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小血管病非痴呆患者CMBs数量、部位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2021-04-21 09:00陈夏张爱莲候清健
当代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岛叶脑小血管病

陈夏,张爱莲,候清健

(1.上饶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 上饶 334000;2.上饶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西 上饶 334000)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由于脑内微小血管病变所致的以红细胞渗漏、含铁血红素沉积为特征的脑实质亚临床损害,脑白质高信号及腔隙性脑梗死均属于脑小血管病变。由于CMBs 患者多无明确临床症状及体征,且对常规头颅MRI检测不敏感,既往一直被临床忽视[1-2]。近年来,研究发现,CMBs 并非无临床症状的亚临床损害,其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可能为非痴呆患者早期轻度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3]。本研究通过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判断脑小血管病非痴呆患者是否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并分析脑微出血灶数量与各领域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旨在为发现早期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本院接收的脑小血管病非痴呆患者300 例,其中男155 例,女145 例;年龄40~81 岁,平均年龄(60.56±3.47)岁;病程6个月~17 年;平均病程(11.54±1.13)年。纳入标准:病历资料完整;年龄40~85 岁;符合非痴呆诊断标准;患者对病历资料的采集与阅览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急性脑卒中或既往有卒中病史;头颅MRI 平扫显示有陈旧性缺血灶,且病灶最大直径>15 mm;伴其他系统的严重并发症;脑血管疾病以外的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伴影响认知功能的其他疾病;近期服用过影响认知功能的药物。

1.2 方法

1.2.1 影像学检查 采用美国GE Discovery MR 750 3.0T磁共振全身扫描仪及头部八通道相控阵线圈。常规头颅MRI 平扫序列及参数,T1 加权成像轴位:重复时间1 750 ms,回波时间24 ms,激励次数1.0;T1 加权成像矢状位:重复时间3 500 ms,回波时间20 ms,激励次数1.0。T2 加权成像轴位:重复时间8 500 ms,回波时间85 ms,激励次数1.0;T2 加权成像矢状位:重复时间5 789 ms,回波时间89 ms,激励次数1.5;DWI轴位:重复时间3 000 ms,回波时间75 ms,激励次数2.0。SWI 扫描参数:重复时间28 ms,回波时间20 ms,层厚2.0 mm,视野512 cm×512 cm,翻转角度20°。

1.2.2 CMBs诊断方法 由本院1名有5年以上诊断经验的影像医师依据CMB 诊断标准诊断并记录病灶资料。CMBs 影像学诊断标准:磁共振的T2-GRE 或SWI 序列中发现的直径2~5 mm,有时可达10 mm的黑色信号病灶,病灶周边无水肿,排除软脑膜血管、钙化、外伤性弥漫轴索损伤等。

1.2.3 神经心理学检测方法 CMBs数量与部位:采用微出血解剖评估量表分别记录额叶、颞叶、丘脑、小脑、顶叶、脑干、内囊、岛叶、胼胝叶、脑干、DPWW的微出血点。

1.2.4 认知功能评价方法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4]评估各领域认知损害情况。综合评估患者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计划、逻辑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认知功能。判定标准:满分30 分,评分≥26 为正常,评分<26 分为有认知障碍。受教育年限<12年,测试结果加1分以矫正文化程度偏倚。将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者纳入病例组=,其他未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者纳入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记录脑小血管病非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对比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CMBs检出数。对比病例组与对照组CMBs主要检出部位。分析CMBs数量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检验脑小血管病非痴呆患者CMBs数量、部位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小血管病非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 全部纳入的患者经评估,共有89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9.67%。

2.2 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CMBs 检出数比较 病例组89 例患者共检出CMBs 709 枚,平均(7.97±1.02)枚;对照组211例患者共检出CMBs 534 枚,平均(2.53±0.81)枚,病例组平均检出CMBs 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01)。

