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阳经辨证论治眩晕症的探讨*

2021-04-17 18:54彭根兴李绍敏唐世忠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少阳经枢机清阳

彭根兴,李绍敏,唐世忠

安徽省宁国市中医院 安徽宁国 242300

眩晕在中医上属于“眩晕”范畴,其主要临床症状为目眩和头晕。目眩就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 头晕就是睁眼时感觉到外界物体旋转,而闭眼时感觉到自身旋转,站立不稳,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自主神经症状,严重者可突然仆倒。眩晕作为临床常见症状,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病症,常常涉及到神经科、眼科、耳鼻喉科、心血管科等多种学科。如后循环供血不足、颈动脉型颈椎病、梅尼埃病、高血压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高度传导阻滞、前庭神经元炎、脑外伤后综合征等。常见的中医病因一般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湿中阻、肾精不足四种,也就是“风、火、痰、虚”四个方面,在临床辨证论治上,以脏腑辨证为多见,也有以经络辨证治疗,笔者从少阳经论治眩晕,做了有益的探讨,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病因病机

1 少阳经的经络分布和眩晕的关系

经络的主要功能就是行气血,营阴阳,同时经络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少阳经和眩晕有着密切的关系。少阳经分为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两者的经络分布相互交汇。手少阳三焦经多支分布在头面部,与耳、目关系密切,这是少阳病出现目眩的生理基础,故少阳为病,则有耳聋、目眩之症状。手少阳三焦经同时和督脉相联系,督脉主人体一身阳气,人体的阳气可以通过少阳到达头部而温养清窍。手少阳三焦经向下联络心包,故病症心悸惊惕,同时贯穿膈肌,统属于上、中、下三焦,而三焦为气之通路和水湿运行的通道,气滞或者水湿中阻,清气不能通过,清窍失养而产生眩晕,同样水湿也可以通过这个通路而上蒙清窍,引起眩晕。足少阳胆经于面颊部和手少阳三焦经的支脉相合,向下穿过膈肌,络肝,属胆,向下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而足厥阴肝经为多血多气之经,气血不仅经通过足厥阴肝经到达清窍,也可以通过少阳经到达巅顶,同时肝火或者肝之亢阳也可以通过少阳经而上犯清窍而产生眩晕,所以引起眩晕的病理因素“风、火、痰、虚”均可以通过少阳经而影响清窍,从而引起眩晕。

2 少阳经的病理特点和眩晕的关系

2.1 少阳经和足厥阴肝经产生的风和火为眩晕主要的致病因素 足少阳和足厥阴在五行中的属性为风、木,《医学启源》[1]云:“胆之经,足少阳,风,甲木;肝之经……足厥阴,风,乙木也”,肝属风乙木,木能生火,风助火势,而火化少阳;胆属风甲木,胆寄相火,热甚生风,热极风动,而风化厥阴。因此。相为表里的厥阴与少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生相化,产生风和火,成为眩晕的两个主要因素,两者互助互长,火遇风则焰,而热极则风动,两者均致清阳上扰而致眩。《素问》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类证治裁》云:“火之动也…… 目黄口苦,坐卧不宁,为胆火动;头眩体倦,手足心热,为三焦火动。”

2.2 少阳气机容易郁滞化火并导致眩晕 少阳所含的阳气为一阳之气,不亢不烈,维持阴尽阳生。少阳主枢,既为表里气机之枢,又为五脏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之枢,对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有温煦长养的作用。《黄帝内经》所谓“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但是少阳为始生之阳,其阳气初出地上,虽然生机勃勃,但是稚而不强,必须借助厥阴之风阳以温煦鼓动,使生升之气不已。然厥阴所主之时为两阴将尽、阴极阳生之时,其风阳之旺盛也有赖于少阳之火化,使生气相续而不致绝灭.从而促使阴尽阳回,故少阳也为五脏六腑生机蓬勃及功能活跃之枢机。始生之少阳,稚而不强,其既虚且向上向外,最易受邪气所郁,郁则阳气失于升发,相火郁闭内盛,上扰清空而致眩。

2.3 三焦功能失常,清窍失养、痰浊内生而上蒙清窍 《难经》云: “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三焦统领阳气之气化。所谓“焦者,燔之近炭也”,具有能量转换及释放之义。脑为元神之腑,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上注于头,头为诸阳之会,全赖命门与脏腑之火温煦。若三焦枢机失运,气机升降失常,则清阳无以上荣脑窍而发为眩晕。肝肾内寄相火,游行于三焦,三焦相火动而中节,发挥温煦之能,则五脏六腑及清窍得以荣养。“火和平则气乃壮,火太亢则气反衰”,若因三焦枢机失运,火之动失其常,少阳郁遏日久,火气壅盛则鼓张外显,从而引起头痛头晕。《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而三焦为水火气机之通道,赖以上下疏布运行全身之水液。水道不利,水邪内留,必然生痰,生饮,生水。水之气寒,病则伤阳犯上,故有上冲之变,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阳虚者阴必凑之,上冲,阴来搏阳,清阳既虚且抑,不能上养清窍故头眩。

