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文化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

2021-04-20 03:56周巧
出版广角 2021年4期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图书馆区域

【摘要】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此背景下,总结与明晰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国家图书馆的业界引领示范作用,文章从读者服务、区域建设、国家发展三大层面对现阶段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进行了分层阐释,以期为“十四五”时期社会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优化、长效创新建言献策,同时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启示。

【关  键  词】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国家图书馆;社会文化服务

【作者单位】周巧,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4.008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所构建的非营利性文化机构或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规定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路径,即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社会教育、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以及促进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四个方面,这为现阶段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和服务供给提供了具体参考标准。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之际给丁瑜、李致忠等8位老专家的回信中,对图书馆及图书馆人的智慧力量和文化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强调了以国家图书馆为引领者的公共图书馆在“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深化了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核心功能、使命的再认知。

我国图书馆界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进行了层级划分:第一阶梯是国家图书馆,其对第二阶梯的省级公共图书馆、第三阶梯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以及第四阶梯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1]。基于此,本研究以国家图书馆为切入点,就其新时期的功能定位展开深入研究,以期为其他各级公共图书馆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启示。

一、读者服务定位,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阅读需求

2001年8月,《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在第67届国际图联波士顿大会上正式发布,该文件就现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宗旨作了具体规定:公共图书馆应提供各种形式的资源与服务,以便满足个人或团体在教育、信息、个人发展、娱乐休闲等方面的需求,这对现代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多重功能定位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我国作为国际图联的成立国之一,也于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并规定公共图书馆不仅要充分发挥学术智库的服务作用,还要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事业繁荣发展。

1.为专家学者提供学术科研服务

公共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的保存载体,在推进学术创新、提升学术科研实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术科研服务功能主要反映在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学术资源建设方面,即学术资源越丰富,其服务能力越突出。以国家图书馆为例,作为国家总书库、书目中心、古籍保护中心和国家典籍博物馆,截至目前,其馆藏文献资源已超3500万册(件),并保持每年百万册(件)的速度增长。其中,中文文献收藏世界第一,外文文献收藏也位居国内首位,文献资源涉及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医学等数十个细分学科,能为各领域学术科研活动提供丰富而强大的资源支持。随着数字信息载体的发展变化,国家图书馆也相应扩大了数字文献资源的建设规模,不仅收藏了丰富的微缩制品、音像制品,还建立了我国最大的数字文献资源库和服务基地,数字资源总量已超过1000TB,并以每年100TB的速度增长,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科研提供了保障。此外,国家图书馆经过长期建设,已打造了山东、黑龙江、安徽、四川等区域的特色馆藏资源库,主要分为视频数据库和图片数据库,收藏地方戏剧资源、珍贵古籍善本图片、文化遗产等,為区域性特色学术科研活动的开展夯实了基础。2019年9月,国家图书馆召开了“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馆长饶权表示,进一步拓展馆藏资源建设,开阔国际视野,以多项互惠交流合作加速学术科研创新发展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长效发展的目标,也是国际图书馆间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使命,对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加速深化学术服务功能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

2.为普通大众提供多元文化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发挥公共图书馆功能,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传承人类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制定本法。”这意味着公共图书馆不仅要为学术科研服务,还要为普通大众服务,以此满足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发展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顺应时代主流趋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元、更优质的服务。2020年1月底,国家图书馆宣布,全国乃至全球读者都可登录中国国家图书馆官网,免费享受其丰富的资源和服务。大众读者不仅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分类检索各类资源,还可通过特定专栏浏览特色资源,如包含甲骨原貌、碑帖精华、年画撷英等在内的古籍专栏和包含连环画、漫画、绘本等在内的少儿专刊。为顺应数字阅读发展趋势,国家图书馆推出音频、视频等多种数字资源,如在“文津经典诵读”栏目中集聚了大量文化经典的有声资源,蕴含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推出网上学习教育服务,如与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打造的“微学习空间”,收录了考研、大学英语四六级、雅思、商务英语等20多类外语考试相关的精品课程;开发特色视频学习栏目“国图公开课”,以大量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助力大众在线学习各类文化知识。此外,以“平等对待特殊群体,促进身份歧视消除”为宗旨,为特殊群体提供多元服务,国家图书馆在2008年和2011年携手中国残联信息中心、中国盲文出版社分别开发了“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和“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为特殊群体读者的阅读、精神生活需求提供了针对性保障,如提供远程文化教育服务、培训服务等。

二、区域建设定位,提升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

2017年7月,文化部印发的《“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指出,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以资源整合延伸服务半径,助力区域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是现代公共文化事业的重中之重。有关学者认为,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服务设施,应充分发挥向社会公众传播文化与文明的重要职能,为区域发展服务[2]。自2018年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合并以来,文旅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消费观逐渐成为社会风尚。在此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旅资源,应精准发展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抓手作用,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加速自身内容升级,创造旅游价值;积极寻求跨界协同互动机制,释放文旅创意新动能,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旅游功能和文化价值的双提升。

1.深挖区域特色资源,打造区域文化品牌标识

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的文化服务窗口和文明发展标签,应基于文旅融合这个时代命题对自身动能与服务进行重新调适,在坚守基础业务的同时,加快资源创新转化,为区域文化品牌构建和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3]。一是加快区域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塑造“文化地标”的品牌形象。具体来说,公共图书馆可利用特色馆藏文献资源、区域文化展览等焕发资源活力,拓宽服务渠道,助力全域综合实力提升。自2015年以来,每年春节国家图书馆都会推出全国各地不同主题的年俗文化展。以“2020年国家图书馆年俗文化展”活动为例,作为与衡水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主题文化活动,国家图书馆依托文献资源优势为社会大众呈现了一场文化盛宴,其中包含了衡水剪纸、姑苏年画以及地方民俗传说等各种文化元素。二是立足文旅纵深融合态势,提升资源转化率,赋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公共图书馆可从研学旅行、文旅图书馆以及文创产品层面出发,实现社会文化效益和区域经济效益统筹共赢。国家图书馆自2006年成立全资企业“国图创新”后,文旅融合的创新探索便从未停止,不仅组织举办了研学旅游系列活动,还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如2017年牵头成立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截至目前,这一联盟已累计开发各类文创产品900余种,并收获了大量“铁杆粉丝”。国家图书馆现已形成一条适用于自身及行业的“典籍展览+非遗技艺+研学旅游+文创衍生品”融合发展之路,而其自身不僅成为北京市的文化地标,也为区域经济建设助力。