2.3 病例组与对照组CMBs 主要检出部位比较 病例组患者额叶、枕叶、岛叶、基底节、DPWM 检出CMBs 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病例组与对照组CMBs主要检出部位比较()

表1 病例组与对照组CMBs主要检出部位比较()

P值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68 0.080 0.095 0.056 0.069 0.095 0.056 0.080部位额叶枕叶岛叶基底节DPWM颞叶丘脑顶叶脑干小脑外囊内囊胼胝体病例组(n=89)2.01±0.07 1.52±0.04 1.47±0.06 0.89±0.07 0.28±0.04 0.16±0.05 0.15±0.03 0.15±0.04 0.14±0.06 0.14±0.02 0.13±0.04 0.13±0.06 0.11±0.03对照组(n=211)0.39±0.04 0.38±0.02 0.27±0.03 0.27±0.02 0.19±0.03 0.15±0.04 0.14±0.05 0.14±0.05 0.13±0.03 0.13±0.05 0.12±0.05 0.12±0.03 0.12±0.05 t值252.607 328.390 230.449 117.974 21.404 1.832 1.757 1.674 1.920 1.825 1.674 1.920 1.757

2.4 相关性检验结果

2.4.1 CMBs 数量与认知功能相关性检验结果 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CMBs数量与认知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412,P<0.001),即CMBs 检出数量越多,脑小血管病非痴呆患者认知功能评分越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越高。

2.4.2 CMBs检出部位与认知功能相关性分析 双变量Pearson 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额叶、枕叶、岛叶、基底节、DPWM部位CBMs 检出数与认知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321、-0.401、-0.334、-0.411、-0.386,P<0.05)。即额叶、枕叶、岛叶、基底节、DPWM 部位CMBs 检出数量越多,脑小血管病非痴呆患者认知功能评分越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越高。

3 讨论

脑微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常见于各类脑血管疾病、痴呆患者中。既往认为脑微出血无临床表现,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与健康人群早期认知功能减退密切相关。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为血管性认知障碍亚型,早期的轻度认知障碍是由脑血管性损伤所造成,进展为血管性痴呆或混合型痴呆的风险高,如能早期干预,则可避免或延缓痴呆高危人群认知功能的进一步恶化[5-6]。

CMBs在不同人群中所致的认知障碍程度及类型存在差异,故认知障碍与CMBs的数量及部位有明显相关性[7]。本研究结果显示,全部纳入的患者经评估,共有89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9.67%,病例组平均检出CMBs数量多于对照组,且额叶、枕叶、岛叶、基底节、DPWM 检出CMBs 数均多于对照组,经双变量Pearson 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CMBs 数量与认知功能评分呈负相关(P<0.05),说明CMBs检出数量越多,脑小血管病非痴呆患者认知功能评分越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越高。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病例组额叶、枕叶、岛叶、基底节、DPWM 部位CBMs检出数与认知功能评分呈负相关(P<0.05),CSVD患者认知功能与CMBs 部位关系分析表明,说明在脑小血管病非痴呆患者相关性较大,其认知功能与CMBs 部位之间并无明显关联,也由此说明额叶、枕叶、岛叶、基底节、DPWM 部位CMBs 检出数量越多,脑小血管病非痴呆患者认知功能评分越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越高。这与大脑各部位功能有关,其机制主要包括2 个方面:①CMBs 对周围脑组织的皮脂及皮质下结构通路具有直接性损伤;②CMBs 会压迫局部小动脉,引起白质出现微组织灌注不足及缺血性损伤[7-8]。虽损伤程度不严重,但若影响到大脑皮质,也会造成认知功能损害[9]。

综上所述,脑小血管病非痴呆患者的CMBs数量、部位与认知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猜你喜欢
岛叶脑小血管病
立体定向脑电图在岛叶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4例报告*
脑小血管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伤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岛叶功能及癫痫研究进展
改变七个习惯 防住六成血管病 我国首次针对生活方式与血管病关系的调查显示
高血压合并脑小血管病患者甲基化标志物研究
高级别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