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于竞赛 隐于教研 让健康教育落地生根

2021-04-25 03:50胡献钊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研比赛

胡献钊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要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健康教育是提高个体健康素养的重要渠道。然而,当下一些地区或学校的体育健康教育开展状况并不理想。

2020年11月,笔者有幸参与了江苏省体育与健康学科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评委工作,大赛在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环节的教学内容是体育健康室内知识课,选手们有关健康教育的课件制作、语言表达等亮点颇多,展示了江苏学校体育在推进体育健康教育方面的成果,也引发了笔者对促进健康教育落地生根的断想。

一、厘清认知,明确使命

体育健康教育能否在学校落地生根,与人们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无关系。“体育”与“健康”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尽管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但体育锻炼仍是多数人促进身体健康的首选。把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育教学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实践性优势,既可以满足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习得需要,又能在教育过程中相互补充,从而有利于未来解决复杂情景的实际问题,如,通过体育锻炼调节情绪、改善身心健康等。由此可见,体育健康教育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必然选择。

针对健康教育课程,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以促进健康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如,2008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是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课程;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指出:,“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但现实中仍有部分教师习惯性地把体育当成单纯的运动手段,把体育健康教育窄化为简单的卫生教育,加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对体育健康教育缺少硬性要求。因此,厘清健康教育价值认知,明确课程本然使命是促进健康教育落地生根的当务之急。

本次基本功大赛把体育健康教育纳入比赛内容,折射出江苏学校体育工作者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意义与价值的重视,用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课程改革精神,稳步推进体育健康教育落地生根,诠释“健康第一”的教育情怀和责任担当。

二、真抓实干,实现刚性推动

为提高广大教师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近年来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教科院中小学教研室多次举行健康教育专项竞赛和活动,通过一系列举措,强势推动体育健康教育的实施。2018年,江苏省开全国之先河,举办初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竞赛活动,打破学科壁垒,提倡整合教学,来自全省13个大市不同学科的26名教师同台授课,邀请全国健康教育顶级专家现场点评。各学科教师通过参赛或观摩认清自身与其他学科教师在健康教学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体育教师对如何进行健康教育也有了全新的思索与认知。2019年,江苏省举行高中体育与健康优秀课评比活动,本次评比只设立2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分别是体能模块和健康教育模块。为了凸显对健康教育的重视,活动对健康教育模块的授课内容进行网络直播,并在授课间隙邀请从事健康教育研究的高校专家对现场及线上观众进行健康教育教学讲座,赛后组织评委进行点评和论坛研讨。2019年和2020年,江苏省分别开展了小学和初中的“二次备课”评比活动,本次评比把健康教育单独设立为一个项目类型进行评比。评比结束后对优秀教学设计进行再次完善,编入小学、初中教师备课用书《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探微》,供教师备课参考。这些举措明显加快了健康教育“备、教、学、评”一体化的形成。

正是有了江苏教育管理者的真抓实干,才有强势推动体育健康教育落地生根的主观能动性,才有“以赛促教” “以赛促练”“以赛引领”的扎实做法,才有广大体育教师投身健康教育的热情,才会催生江苏省体育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新局面。

三、以赛带练,锻造教师能力

《课标》明确指出,体育教师是最重要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对于体育与健康教学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当下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学能力还相对偏弱,这也是影响体育健康教育扎实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次基本功大赛也为破解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教学上能力不足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范式,主要体现为比赛内容开放、比赛空间开放、比赛网络开放。

比赛内容开放,即在赛前就明确告知选手教学设计是室内的体育健康知识课,比赛内容从初中体育备课用书《教学设计探微》中选取,按照参赛教师任教水平段抽取课题;教学设计包括学时设计意图和学时教案;教案写好后,依据教案制作上课所需课件。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时间为3小时,最终以上室内课的形式展示粉笔字与语言表达。可以看出,比赛内容既有赛前明确的指向范围,又有赛中抽签不确定的具体课题。这种如“划范围考试”的竞赛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显于竞赛、隐于教研的推进体育健康教育手段,驱使选手在备赛中不仅要充分准备所上水平段体育健康知识单元中的所有课题内容,而且要精心进行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另外,每名选手背后都有一个团队支撑,在磨砺选手的同时,也提升着教研团队的整体实力。事实上,很多选手及所属团队在备赛中都组织骨干教师进行专题教研,发挥集体智慧,整理出教材上所有内容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甚至做好了每一个课题的教学设计详案。毫无疑问,这种内容开放的比赛模式,形成了驱动各地体育健康教育教研及教学走向深入的无形动力。

比赛空间开放,即比赛中选手没有空间限制,选手在同一机房进行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遇到疑难问题可以互相帮助。语言表达竞赛环节,选手之间可以互相观摩学习,甚至互相借鉴。其“显性”目的是幫助选手的展示“尽善尽美”,“隐性”目的是提升选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自觉学习意识和能力。

比赛网络开放,即教学设计比赛时网络全程开放,选手既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与后援团进行在线网络教研,改进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设计。这种网络开放的姿态既吻合网络教研延伸互助的优势特征,也符合信息化教育发展的潮流。

诸多举措必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催生出苏派体育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巧、新、活、实”的新局面。如,《科学发展体能》一课,执教教师首先运用钟南山院士坚持体育锻炼的视频故事导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然后设计了扳手腕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认识体能强弱的悬殊,由此调动学生兴奋点,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为下面“失败者将来有没有可能战胜对手”的辩论作好铺垫,透过思辨提升学生认知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锻炼自信心。在拓展阶段,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内容进行自我评价,接着设计了案例分析、制作健身小贴士等活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纵观整个课堂设计,内容贴近生活,各环节衔接紧密,相互关联,一气呵成,达到了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生成的教育目的。换个角度看,这种“以赛促教”达到了“以赛促研”的效果,引发了教师对教学走向深入的渴求,锻造了他们在且行且修的教研路上寻微探幽的精细能力,是提升体育健康教育品质的又一“法宝”。

四、明晰权责,建立长效机制

有力监督评价是衡量政策落实最有效的手段,对于体育健康教育长效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没有标准就无法评价,更谈不上改善。所以监管健康教育开展,首先要建立与政策要求相一致的价值尺度和界限。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学校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个课时,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健康教育教学课时安排可有一定灵活性,如,遇下雨(雪)或高温(严寒)等不适宜户外体育教学的天气时可安排健康教育课……其实这些内容就是评价的要点和看点,在对学校考核督导中可将其列入评价重点,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其次,要明晰责任,建立健全评价问责机制。此外,还要积极宣传和营造健康教育的氛围,拓展教师的目标价值认同,调动教师的内在需求,努力形成政策规约,有据可依,有制可循,以面促点、点面结合的良好局面,相信体育健康教育的未来必将从被动走向自觉。

總之,体育健康教育是学校体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实来看,推进体育健康教育落地生根仍任重道远,从本次基本功大赛来看,江苏学校体育的相关举措意义非凡,为各地区推动体育健康教育提供了经验。广大体育教师理应正视问题,主动扛起“健康教育”重任,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吕钶,胡庆山.疫情之下我国体育健康教育的省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6):41-47.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研比赛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选美比赛
比赛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最疯狂的比赛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