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1-04-17 22:38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内蒙古文明绿色

天 莹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三次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资源高效利用,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这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贯彻落实,也为内蒙古“十四五”时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一、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内蒙古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区生态状况整体持续向好,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经过国家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的大规模实施,内蒙古森林面积不断扩大,退化草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森林蓄积量和覆盖率实现双增长,荒漠化和沙漠化土地实现双减少,草原植被覆盖度增加,草原生态修复取得明显成效。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182个,占全区总面积10.72%,14个地区列入国家草原公园试点,一些地区野生动物数量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现,有效维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是环境治理和资源节约取得新成效。加快污染物治理, 12盟市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达标率89.6%,完成“十三五”二氧化硫、氨氮减排任务。修编“一湖两海”治理规划,“一湖两海”治理取得新进展。加快节水城市建设和经济绿色发展,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盟市中心城区中水利用率超过20%,部分城市超过30%;农业用水和城镇公共用水占比下降,生态用水占比提升;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增加,利用系数提高。

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一方面,城市宜居性增强。绿色理念正在融入城市建设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中,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社区建设加快,大城市共享单车数量增长,公共交通车辆增加,市民公交出行比例提高;绿色建筑面积增加,垃圾分类在一些城市试点推广,将城市融入大自然,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摆在重要位置。厕所革命取得明显成效,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差距逐渐缩小。

三是生态产品价值一部分转化为经济价值。内蒙古森林草原湖泊等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其中一部分已经通过生态补偿、旅游业发展、绿色农畜产品销售得以实现,既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又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取得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二、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点上展望2035年,未来15年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受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本身的脆弱性、水资源短缺、经济转型困境、人口资源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是长期的、艰巨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才能逐步取得成效。

一要坚持底线思维,继续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快完成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的基础上,加强红线监测评估,严防经济建设和城市拓展挤占生态空间和基本农田,守好自然生态保护的边界。优化城镇体系,统筹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城市安全,合理布局城市,进一步促进中等城市和Ⅰ型小城市人口产业集中集聚,扩大盟市中心城市规模,科学配置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为生态保护留出空间。

二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稳定。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极端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区,生态环境脆弱,年际间降水量波动大。如果没有生物多样性的保障,很难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在外界因素的干扰下,很容易出现生态治理建设成果反弹。因此,要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继续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在增加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度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施森林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进草原国家公园建设,提高森林草原生物多样性,维护生物链的连续性,提高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

三要持续抓好污染治理,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推进“一湖两海”生态治理,促进水生态和水环境持续改善。提高小城镇县城污水处理率和垃圾处理能力,改善城镇环境,建设优美宜居的生态城镇。持续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分类推进厕所革命,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建立监管机制,控制化肥、农药、地膜使用量,降低土壤污染。

四要突出重点,加强节水和节能。内蒙古是缺水地区,也是高能耗地区,尤其是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分布不合理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利用结构,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大幅下降。但内蒙古污水管网和中水管网建设滞后,中水利用水平还不高。因此,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重点加大中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采取集中或分散处理的方式,提高中水利用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技术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行清洁生产,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五要探索多元化途径,促进生态服务价值转化。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的测算,内蒙古生态产品总价值达4.5万亿元,远高于当年GDP的价值,但如何转化却是难题。通过探索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补偿标准,是加快转化的途径之一。要积极探索草原碳汇交易试点,加快森林碳汇交易试点推广,促进内蒙古生态服务价值转化。加快推进“生态+产业+智慧”的融合发展,加大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休闲旅游、体验式旅游,扩大区内旅游市场规模,加快生态价值转化。扩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增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规模,加速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猜你喜欢
内蒙古文明绿色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漫说文明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可爱的内蒙古
对不文明说“不”
爱在内蒙古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