论述进行了整理,以助于厘清习近平体育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

2.1 体育强国论的浙江溯源

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5次为浙江健儿致电祝贺或发表讲话,肯定运动员取得的成绩,勉励运动员再创佳绩[11]。2003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为全省体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发来贺信:建设体育强省,增强人民体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任务[12]。200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十运会代表团庆功表彰大会上作重要讲话,除了肯定运动员们取得的成绩,勉励再创佳绩之外,还指出:建设体育强省,要以发展群众体育为基础,动员全省人民关心体育、参与体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引导人民群众追求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建设体育强省,要以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为重点,加大对体育事业的科技投入,培养更多的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为国家争光,为浙江人民争光[13]。

习近平总书记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等方面为建设体育强省作了深远谋划,与此一脉相承的体育强国论也成为新时代习近平关于体育发展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并逐渐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2.2 体育改革论的浙江溯源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浙江省体育局调研时明确指出:“浙江体育体制改革具备有利条件,今后推动的力度要大一点,迈出的步伐要大一点,争取在全国处于一个领先的水平,在某些领域率先起步、率先探索,应该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推向市场,更多地通过市场运作的方法来办好体育,要在改革中做大、做强体育产业,把体育当做一个产业办”[12]。

这些讲话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深化体育体制改革、促进体育良性发展的前瞻性思维,也是习近平体育改革论在浙江的探索。

2.3 体育民本论的浙江溯源

2005年7月省委第十一届八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小康健身工程”,构建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抓好体育强县、强镇创评活动;加强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和多层次健身设施建设[13]。200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十运会代表团庆功表彰大会上提到:建设体育强省,要以发展群众体育为基础,动员全省人民关心体育、参与体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引导人民群众追求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2006年7月31日浙江省委第22次常委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省体育强省建设与“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纲要》作出重要指示:体育场地是体育最主要的平台,体育场地拥有量是体育的三大指标之一……任何土地指标都可省,但不能省了体育场地的土地指标。习近平总书记还明确指出: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这是人民群众对体育的期盼与追求。我们要把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作为全部体育事业的根本出发点,把全民健身作为基础工程,把发展群众体育作为整个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

这些指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体育重要论述的民本思想。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健康是民生之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体育民本论真正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2.4 体育文化论的浙江溯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非常重视体育文化,多次强调:“把体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展体育运动,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浙江精神,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弘扬那种体育精神的工作抓好”[12]。2004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欢迎浙江奥运健儿凯旋暨庆功表彰大会上指出:“体育为人们关注,在于它所蕴含的哲学、文化精神与人们产生的共鸣与交融;奥运受世人瞩目,在于参与和团结以及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我省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的优异成绩和出色表现,对于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全省人民是一个巨大的精神激励和鼓舞。全省人民要以奥运体育健儿为榜样,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力争一流,勇创第一”[14]。

体育不仅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方式或同场竞技的技艺,更是承载了超越自我、永不服输、坚持不懈、刻苦磨炼、团结一致的精神和力量,激励着人们奋进、拼搏。在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出了清晰的指示,为体育文化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5 体育经济论的浙江溯源

早在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要把体育当成是一种产业,制定相应扶持政策,培育体育市场,培养和引进一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争取多举办一些大型的体育赛事,多搞一些体育产业的俱乐部[12]。2005年7月浙江省委第十一届八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体育产业培育发展工程”,推动体育产业加快发展。2005年11月在浙江十运会代表团庆功表彰大会上作重要讲话时指出:“建设体育强省,要以发展体育产业为抓手,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使体育产业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兴的产业”[1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政浙江期间就把体育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具有远见地提出了发展体育产业的规划,为浙江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作了铺垫,为体育经济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指示精神下,体育产业在各地先后繁荣起来,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也促进了群众体育的开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3 习近平新时代体育重要论述的浙江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关于体育发展的重要论述坚持新发展理念,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民生等多维度对体育的发展进行了规划,深入总结发展经验,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为新时代发展中国体育事业指明了方向。在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发展重要论述的引领下,浙江积极开拓进取,浙江省的体育场馆、体育教育、体育科研、体育宣传、体育外事、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步,有力促进了体育和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3.1 体育强国论的浙江实践

