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霉素滴眼液对真菌感染性角膜炎患者菌丝浸润深度的影响

2021-04-21 09:00孙美玲
当代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滴眼液显微镜眼部

孙美玲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眼科,辽宁 沈阳 110042)

真菌感染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多指真菌侵入角膜感染所致,该病进展缓慢,起病初期多存在视物模糊、眼部刺激征,无特异性表现,与病毒性、细菌性角膜炎临床症状较为相似,因此,极易出现漏诊、误诊现象[1]。FK患者诊治不当将增加失明风险,近年来受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滥用的影响,加之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导致临床上FK患病率逐渐上升[2]。药物疗法为FK治疗中常用方法,其中那他霉素滴眼液作为抗真菌制剂,抑菌、杀菌效果确切,为FK 治疗中一线用药[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那他霉素滴眼液对FK患者菌丝浸润深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FK患者103例(103眼),男54例,女49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5.98±5.39)岁;病程 7 d~4 个月,平均病程(34.62±4.20)d;角膜接触镜佩戴史19 例,植物外伤史58例,角膜铁质异物接触14例,病因不明12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畏光、流泪、眼痛及视力下降等症状。本研究获得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FK 诊断标准,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可见菌丝,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存在溃疡病灶(面积≥1 mm2)、浸润,房水浑浊,或可见前房积脓,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者;②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未患有角膜缘干细胞异常性眼病或青光眼者;④未合并其他感染性眼表疾病者。排除标准。①治疗前2 d 接受过其他抗菌药物治疗者;②无法耐受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者;③患有精神疾病,无法积极配合临床诊治者;④妊娠、哺乳期女性;⑤肝、肾、心功能损伤严重者。

1.3 方法 入选者均接受0.4%盐酸奥布卡因(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11)表面麻醉,于裂隙灯显微镜下,使用刀片刮除病灶表面,每小时1次给予那他霉素滴眼液(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292)治疗,裂隙灯显微镜每天检查1次,于治疗7 d后,那他霉素滴眼液使用次数改为每天5次,连续用药21 d;针对存在疼痛者,实施消炎止痛处理;伴有虹膜睫状体炎者,实施阿托品散瞳。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依据治疗后临床检查结果评估,其中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未见菌丝,角膜炎及前房反应、积脓消失,视力提高≥3 行为治愈;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可见少数菌丝,角膜炎、前房积脓基本消失,视力提高1~2行为有效;经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仍可见菌丝,溃疡未改变或变大,视力未提高或下降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率+治愈率。②菌丝浸润深度:依据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调整镜头调节器以保障其前后左右缓慢移动,通过电脑显示器同步显示角膜各层扫描图像,待角膜病灶部位清晰图像选定后将记录钮按下,记录角膜各层扫描图像,存入计算机,对每张图像通过微机NAVIS 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分析,经光亮值变化,共焦显微镜Z-scan 曲线可区分不同组织,将角膜内皮层、上皮层、基质层、真菌菌丝浸润按层次显示,确定其与角膜内皮层或上皮层距离,计算菌丝浸润深度,参数设置:激光光源670 nm,分辨率1 μm,放大倍率800 倍,视野380 μm×380 μm,总扫描速度60 HM,扫描深度1 500 HM。③视力:治疗前、治疗21 d 后统计两组视力情况。④眼部评分:治疗前、治疗21 d后依据病灶大小、病变深度及前房反应等方面评估,各个方面评分均计分0、1、2、3 分,计算眼部评分总分,分数越高表明病变越严重。⑤不良反应包括刺激疼痛、异物感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103例患者中治愈74例、有效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09%(100/103)。

2.2 菌丝浸润深度、视力、眼部评分 治疗后,菌丝浸润深度、眼部评分低于治疗前,视力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菌丝浸润深度、视力、眼部评分比较()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菌丝浸润深度、视力、眼部评分比较()

眼部评分(分)4.75±1.26 1.19±0.52 26.506 0.000组别治疗前(n=103)治疗后(n=103)t值P值菌丝浸润深度(μm)321.54±58.97 23.95±11.04 50.341 0.000视力0.36±0.14 0.52±0.23 6.031 0.000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2例患者出现眼部一过性刺激疼痛、异物感,其他患者均未见眼痒、眼痛及眼部红肿现象,未见全身及明显眼部并发症。

3 讨论

FK属于常见感染性疾病,多数患者具有明确发病诱因,诸如存在植物性外伤史、激素及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等,若患者未能及时有效诊治,随着病情进展,对患者视力影响较大,严重者将丧失眼球、失明,为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以快速控制病情、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4]。据报道,FK 致病菌主要以曲霉菌、镰刀菌、酵母菌、念珠菌等为主,而若早期治疗用药不规范,诸如激素或抗生素使用不当将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其中糖皮质激素将促使角膜免疫异常,导致真菌增殖后于角膜组织中扩散,进一步加重角膜损伤,而广谱抗生素扰乱细菌、真菌共生,临床应用局限性较大[5-6]。

那他霉素滴眼液作为一种眼用抗真菌制剂,为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唯一获批准使用药物,对丝状真菌敏感度较高,尤其针对镰刀菌、曲霉菌敏感度极高,可通过结合药物分子、真菌细胞膜中固醇部分分子,利于促使多烯固醇复合物形成,且可于细胞膜上形成微孔,调节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菌细胞内细胞成分衰竭,杀菌、抑菌效果确切[7]。同时那他霉素滴眼液可于眼角膜溃疡表面附着,进而将提升局部药物浓度,利于促使药物成分向角膜基质深入,充分发挥药效。本研究结果表明,103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09%,治疗后,菌丝浸润深度、眼部评分低于治疗前,视力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期间2例患者出现眼部一过性刺激疼痛、异物感,其他患者均未见眼痒、眼痛及眼部红肿现象,未见全身及明显眼部并发症。由此可见,FK 患者在接受那他霉素滴眼液抗真菌治疗后,病情控制效果确切,可降低菌丝检出率及菌丝浸润深度,改善患者眼部症状,提升患者视力,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阳辉等[8]研究指出,FK 患者接受那他霉素滴眼剂治疗不良反应少且治疗效果较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与本研究结果较相似。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少且未进行长时间随访观察,尚需通过后续研究以进一步明确他霉素滴眼液用于FK治疗中应用价值,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取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FK患者接受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安全性、有效性较高,利于改善患者眼部症状,降低菌丝浸润深度,提升患者视力。

猜你喜欢
滴眼液显微镜眼部
《用显微镜看大象》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显微镜
为什么要做眼部检查
显微镜下看沙
戴眼罩有助消除眼部疲劳
如何消除用电脑后的眼部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