2.跨界协同合作创新,以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区域发展建设

在融合发展背景下,个体的影响力和资源开发力有限,跨界协同创新是提高资源转化效率,满足更具个性化、多元化现实需求的有效路径。一是加强与区域政府、业界组织机构的协同合作,通过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多方互惠共利目标。国家图书馆不仅与北京市文旅局、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等相关部门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多次承接国内外旅游合作考察项目,还积极与企事业单位保持长期合作关系,打造了形式丰富的定制游览活动。如开放北区阅览室和少年儿童馆、举办国家典籍博物馆精品展览以及即将面向社会开放的“5G阅览区”等,在保持良好社会效益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市场发展机制,为自身乃至区域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二是加强与互联网企业跨界合作,以资源共建共享顺应新时代的现实发展需求,尽可能发挥功能优势,服务区域发展建设。近年来,国家图书馆与天猫新文创、腾讯新文创、阅文集团、喜马拉雅等展开了一系列深度合作,涉及资源开发、文创转化、推广运营等多个方面,不仅为公共图书馆的多元化功能定位提供了参考,还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未来,公共图书馆作为新时期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将不仅是书籍资源的存储地,而且会逐渐成为一个区域的发展缩影。

三、国家发展定位,提供科学决策服务和助力文明传承弘扬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坚持导向,服务大局”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发展原则,要求公共图书馆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方针为核心导向,牢固树立阵地意识,传播先进文化,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在此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国家发展相关,如何打造一个完善、高品质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热点话题。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建立国家发展战略定位,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丰富的先进文化、创新的服务功能更好满足时代之需、社会之需、文明之需。

1.加快公共图书馆新型智库建设,为国家发展与治理提供科学决策

2020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该文件指出,建设国家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国家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部署,也是提高服务决策能力的重要保障。2018年1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图书馆应当承担为国家立法和决策服务等职能;第三十五条又明确指出:“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根据自身条件,为国家机关制定法律、法规、政策和开展有关问题研究,提供文献信息和相关咨询服务。”这意味着在新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将新型智库建设作为功能定位的新方向,为国家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国家图书馆2020年2月发布的年度总结报告指出,2019年国家图书馆为国家立法和决策提供了2405次相关咨询服务,编制经济、文化、外交、国防、民政、海外智库等领域专报12种853期,得到了国家领导和有关机构的充分肯定[4]。不仅如此,国家图书馆研究院作为国家级公共图书馆新型智库代表,还充分发挥了咨政研究功能,在诸多国家课题中承担了重要使命。如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配套制度研究,制定发布《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建议方案》,与各省市公共图书馆就《公共图书馆年报编制指南》等展开了全面协同研究。

2.呼应时代主旋律,助力中华文明传承与弘扬

在我国,有众多文化传承与弘扬机构,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文化馆、档案馆及出版单位等,图书馆在这些机构中最具兼容并包的特征,其功能作用与其他几类机构高度重合,如图书馆既传承和收藏图书期刊、文物档案、艺术作品,也通过出版发行、阅读推广、科学普及和文化娱乐等方式传播与弘扬中华文明。因此,图书馆具有文化类型样式高度聚合和深度融合的特质,是新时代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引领者和重要参与者。

长期以来,国家图书馆坚持“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宗旨,为传承永续和发扬光大中华文明做出了诸多贡献。如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在40年间共披露5万余种珍稀历史文献,在整理影印各种稀见历史文献、出版图书馆专业著作和各类书目索引等中文工具书、传统文化普及图书和艺术文创类图书三大专业出版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其中,《中华再造善本》《中华再造善本续编》《敦煌遗书》《永乐大典》等古籍精品和“中国历史文献总库”“中华再造善本数据库”等优质数字产品都是证明。自“十三五”以来,国家图书馆牵头发起的“中国记忆”项目取得了诸多成绩,旨在打造“中国记忆资源库”,为文化传承和开发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17年1月《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实施以来,公共图书馆界也掀起了一阵阵文化“走出去”热潮,旨在助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积极作用。国家图书馆近年来不仅积极开展海外古籍调查回归工作,还在中日韩数字图书馆、世界数字图书馆、东盟地区国家图书馆合作等项目开发与建设中取得了不小进步。不仅如此,近年来,国家图书馆积极配合文化“走出去”战略,在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图书馆建设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截至目前,国家图书馆与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书店、出版机构结成了 “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对中国文化“一带一路”传播产生了强势助推。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文化传承和“走出去”事业中不仅功能显著,而且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柯平,苏福. 基于功能定位的公共图书馆评估[J]. 图书馆,2016(8):1-4.

[2] 刘静. 公共图书馆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J]. 新世纪图书馆,2018(11):70-73+79.

[3] 肖玲玲.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与服务联盟研究[J]. 出版广角,2020(16):84-86.

[4] 王世伟. 论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新型智库建设的定位与发展[J]. 情报资料工作,2020(5):14-22.

猜你喜欢
国家图书馆图书馆区域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考论
图书馆
分区域
国家图书馆藏吴奕杂剧二种略考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