2.4 胆的功能失常 胆属于少阳经,为“奇恒之腑”,“清净之腑”,所含的胆汁能够促进胃肠消化,同时主决断,能够调节人体的精神活动,“清净之腑”喜欢宁谧,邪犯少阳之胆,易造成胆经郁热,胆火上炎,出现“口苦,咽干,目眩”的主症,胆火循经上炎,上扰清窍,则眩晕目旋; 胆经郁热,少阳枢机不利,肝郁乘脾,脾胃失和,故见呕吐、不欲食、脉弦等脉证; 少阳枢机不利,三焦不畅,水液运行失司,痰饮内生,上蒙清窍则头重昏蒙,故少阳胆经和眩晕的发病有着密切的 关系。

辨证论治

1 和解少阳,枢机运转正常

少阳为多火多气之经,临床特点是易滞易热,因此疏理少阳气机,保持少阳的气机通畅,是治疗眩晕的主要辨证论治,在临证治中,古往今来常常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眩晕。少阳的病变,一则是少阳本经之病变,二则病邪由太阳经传至少阳,三则病邪由阳明传至少阳。临床上可见少阳经病证,也可见太阳少阳病证,或者是少阳阳明经病证,应辨证论治。而少阳本经所致的眩晕病症,则用小柴胡汤主治;太阳经传到少阳经,太少两经之眩晕病症,用柴胡桂枝汤治疗[2];阳明少阳两经病症中,证属于胆火内郁,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所致的眩晕,则以柴胡温胆汤治疗,其中小柴胡汤作用偏于足少阳胆经,而温胆汤作用偏足阳明胃经[3];而证属于痰热积腑,清阳不升的阳明少阳两经病的眩晕,治宜升清降浊内泻痰热,用大柴胡汤治疗[4]。

2 温阳化饮,恢复三焦功能

三焦为全身水液上下疏布运行的通道,同时也是津液气化的通道,《金匮翼》曰: “盖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脉之所终始也。” 以阳气为根本。《黄帝内经》云: “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泽,其流而不行者为液,岂非液则流而行,津则随气而行者乎?”。上焦阳虚致眩;中焦水饮致眩;下焦水饮致眩。上焦阳虚致眩用甘草干姜汤治疗;中焦水饮致眩,分别用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小柴胡汤加苓桂术甘汤[5];下焦水饮致眩,用五苓散、葵子茯苓散、真武汤治疗[6]。

3 注重化痰,通畅三焦运行

古人云“无痰不做眩”,痰在眩晕的发病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痰阻中焦,不仅影响气血气血的生化,而且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清窍失养,痰还上蒙清窍,导致眩晕,痰阻中焦,郁而化火,形成痰火为患,因此临床上化痰通畅三焦治疗眩晕,也是重要的辨证论治。根据临床表现,舌苔脉象,痰湿为患的眩晕,常见的辨证有四型,分别为痰浊中阻型;风痰上扰型;湿热上蒙型;寒湿困脾型,以相对应的方剂加减辨证治疗。

3.1 痰浊中阻 痰浊中阻,影响胃肠功能运行,而出现恶心呕吐的胃肠道症状,痰上蒙清窍,而出现眩晕耳鸣,舌脉象上可见舌淡胖,苔水滑,脉沉细或弦,治宜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方选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加味,恶心呕吐者,加半夏和茯苓汤散饮降逆,和胃止呕。

3.2 风痰上扰 临床上肝阳偏亢,痰和肝阳结合,形成风痰上扰清窍,症见眩晕,头昏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胸腹满闷,肢体困重,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治宜健脾燥湿,熄风化痰,可用要小柴胡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治疗[7]。

3.2 湿热上蒙 痰郁久化热,湿和热相合,上蒙清窍,而发眩晕,症见眩晕头重,四肢困重,脘腹痞闷,心烦,口苦而黏腻,口臭口干,尿黄短,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治宜芳香化浊,清热祛湿,方选三仁汤合泽泻汤加味或者柴芩温胆汤宣畅三焦,健脾和胃,清热化痰[8],脘腹胀闷者,加佛手、香橼理气除胀。

3.4 寒湿困脾 痰阻中焦,久则伤及脾阳,而出现脾胃虚寒,进而导致寒湿困脾,症见头晕头昏如裹,纳少,食后腹胀,便溏,嗜睡乏力,四肢困重不温,舌淡胖,苔白厚腻,脉沉缓,治宜益气健脾,燥湿化痰,方选六君子汤合平胃散加味,纳呆者,加炒麦芽、佛手;便溏者,加生薏苡仁、赤小豆、莲子健脾化湿。

总之,临床上治疗眩晕,从少阳经论治,体现了中医思维,思路非常清晰,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猜你喜欢
少阳经枢机清阳
基于“开阖枢”理论浅析乌梅丸通利枢机之用
五谈肝与咳、喘、哮
——肝与枢机密切相关对肺之影响*
贝西•黑德《枢机》中的爵士之声
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少阳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从少阳主“枢”论小柴胡汤治疗荨麻疹的应用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双心病”的临床应用
类风湿关节炎少阳经辨治探讨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
灵龟八法结合少阳经穴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