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石回填塌陷区对排土场和露天采场稳定性的影响

2021-04-17 07:07余正方胡远侯克鹏张玮黄和平郭林宁
采矿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散体排土场采场

余正方,胡远,侯克鹏,张玮,黄和平,郭林宁

(1.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 云南 新平县 653405;2.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93;3.云南亚融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0 引言

在地下开采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采空区,采空区的存在导致其周围的岩体应力重新分布,围岩失衡垮塌。在重力的作用下,这种垮塌失衡不断扩展到地表,使地表发生大面积的变形和崩塌,严重威胁到矿区地表周围环境及建(构)筑物的安全[1-2]。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逐渐提高,许多矿山在满足生产的同时,加大了环境保护,尤其是加大了对已破坏地表的修复。国内许多学者对塌陷区回填进行了研究,吴荣高等[3]采用相似模拟试验,模拟地表塌陷坑内堆存添加固化剂的尾矿过程中的受力变化规律。孙伟[4]利用灾害链式理论建立了铜坑矿地表塌陷灾害链式减灾模型,得到了塌陷区处置体的强度特性、渗透-崩解特性,以及回填后处置体的协调变形特性。张友志等[5]利用PFC软件对处理塌陷区的多种回填工艺进行模拟,得出效果最好的方案为全部胶结回填。吕志文等[6]对东际金(银)矿塌陷坑提出了地面整平、覆土、复绿等综合治理方案,治理塌陷区。徐士申[7]在大红山铁矿建立地表变形监测系统,通过分析监测结果,提出地表塌陷坑回填的治理措施。

大红山深部矿石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使得原始矿体的原岩应力改变,大量的矿石崩落,形成塌陷漏斗,漏斗中的岩石迅速充填采空区,其中充填空区的围岩散体与原有矿体相比,密实度与强度都要小很多。空区上部岩石楔形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靠近地表的原岩体内产生拉应力,最终导致拉伸断裂的产生扩展形成塌陷坑[7-8]。根据生产要求,矿山每年有大量掘进废石回填地表塌陷区,回填散体的运动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时间与空间问题,散体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运动状态不同,所在位置也不同,由于塌陷区与矿山露天采场、排土场位置相接近,回填散体可能会直接影响排土场、露天采场的稳定性。基于此,有必要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探究废石回填散体的变化规律,分析塌陷区废石回填恢复治理对排土场、露天采场的影响与控制作用,并对系统整体稳定性作出评判。

1 工程岩体力学参数

迄今为止,铁矿一直在地下开采和生产。Ⅱ1矿体主体高程为400 m~705 m,采用高分段大间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通过多年的开采,采空区的面积不断扩大,岩层活动频繁,地压危害区域不断扩大,形成了大量裂缝和塌陷坑,目前裂缝范围达0.36 km2,某些区域的最大下沉高度约为9 m[9],塌陷坑平面如图1所示。

图1 地表塌陷范围

通过现场岩体结构面调查、岩石力学实验及岩体质量分级等工作,确定了宏观岩体力学参数(见表1),供数值模拟分析过程中采用。

2 FLAC3D数值模拟

利用 FLAC3D软件建立了大红山铁矿研究区域的三维几何模型,模拟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顶板或上覆岩层变形与破坏的演化过程。模型共计3 285 100个单元和3 357 780个节点,如图2、图3所示。本次模拟过程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分别进行一期工程400 m以上矿体的开挖、二期工程370 m分段、340 m分段的开挖和340 m以下全部矿体的开挖。

表1 矿岩岩体力学参数

图2 整体模型

图3 模型典型剖面

在模型中的塌陷回填区域两端设置了监测点,10号监测点布置于回填体中部近地表,7号、9号监测点布置于靠露天采场一侧,11号、12号监测点布置于硝水箐排土场一侧,提取典型剖面(A37线)的z方向位移云图,观测监测点竖向的位移变化(见图4)以及应力的变化(见图5),分析不同监测点在地下开采活动时的剧烈程度与影响范围。

图4 位移监测点结果

图5 应力监测结果

典型剖面位移分析表明,矿体全部采完后,垮落松散体及回填体沉降区域位于采空区上部,波及范围达900 m标高附近,地表露天采场及排土场区域没有出现沉降位移。

由图4可知,每个监测点上竖向的位移变化始终为正值,说明随着采矿活动的进行,地下散体沉降塌陷没有波及到地表,采矿结束后,随着地下充填体的逐步密实,地表能保持稳定状态,不会对露天边坡及排土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由图5可知,每个监测点代表的区域应力值始终为负值,说明该区域没有出现拉应力破坏情况,结论与图4位移监测结果保持一致。

3 塌陷区废石回填对硝水箐-南部废石场的影响

为了研究塌陷区回填排土场对硝水箐-南部废石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做了2个剖面(Ⅰ、Ⅱ),如图6所示,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

图6 剖面线位置

本次计算分别考虑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安全系数计算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

(1)在自重条件下,塌陷区未回填、塌陷区回填后和塌陷区回填排土场边坡安全系数均大于1.20;在自重+地震工况条件下,塌陷区未回填、塌陷区回填后和塌陷区回填排土场边坡安全系数均大于1.15,整体边坡稳定性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2)Ⅰ、Ⅱ剖面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塌陷区未回填的安全系数均大于塌陷区回填后的安全系数,说明塌陷区回填排土场对硝水箐-南部废石场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4 结论

(1)矿体全部采完后,垮落松散体及回填体沉降区域位于采空区上部,波及范围达900 m标高附近,地表露天采场及排土场区域没有出现沉降位移。

(2)通过模型内部位移及应力监测点的变化情况可知,监测点上竖向的位移变化始终为正值,地表区域无沉降发生;应力值始终为负值,没有出现拉应力破坏。结果表明,随着采矿活动的进行,地下散体沉降塌陷没有波及到地表。采矿结束后,随着地下充填体的逐步密实,地表能保持稳定状态,不会对露天边坡及排土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3)分析塌陷区回填排土场对硝水箐-南部废石 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可知,在自重+地震工况条件下,塌陷区回填后,整体边坡安全系数均大于1.15,整体边坡稳定性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猜你喜欢
散体排土场采场
杜达铅锌矿薄至中厚矿体回采采场参数优化研究
基于离散元的充填散体与岩柱相互作用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基于FLAC3D的采矿方法优选及采场结构参数优化①
高应力条件下排土场非线性强度参数及稳定性分析研究
侧限条件下充填散体与岩柱相互作用机理
排土场的安全防护对策措施与事故分析
临界散体柱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露天地下协同开采的地表岩移控制技术研究
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机制
磁海铁矿露天采场边坡防治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