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碰瓷”是“精致作恶”

2021-04-19 10:30张博令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发帖辟谣总领事馆

张博令

近日,某实名认证律师在微博发布“李娜退出中国国籍”的消息,还附上了中国驻釜山总领事馆签发的带章证明,并很快登上热搜。随后,李娜团队、中国驻釜山总领事馆、媒体等先后辟谣,李娜本人也被迫出面澄清。

遭遇“被移民”的名人,李娜并非头一个。此事微妙之处在于,这场风波的始作俑者,是一个以“律师”身份实名认证的博主。如果发帖者真是律师,则意味着他为了“碰瓷”名人博流量,利用职业性的“知法懂法”,精准地规避了法律风险,堪称“精致碰瓷”的典型。

诚然,原帖并没明确说退出中国国籍的“李娜”,是公众熟知的网球名将李娜,但他的“爆料”所造成的舆论效果,应该在博主精准预判中。正是通过这种模棱两可的文字游戏,博主“收割”了可观的流量。

有一个被诸多网友诟病的细节是,尽管已经有多方辟谣,发帖者仍没有删掉那条有严重误导性的微博。他新發了两条辟谣信息,而且还专门带上了热搜话题词,对相关话题展开了二次炒作。

或许在一些人的价值天平上,与“话题制造者”身份带来的虚妄快感相比,舆论风波给当事人造成的困扰、对公共资源的浪费,都轻到不值一提。他们想方设法去撩拨网友的情绪,将网友善良的爱国情怀转换为炒热话题的“燃油”。

不仅如此,该“律师”发帖时附上他人护照号、领事证明图片,如果未征得当事人同意,还涉嫌侵犯隐私。作为法律从业者,做出这种践踏道德底线、触碰法律红线的行为,不也是知法犯法?有网友更爆出,该“律师”似乎还有“前科”,曾就“南医大女生被害案”发布过一些惊人言论,后被警方通报辟谣。

无论是造谣,还是“碰瓷”名人赚“名声”,都是扰乱社会秩序,耗费大量公共资源,有关部门理应让博主付出代价。如果涉嫌违法违规,还应给予惩戒,而不是轻飘飘地说一句“此李娜非彼李娜”就完事。

当然,这件事成为舆论热点,一些平台的不作为或为了流量明里暗里的纵容,也是“帮凶”。平台作为内容展示方,有责任及时核实热点事件,对于那些来源含糊、危言耸听的信息应加以限制。特别是权威的总领事馆已出面辟谣,平台更应屏蔽容易误导网民的发帖,而不是只简单打个“标签”,任由其继续误导公众。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2021年1月7日   童玲/图

猜你喜欢
发帖辟谣总领事馆
State Councilor and Foreign Minister Wang Yi and Myanmar’s Foreign Minister U Wunna Maung Lwin Inaugurating the Consulate-General of Myanmar in Chongqing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缅甸外长温纳貌伦共同为缅甸驻重庆总领事馆揭牌
“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英议会掏钱让议员学如何发帖
微信辟谣小程序上线:这个一定要转给了爸妈!
真相查清之前别急着辟谣
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辟谣联盟:一切谣言都是纸老虎
发帖与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