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2021-04-17 15:26白津夫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产业链实体数字化

白津夫

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自然逻辑。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强化数字化引领,突出现代性特征,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着力提升全产业链水平,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一、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通过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新实体经济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在发展实体经济上重点发力,通过发展实体经济进一步强化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实体支撑。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所要求的实体经济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实体经济,而是通过数字化转型或是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实体经济,这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构成,也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实现形式。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就是优化配置各类生产要素的过程,通过发展新实体经济带动整个实体经济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数字化赋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现代国际先进水平为基准,综合运用数字技术,发挥平台体系优势,贯通产业体系建设全过程,全面提升产业体系水平。

二、着力强基固本,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必须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导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夯实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结构基础。经过40 多年改革开放,我国产业基础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产业体系更加完整,已经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41 个大类、207 个中类、666 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从总体看,我国产业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现代化程度还不高,自主水平有限。其中最明显的是对外技术依存度仍在50%以上,与发达国家平均30%以下、美德日的5%以下有很大距离。特别是制约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技术更多依赖进口,如2019 年进口芯片规模就高达3055 亿美元。

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我国曾抓住产业链转移机会,从1995 年至2015 年的20 年间,获取日本、美国和德国的制造业份额,使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由1995 年的4.4%持续扩大至2015 年的24.5%,增加20 个百分点,居于全球首位。但是,随着产业链分工转向产业链竞争,一些国家推出“产业回归计划”和“供应链多元化”,政府资助跨国企业将生产线从中国回归本土或转移到其他国家,以实现生产基地多元化。美国提出“供应链独立和制造业独立”,而且还采取一系列刻意的“断链”甚至“毁链”行为,不仅对全球产业链带来干扰,也直接影响我国产业链安全。由此也比较清晰地透视了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整体状态。一方面显现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整体布局能力提高,影响力扩大,特别是在中间制造领域形成明显优势。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在产业链高端竞争力不足,甚至存在受制于人的情况。因此,必须从全局发展的高度,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通过数字化提升协同整合、集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打造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特色产业链。

三、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着力提高全产业链水平

2020 年是数字经济大发展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线上需求,超乎想象地加快了数字经济的规模发展。与此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速度,并且极大地提升了企业转型的主动性。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企业数字化转型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推进。

强化数据驱动。通过数据业务化、业务数据化,构建线上线下、全流程、一体化驱动系统。深入业务场景去挖掘数据,将业务场景和系统中产生的数据有效地沉淀和挖掘利用,为智能决策和优化服务。目前,数据流动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传统贸易和投资,并呈现大发展之势。适应发展趋势需要,必须扩大数据市场开放,使数畅其流、有效应用。同时要加快建立数据资产的保护体系,有序扩大通信资源和业务开放,探索适时加入区域性国际数据跨境流动。

推动系统优化。系统集成是数字化的基本特征,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决定意义。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从业务链全局系统设计,实现业务链的整体数字贯通,形成系统集成优势,而不是局部性改进、片断化应用,更不是各个业务领域数字化的简单叠加。

构建开放性企业数字化平台。数字化让平台成为产业组织核心、运行主体。通过平台赋能,推动形成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形成创新引领、要素富集、空间集约、宜居宜业的产业生态。进行内、外部合作伙伴协同共建,打造数字密集型产业共同体。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其深层意义在于:一要防止数字经济脱实向虚,即国外学者讲的经济“去物质化”。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经济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存在过度消费化和过度娱乐化以及平台失序、数据裸奔等问题,通过深度融合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二要防止实体经济低水平循环,形成代际落差,影响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总体规模较大,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实体经济总体上滞后发展。三要防止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各行其道,甚至相悖发展。同时也要防止以数字化发展挤压实体经济发展空间,通过深度融合再造经济新形态、重塑发展新优势。要创新融合方式,坚持数字化引领,推进数据化融合、平台化融合、场景化融合、产业链融合、产业跨界融合。

扩大应用数字孪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创建物理实体的虚拟实体,精确地对现实进行仿真表现。数字孪生技术与各产业融合正不断深化,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更显现出特有的优势。例如协助进行预测性维护、优化运营效率,以及确定资产维护策略。

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推进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平台、工业APP 布局,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广工业企业设备联网上云、数据集成上云等深度用云模式。推动实现个性定制、联程设计、协同制造、延伸服务。工业互联网被喻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金手指”。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达3 万亿元,覆盖300 多个城市,连接18 多万家企业。

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园区和产业集群。形成由数据驱动、平台支撑、高度协同的在线生态系统,以共创、相互赋能、共享的合作模式放大协同效应。同时,加快形成以数字产业集群为主体的经济新优势,聚焦产业集群应用场景营造,放大产业集群效应。

猜你喜欢
产业链实体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产业链春之奏鸣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