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到写 让学本课堂真实高效

2021-04-20 12:38庄丽珍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本恐龙文本

庄丽珍

学本课堂是以学生学习为本的课堂,它要求教师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阶段,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三个方面撷取教学中的几个片段,探讨如何以学为本,让语文教学更真实有效。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自主学习,先学后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促进深度学习,提高课堂效率。课前,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让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为课堂教学做铺垫。

(一)完成预学单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上新课前借助预学单,通过“查资料”“读课文”“巩语基”“品美文”“习方法”“读收获”等活动,把预习细化成具体的学习行为,达到走进作者、熟悉文本、诵读经典等目的,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查找资料

互联网为学生的学习打开了另一扇窗,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时,因为学生对恐龙一直有浓厚的兴趣,关于恐龙是怎么灭亡的、恐龙到底有多少种、恐龙是怎么被发现的、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诸如此类问题,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学生通过查找与阅读,于无形中获得了很多信息,这既有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又提高了其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观看微课

今年春季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生已上了将近三个月的微课,这让我们发现了微课中的优质学习资源。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课《天窗》一课前,教师让学生观看微课,在歌曲《童年》中走近文本,了解什么是天窗,天窗的四季是什么样的。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让课上学习更游刃有余。

二、“万紫千红总是春”——合作探究,体验快乐

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交流感悟的平台,让师生共享智慧,共同促进,感受语文学习的精彩。在学本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年龄特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合作探究点,启发学生智慧、关注学生终身学习、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动”起来,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实现最终目标。

(一)于疑难处合作探究

在学本课堂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自主学习中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以及 “合作探究”中设计的问题。

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出如下问题:“小说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文中有哪些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你认为文中最精彩的段落与语言是哪些?”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交流。

像这样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的交流,每个学生都有了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将自己的阅读信息在小组中互相交换,同学间互为补充、修正,从而获得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刻的阅读知识。

(二)于留白处合作探究

教师应找准“语用点”,落实学习语言这一大目标,通过小练笔促进读写结合,帮助学生完成从“意”到“言”到“法”的深度转换,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课堂上的补白想象,充满童趣的语言让我们看到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迸射。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与文本的人物对话便更加形象生动。

(三)于动情处合作探究

教学中,我们常因没能及时把握课堂生成,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对话而遗憾。其实,当学生在课堂交流中出现思维定势时,教师对课堂可能生成的结论应具有预见性和教学机智。在教师的智慧引领之下,学生的认识情感就能得到升华,进而深入发掘文本的内涵,真正达到与文本、作者的三者互動,使课堂更扎实高效。

教学《大禹治水》一课时,教师通过对情境的渲染,学生自然而然地置身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场景中。“孩子,爸爸愧对你们,等我治好水患后,我们就会团聚的……”在整个对话中,大禹公而忘私、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教师适时引读,层层递进,学生读得热泪盈眶,课堂因此达到了高潮。

课堂上,教师营造了浓郁的“对话磁场”,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融入课堂,情感就像一条线一样,被文本牵引,越走越深。

三、“柳暗花明又一村”——开放课堂,拓展延伸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深度学习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将所学的知识、方法内化,转化成语文综合能力。拓展迁移就为学生的进一步深度学习创造了平台。在学本课堂教学中,拓展延伸既是一个学以致用的环节,又是一个提炼升华的过程。设计精当、运用得当的拓展延伸,定能为语文课堂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一)扣紧文本,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课堂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增加阅读的深度,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一方面还要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多渠道扩大阅读空间,从已知走向未知。

如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一文后,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教师让学生谈谈对于这个故事还有什么疑问。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鲁滨逊为什么要把野人取名为“星期五”,有什么特殊的含义?鲁滨逊在这个荒岛生活了整整28年,在这28年中,在荒岛上还遇到许许多多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他又是怎样成为百万富翁的?

学生阅读的热情被点燃,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读书解开疑惑。学生带着疑惑主动走向整本书的阅读,走向新的学习,在新的阅读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已有知识,还获得了新知,提升了语文素养。

(二)借助文本,由阅读向写作延伸

深度学习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上,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教材就是例子”的作用,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写作素养、技能,模仿课文的某点某段或全篇。

如教学《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先总述后举例说明的写法,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也写一写:“如果让你利用纳米技术,你想发明或改造什么东西来解决生活中的不方便?”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上网查阅更多关于纳米技术的资料,再结合查找的资料和生活需求来写作。从读到写的延伸,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纳米技术有更深的了解,也增强了学生的组织材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真正提升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学本恐龙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教育寻真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
整体·联系·学本
浅谈“学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观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