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有章法(下)

2021-04-19 10:24
学苑创造·B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用墨行气运笔

上期,小飞鱼给大家介绍了四点书法的章法,本期继续给同学们介绍作书的规则。

[一、行气贯通]

章法的行气贯通,就是分布“累成行,缀成篇”,字里行间的气脉贯穿通畅,使作品气韵生动、浑然天成。书幅行气中的“气”,就是王羲之所说的“若书之气,必达乎道”的气。这种气,是书法的气脉,蕴含于书幅之中。而蕴含在行列中间的气,即为行气。

清代书法家蒋骥在《续书法论》中说:“篇幅以章法为先,运实为虚,实处俱灵;以虚为实,断处仍续。”这表明书法的气,虽然是看不见的,但是经过书法家之手,能使之在书法作品中显现出来。也就是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疏密、连断、向背、虚实等关系,进行“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安排,实施“窮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的巧妙书写,从而创作出形神兼备的书法艺术精品。

[二、墨色协调]

唐代孙过庭的《书谱》中有一句话道破了书法用墨的诀窍,即“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意思是用笔不是越浓重越好,过浓的笔法反而容易显得干枯,相反地,偶尔带点干燥的笔意,会使作品更丰满。笔墨的浓淡枯湿变化主要在于笔中含墨量和含水量的多少。书法中的用水方法很多,以水调墨或以墨调水是最基本的用水方法,也是常用的方法。墨的燥与润、浓与枯的变化,还与行笔的速度有着直接关系。行笔速度相对慢时,笔在纸上有瞬间的停滞,墨流多,故点画浓;反之则枯。书写的速度快,墨宜稍淡;速度慢,墨则稍浓。如果墨已调好,书写过程中运笔速度又变化不定,那么可以通过控制笔尖的蘸墨量来掌握墨迹,快书时多蘸墨,慢书时少蘸墨。用墨的核心技巧是“纸墨相发”,用墨的关键技巧是施墨。由于水墨落到纸上有渗化的特性,所以施墨之时必须要把握准分寸,否则就会败墨,失去墨韵。

[三、一气呵成]

作书需要一气呵成。作文需要反复修改,赋诗需要频繁推敲,绘画可以边画边改,而书法却是落笔成形,“不得重改”。因此,书法艺术写作时,不仅需要意在笔前、下笔有由,而且要技法娴熟,同时还要清心养气、物我两忘、一气呵成。只有这样作书,才能写出气势恢宏、气脉贯通、气韵生动的作品。这正如王僧虔所说:“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笔相忘。”

[四、有法有化]

所有艺术都需要创新,章法布局当然也不例外。不过,书法的实质,是“书而有法”,因此书法艺术的创新,是以“有法必有化”的书写方式来实现的,也就是常说的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从书法发展的历史来看,所有能流传下来的书体,都是从几种固有的字体中变化而成的,而这些变化创新,也是有一定的法度制约的。例如,颜真卿的创新,主要是采用了中锋的写法,即所谓“以篆入楷”;集古字而得法的米芾,则是悟出了前人中侧锋结合的运笔方法;赵孟頫晚年变法,也是学了李北海中侧锋结合的运笔方法,才写出了新赵体。可见书法的创新,一须真正掌握字体特有的运笔方法;二要在结字和章法中求化,合理变革;三要养成合乎书法要求的个人风格。三者俱备,才有可能创作出规范而新巧的书法精品。

关于书法的章法,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同学们日常练习时,可以试着按这些作书规则练习。相信只要大家坚持练习,就会有所收获。

猜你喜欢
用墨行气运笔
从“肝脾肺”视角论燥湿行气法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
字钉运笔
微思考
黄宾虹山水画技法探微
从画家书法谈对书法墨法的理解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浅谈水墨画中的“笔、墨”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
战国时期房中学著作《行气铭玉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