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导学任务单”挑战性学习路径

2021-04-18 23:32吴红霞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吴红霞

[摘 要]“导学任务单”是教师依据教材和学情,设计并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以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支架,是通过任务驱动来让学生达成主动学习的教学目的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寻找学习起点、把握教材实质、设定学习目标、设计利于攀登的操作步骤来精心研制“导学任务单”,在仅有的40分钟的课堂上,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并向挑战性学习迈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导学任务单;挑战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2-0011-02

学生的学习需要任务去驱动,而“导学任务单”是让学生实现学习驱动的载体。

那么,什么是“导学任务单”呢?它是教师依据教材和学情,设计并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支架,它主要从“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等方面提供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工具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阶梯。它不单纯是一种学生课堂练习的呈现,也不是教师教学过程设计的精缩版,而是教师基于学情,依据学习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前置任务,细化目标,设计最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思考、讨论、交流、合作与实践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进而产生学习兴趣的载体。这与“挑战性学习”所推崇的理念很吻合,“挑战性学习”是师生以现实问题为驱动,以学生的自主参与和主动建构为方式,注重概念内化、技能运用及高阶思维发展的学习方式。

那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设计“导学任务单”呢?

一、“导学任务单”挑战性学习的路径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导学任务单”的形式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教师在课堂内外布置的一个个任务驱动。任务的设计要基于学情、把握教材、指向目标,每一个子任务的设置一定要与目标匹配,同时要设计可攀登的操作步骤。

1.寻找学习起点的“挑战性预学”路径

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学任务单”的设计要基于学情、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单时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做到心中随时随地有学生。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情景测试、访谈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为“挑战性预学”打好基石。

如教授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上册《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一课前,为了准确掌握学生的基础与需求,确定其发展可能,我在课前对全班42个学生进行了前测。

课前调查的结果显示:班中有6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80%的学生没有为父母送上过生日祝福,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烦心事。

同时,为了了解班中学生在家的表现,我对家长也进行了问卷调查。

“家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班里近85%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很难感受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更不知道自己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细心照顾。调查结果也显示,班中只有35%左右的学生在家会做简单的家务劳动,能够帮父母分担家务。

针对课前调查,在设计任务单时我让学生先从了解自己父母的生日、属相、喜好入手,运用儿时的照片、小物品等媒介,通过展示、比较等方式让学生体会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付出。然后,通过“和爸爸一起去买菜”“帮妈妈择菜”等体验活动,提升学生“爱父母在于行动”的认识。最后,通过“父母为我”“我为父母”两个任务,体会家庭生活中的亲情。这样,学生就懂得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悉心照顾,从而感激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并以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来分担父母的劳累。

2.把握教材实质的“挑战性导学”路径

在设计“导学任务单”时,还需要把握好教材。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精而少,只见相应的主题图、同学间的几句对话或教材提出的问题。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该怎么上呢?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教材内容实质,提炼出教材的重点,揣摩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如教材都呈现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呈现,这一内容与前后知识有何联系等。

如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下册《奖励一下我自己》一课,是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课,旨在总结回顾一至二年级的学习生活,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本课设计可以以家庭和校园生活为切入点,通过几组照片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让学生全面理解成长的含义。成长是一个丰富的过程,它的含义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身体上的长大,更多的是指知识的增多,生活技能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增强。设计导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夸夸我的小伙伴”“特别的奖给特别的你”任务驱动,让学生体会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总结他人及团队的进步,从而产生高兴和自豪之情。

3.聚焦学习目标的“挑战性展学”路径

课堂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归宿,也是出发点。“导学任務单”中每一个任务的设计都应围绕着学习目标展开。课时目标的制定,一要细化,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还要放到单元目标、全册目标甚至学段目标中加以考虑;二要保持“品德味”,即便是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也不例外;三要精细分解,将课程学习目标分解落实到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活动中;四要分层,学习过程中的任何一个任务都应该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考虑,让他们获得不同的发展。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下册《我们的地球》一课为例,我结合前面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并根据教参上整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出了科学的、可行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知道地球是个球体,由七大洲、四大洋组成;(2)通过自主观察、合作探究,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3)在交流讨论中初步感受地球面貌的多姿多彩,从而产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在这些目标的制定中,有过程和方法目标,有知识和技能目标,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认识四大洋,还是了解七大洲的位置、大小等,每个教学环节的子目标都围绕着课时目标展开,且每个教学环节中所安排的各项活动又都围绕环着节子目标展开。

二、“导学任务单”挑战性学习的策略

基于学情、教材和目标,设计出的适合学生的、支架式的“导学任务单”,需要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且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在教学情感上,要紧紧抓住学生认知的内驱力,转变其学习观念;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学情,适时地对任务单进行调整、补充,在不断的观察和诊断中进行改进,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支架式的服务;在教学难度上,要关注广度,也要关注深度的挑战。

1.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的方法支架

学生对于某一学习材料的认知内驱力,往往起始于他对该材料的好奇,并由好奇引起探究,在探究中尝到甜头,慢慢地形成相应的学习动机。“导学任务单”的设计必须符合这一点,如此才能驱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导学任务单”的设计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的形式,但无论何种形式,都要有很强的操作性,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明确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而且每个任务都要有明确的目的,都应是阶梯式的攀登,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爬到不同的高度,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2.由“大任务”分解“小任务”的梯度支架

支架搭建完成后,教师应仔细斟酌每一环节的任务,围绕环节目标反复思考:这个环节有什么任务?怎么做?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做?这样做学生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何应对?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做法?各个任务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流畅?情感和思维跨度是否太低或太高?如何巧引导,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对任务单进行及时的、适当的调整和补充,把一个个大任务分解为一个个细小的、学生容易攀爬的、有梯度的小任务。

3.从“基本性”走向“挑战性”的驱动支架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任”重才能“道”远。学生固然需要“跳一跳摘到果子”,但更需要“跳几跳才能摘到果子”的强劲挑战力。“导学任务单”中任务的设置要有“面”上的基本型任务,还要有“点”上的、需要“跳几跳”才能取得成功的挑战型任务。只有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

每一个40分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都是短暂的,而学生去探寻生活的意义这一过程是漫长的。在课堂上,教师能带给学生怎样的精彩与难忘,学生是否真正融入其中,都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领悟、对学情的了解、对目标的把握以及对学习任务的合理设置。“导学任务单”只有充分考虑学情,设计目标明确的学习任务,并为学生搭建向上攀登的支架,才能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能。唯有这样,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学习、挑战学习,才能真正成為课堂学习的主人。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
遵循身心特点 助推幼小衔接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设计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