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中小学生心理适应有效策略

2021-04-25 15:29丁薇赵汝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2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中小学生

丁薇 赵汝梅

【摘要】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给广大中小学生都带来了许多心理问题。2020年后半年至今,疫情防控处于常态化,假期返学后若不及时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可能会导致许多心理适应问题,甚至对他们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首先解释心理适应概念和本质,然后阐述假期返学后中小学生各种心理变化,最后提出有效干预策略,为中小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生;假期返学;心理适应;心理干预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心理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心理学从三个维度和三个层次的内涵这两个层面认识个体适应。三个维度即生理适应、心理适应和生活环境适应。三个层次的内涵是:第一层为生理适应,即个体需要调节自身的生理过程以适应新环境中发生变化的物理刺激;第二层为心理适应,即个体当面对新的挑战、挫折时,需要借助其心理防御机制,及时缓解压力、恢复内心平衡;第三层为生活环境适应,即个体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行为变化,使得自身行为符合新的社会要求,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

人的心理适应是个体适应的重要内容,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自身发展和环境变化的要求,使个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从本质上讲,人的心理适应就是“打破——重建”的内心平衡过程,即当个体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时,个体外在及内心的平衡会被打破,需要建立新的平衡以适应新环境。对于个体发展的整个过程来说,平衡永远是相对的、暂时的;不平衡则是绝对的、常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适应不仅是中小学生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每个人的终身课题。个体具备一定的心理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根据不同的标准,心理适应可分为消极适应和积极适应、主动适应和被动适应、有意识适应和无意识适应、内部适应和外部适应等。无论哪种类型,心理适应都“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这种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也是儿童智慧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经历“假期——学期——假期-……”的变化,正是学生心理适应的最直接演绎。

一、假期返学后中小学生心理所面临的变化

2020年九月份以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使中小学生心理面临更多、更大的变化,特别是假期返学后,这是因为中小学生身心发育还不完全,心理能量和综合能力有限,当周边环境发生变化时,他们做出调整和应对的能力有限。中小学生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

(一)从静态到动态的心理变化

假期是休整和休息的时间,加上疫情限制,学生活动范围减小,多数学生都处于“宅”家状态,户外活动的机会、空间和时间大大减少。假期返学后,学生每天回校,他们的校园活动大大增加。学生从一个相对“停滞”的静态状态转变到“活跃”的动态状态,经历着从身体到心理的变化和调整。

(二)从无序到有序的心理变化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放假在家,家长正常上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缺少学校和教师的监督,同时,家长没有长时间对学生进行家庭管理,许多家庭缺乏具有约束力的规则。这些因素导致中小学生容易过上“随心所欲”的居家生活,如,早上睡懒觉不起床、晚上熬夜不睡觉、长时间无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等,从而长时间处于无序状态。疫情过后,当中小学生回归校园生活时,学校秩序和纪律随之而来,多数学生有可能对规则的约束感到不适。这就需要他们快速调整心理状态和生活作息,重新适应有序、有规则的学习和生活。这样中小学生就产生了从无序到有序的较大心理变化。

(三)从个体到团体的心理变化

放假期间,多数中小学生处于个体生活的状态,身边缺少同伴的交流和互动,特别缺失与同龄人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生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而校园生活以团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人际沟通更多,要考虑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假期返学后,随着交流、互动和互助的增加,中小学生在人际沟通中的矛盾和摩擦随之而来。这种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要求他们假期返学后及时做出相应的心理调整,以适应校园环境和生活,这样他们就产生了从个体到团体的许多心理变化。

(四)从松懈到紧张的心理变化

疫情期间,假期生活处于相对轻松的状态,学生可暂时不必面对考试或其它形式的压力。假期返校后,紧张的学习生活开始,常规考试有序开展,学生难以避免成绩差异带来的“优劣”,身边同学间的比较都会演变成无形的压力。这种竞争的氛围无法回避,而且会成为学生返学后心理适应的最大挑战,这就使学生们产生了从松懈到紧張的巨大心理变化。

二、假期返学后中小学生心理适应有效策略

针对假期返学后中小学生四个方面的心理变化,为了帮助中小学生调整和适应有序紧张的校园团队生活,帮助中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适应机制,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如下:

(一)承认和接纳学生的负面情绪

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生本人,都要承认人的负面情绪是客观的和存在的,同时还要接纳负面情绪。家长和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心理适应机制。当中小学生返校生活时,就开始面临各种挑战,有的学生难免会产生焦虑、担忧、厌烦等负面情绪。因为假期相对无序甚至有些散漫的生活状态过渡到有序的学校生活状态,需要一个心理调整的适应过程。有的学生开学前向家长表示“不想上学”的想法,是因为他们还没做好回到学校需要“约束”“规则”和“改变”的心理准备。家长需静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耐心地与孩子聊聊学校和同学的趣事,帮助孩子克服回校的焦虑和担忧。承认和接纳学生的负面情绪,认真呵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学生假期返学后在学校稳定过渡的首要保障。

(二)调整身体状态,唤起仪式感

回归常态的学习生活第一关就是让身体状态先回来。首先从调整生物钟入手,返学前一周学生开始要向常规作息时间靠拢。起床和入睡有固定的时间,让身体适应新的生物节律。其次,好的身体状态需要饮食来保证,有规律的三餐保证身体能量恢复。返学前一至两周,家长应帮助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保证一定的外出时间和运动或劳动,以此调动身体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中小学生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