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画材料与技法在传承中的发展与创新

2021-04-26 10:10王月
艺术品鉴 2021年6期
关键词:颜料国画技法

王月

当前,国画的绘画观念正随着社会发展而慢慢转变,其中材料与技法的运用及表现一直以来都是画家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漫长的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中,国画每一次风格与形式的转变都和材料的创新与技法的改进有着密切的关系。国画的创作发展到今天,其所使用的颜料也从最初单纯的植物颜料增加了金属材料以及矿物质材料,这些新型材料与新技法的使用为国画色彩效果的丰富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由此可知,材料对于国画艺术效果的表现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而艺术家之所以会将新材料作为国画创作的工具并运用新的技法进行创作就是为了画作可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探索性,并且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一、国画材料与技法的发展背景

如今,在全球化发展的巨大浪潮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信息交流也更加便捷频繁,多种艺术形式与审美观念被外来文化裹挟涌入。我们的文化艺术领域也在不断地承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与碰撞。因此,如何传承传统国画艺术以及如何面对外来文化等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同时也要合理地借鉴外来文化的长处,在传承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不断发展与创新国画的材料与技法。

二、中国画材料与技法的发展历史

在漫长的中国美术发展史中,我们可以发现国画风格的转变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创作者对于绘画材料与技法的要求一直是跟随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绘画观念的改变而改变的,因此,他们往往会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新型的材料与创作工具,也正是因此,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也因此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我国的绘画最早产生于远古时期的石器时代,那时石器制作方式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原始绘画艺术以及工艺美术也初步成型。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处于初步萌芽阶段,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比较简单,在绘画的材料以及工具上也没有形成特色。

到了先秦时代,绘画艺术则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这个时期产生的毛纺织品以及丝织品为绘画提供了新的材料。殷商时期,随着纺织技术进一步发展,使得织物成为重要的绘画材料。由于印染业的逐渐发展,人们对于植物颜料的运用方式开始丰富起来。那时的人们已经可以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红色、黄色以及绿色。西周时期,人们甚至还能从松烟中提取出了人工墨来,颜料运用技术十分了得。不仅如此,在西周时代时,彩漆开始大范围地被运用到生活领域中,车马以及弓矢等各种事物上都可以涂绘,使得除了传统织物之外的竹、木也变成了一种绘画材料。

图1 绢帛中国画

到秦汉时期,绘画材料与技法的运用在先秦时期的基础上发展的更为成熟,东汉时期的蔡伦在前人的造纸基础上改进出了经济便捷的蔡伦纸,虽然后来的造纸术不断改进,纸没有立刻被用于绘画,但绢帛却飞速发展成为绘画的主要材料。由此,许多杰出画家得以产生,有效地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隋唐时期,造纸术以及绢帛生产进一步发展,使得纸张也开始成为绘画的重要材料,除了纸张,在颜料上,金属颜料以及植物颜料开始在民间得到广泛使用。在元明清时期,虽然作画的主要底料仍然是绢帛(如图1),但在技法上已经开始逐步引进了西方的写实技法。尤其在元代以后,制笔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对国画技法的转变有所影响。

总而言之,我国的国画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材料与技法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不断地改进与创新。在隋唐、两宋时期,我国的绘画艺术达到了巅峰时期,元明时期之后开始逐渐下降,清代之后西方艺术形式的传入对于中国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国画的发展与创新开始成为画家与艺术家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三、国画材料与技法的发展与创新

(一)国画的新型材料与技法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与思想价值都发生了转变,新的画种也应运而生。现代重彩画作为一种新的画种在20 世纪70 年代产生,这种绘画的风格是在继承汉唐时代的绘画风格基础之上的,它侧重的是在中国画中释放色彩的表现力。后来,当现代艺术家开始将西方的抽象、构成以及装饰美感等这些艺术形式以及现代的色彩和材料加入到现代重彩画中之后,使国画形成了独特的造型以及色彩、肌理,从而具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为中国绘画表现力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型材料的运用使国画中出现一个新的变革与突破,是每个时代发展的产物,创作者们通过对各种材料性能的充分了解与认识将它们进行创新应用使材料发挥出来自己独有的特质,并在国画作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国画中新材料与技法的创新发展是时代发展与创作者情感表现的要求,如传统国画中的线条有墨色与运笔之变,到了现代却出现了金属颜料、岩彩、肌理效果等材料与技法的表现。因此,新艺术形式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国画作品的艺术趣味,还使其视觉效果产生了更多变化与突破。

(二)国画艺术中材料与技法所受的影响

二十世纪初期,西方国家就开始出现运用综合材料的绘画并对我国的国画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西方立体派画家善于将墙纸、油布以及硬纸板等多种事物拼贴在一个画面中,颜料也会将沙子、木屑等混用来使画表现出特殊的质地,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肌理效果。这些技法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国画画家便开始兔皮传统绘画技法,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了。他们将丙烯和水粉混合使用,使其在高丽纸上达到墨色交融的艺术效果,或者是运用宣纸的自然褶皱与丙烯反复叠加突出纸张的独特属性,种种尝试都在推动着国画艺术中材料与技法的发展。

除此之外,西方的写实主义绘画风格也对中国画产生了影响。西方绘画追求的是“奔放”、真实的视觉效果,因此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进行创作。西方画家经常会用肌理来表现所描绘事物的特征,如木头纹路或者是纸张的纹理等(如图2 效果)。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当代画家为了追求写实表现也开始在绘画的过程中运用中西相结合艺术形式去作画,从而探索新的绘画方式。

图2 中国画中的肌理表现

(三)国画艺术中材料与技法的继承与发展问题

对于国画的材料与技法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上我们要认真思考和研究,要想传承好国画艺术并使其有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改变绘画观念问题。继承不是一味地封闭保守,继承与创新是可以相互存在和联系的。继承需要的是接受外来的优秀文化与艺术并能接受反映现代化的社会环境。

因此,在创新发展国画材料与技法时,我们要学会在把持好度的情况下学习与发展国画,借鉴与吸收各方的优点,对于任何与国画绘画相关的材料都能认真地研究、探索与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国画材料与技法,创作出更具时代精神的绘画作品,做到虽然新颖创新却又不乏传统内涵;既没有脱离本体、改变传统绘画的精神内涵,又能反映当代社会生活与艺术特征的绘画风格,发展出独特的材料与技法。

四、小结

材料与技法在绘画创作中是相辅相成的,材料的变化会推动技法的更新,绘画创作观念的转变也会导致画家对于材料与技法的运用产生不同。因此,对于国画材料与技法的传承与创新并不意味着对传统一味地保留,也不是要让人们对外来文化和艺术全盘接纳,而是一方面注重对传统文化因素的继承,另一方面注重借鉴与汲取其他优秀的艺术形式,二者之间融会贯通,成为国画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唯有如此,国画艺术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大放光彩。

猜你喜欢
颜料国画技法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打翻了颜料瓶
论20世纪琵琶“轮指”技法的演变
手绘技法表现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国画欣赏
颜料抹在了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