2015年发布的《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体育健身是浙江健康产业的发展重点之一。十八大后,为落实健康中国建设,浙江省在《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发展体育产业。202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和《浙江省体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相隔不久发布,提出加快体育强省的步伐,并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措施,为今后五年浙江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浙江要实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赛事、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以及体育整体智治工作等“六个走在前列”。到2025年,群众体育方面,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预期将达2.8m2以上,城乡居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4.5%以上;体育产业方面,总规模、增加值预期年均增长12%以上,体育产业总产出达5 000亿元以上,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以上。要实现全省体育消费总规模超2 000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达3 000元左右。在2035年建成体育强省[12]。在建设体育强省的政策指引下,竞技体育、体育改革、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蓬勃发展。

3.2 体育改革论的浙江实践

社会力量办体育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新探索。温州社会力量办体育自2017年开展试点以来,经验在全省扩面延伸,并向全国推广,形成了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浙江模式。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互联网+政务服务”主要指标领跑全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100%纳入全民健身地图[15]。

3.3 体育民本论的浙江实践

浙江百姓健身房已实现县(市、区)全覆盖,部分县已经构建起覆盖城乡“点,线,面”结合的群众体育服务网络。“十三五”期间,浙江已实现城乡“15min健身圈”。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m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达42%,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3.8%。建成省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33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 087个,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等798个,游泳池(含拆装式游泳池)532个。每万人体育社会组织达到2.2个,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6人[15]。

“十四五”期间,浙江要打造城市社区“10min健身圈”,总建筑面积约21万m2的省全民健身中心也将焕新亮相,全力打造成国内一流的全民健身综合体。同时积极推进体医融合、体教融合,保障学生每天运动1h[15]。

3.4 体育文化论的浙江实践

浙江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前列,保持届届奥运有金牌的荣誉。里约奥运会,浙江运动员共获得2枚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第十三届全运会创历史最好成绩,金牌数全国第二。在印尼雅加达亚运会和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中,成绩也实现历史性突破[15]。竞技体育挑战自我,不畏艰难,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丰富了精神文明的内涵,提升带动了群众体育的发展,激励了体育产业、体育改革的飞速进步。

浙江体育文化宣传呈现新气象,《体坛报》和省体育局官方网站、微信、微博传播力持续提升,在全国体育系统率先建成体育融媒体中心。未来五年,高品质的体育赛事将在浙江精彩呈现。我省将全力办好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着力打造“浙里健”系列品牌赛事活动,力争全省品牌体育赛事达到100项以上[15]。

3.5 体育经济论的浙江实践

201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浙江的体育产业蓬勃发展。据统计,2016年浙江的体育总产出是1 682亿元,2017年1 842亿元,2018年2 304亿元。2019年浙江省体育总产出2 615亿元,占GDP比重1.35%。体育法人单位3.6万家,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建成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9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5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8个。全省体育彩票销量755.96亿元,筹集公益金196.28亿元,均列全国第四位。

在“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着力打造一批规模10亿元以上的智能健身设备、水上运动装备、山地户外装备产业集群,规划建设户外运动项目2 000个,培育2至3个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规划预计总投资达600亿元的体育重大项目35个[15]。

这些“十三五”期间体育发展的丰硕成果和“十四五”规划的美好目标,是习近平新时代体育重要论述在浙江落地生根,深入贯彻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带来的信心。

4 总 结

习近平新时代关于体育发展重要论述具有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从文化、经济、外交、民本、改革等方面为体育做了注解和定义,是新时代中国体育理论的重大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的体育强国观、体育改革观、体育民本观、体育文化观和体育经济观等在浙江早有实践,通过不断地充实、深化,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发展重要论述的引领下,浙江正朝着发展体育强省的道路上高歌猛进。相信在不断的深入贯彻下,浙江省2035年建成体育强省的目标一定会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梦想也一定能成真。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强国浙江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