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开启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2021-04-17 22:38白羽弘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明绿色生态

白羽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以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其中对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大部署。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面对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的“十四五”目标。生态保护是全国一盘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

一、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明确提出二〇三五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新目标新任务,将绿色发展和生态环保要求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建议》围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形势,着眼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立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生态文明建设需持久发力、久久为功。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变化的进程,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环境、任务和要求,只有把准其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定,发展才能科学和有效。着眼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提出“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可持续发展”到“协调发展”,从“科学发展观”到“新发展理念”和坚持“绿色发展”,都表明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种执政理念和实践形态,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过程中,贯穿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丽中国梦的历史愿景中。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得到根本缓解,生态环保任重道远。因此,我们要在巩固“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基础上,科学谋划中长期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战略,抓紧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发展理念作为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鲜明导向,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举措。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就是要高起点、高要求、高质量地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进程中的一体两翼。良好的生态本身就是最大的财富,蕴含着无穷的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地创造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综合效益,关键之处在于找准平衡点、发力点和着力点。在实践中树立新发展理念,才能获取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双丰收”。

二、全面开启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对于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来说,“十四五”时期需要更加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多措并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需要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需要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一是大力组织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全面落实《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聚焦黄河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和北方防沙带,加快建设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不断提升我区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稳定性。二是深入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全面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确保基本草原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三是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四是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办法,逐步加大对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多样性优先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创新生态治理体系和投融资模式,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支持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探索开展绿色金融,创新体制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支持市场主体参与到生态环境建设中,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开展全区及重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编制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表与负债表,探索自然资源资本证券化模式。支持生态保护地区政府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共建绿色发展基金,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构建资源环境权益的综合性交易平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产业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努力把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

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人民福祉、国家富强、民族未来,需要在全社会弘扬与之相配的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厚积薄发,综合施策、多措并举。一是系统开展生态文化理论和公共政策研究。对于重大环境问题,在加强环境标准管理的同时,需要深入开展理论和公共政策研究,建立公共政策智库和专业研究队伍,推出理论研究成果。二是整体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工程。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化,首先应实现人的思想和追求的绿色化。要构建生态文化传播平台,打造生态文化产品,实现先进文化引领、优美作品感染、良好行为示范、绿色人物带动。通过生态文化的培育引领,实现由“要我环保”向“我要环保”转变。三是持续开展生态文化发展状况调查评估。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文化进步水平,决定着不同的引导政策措施。要持续而准确地把握阶段状态、监测动态变化、预判发展趋势,因地因时因人,持续完善相关策略。

猜你喜欢
文明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