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老年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观察

2021-04-26 09:16徐雅敏赵丽蓉施展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1年2期
关键词:品管圈化疗心理健康

徐雅敏,赵丽蓉,施展

1.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日间化疗病房,上海200040;2.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040

化疗是临床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多数肿瘤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对正常组织和器官造成损害,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据临床数据显示,因肿瘤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死亡的发生率为3%~10%[1-2]。肿瘤化疗患者尤其是老年化疗患者因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等负性精神问题。因此,如何降低肿瘤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负性影响已成为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3-4]发现,品管圈通过组织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人员开展讨论,以不断解决护理中存在问题,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目的,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在此过程还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精神状况,使其保持最佳状态接受治疗,也有助于患者与医护人员配合度的提升。本研究以120 例老年肿瘤化疗患者为对象,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老年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为改善患者的负性精神状况提供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日间化疗病房接受化疗的老年肿瘤患者120 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60)和对照组(=60)。纳入标准:(1)临床检查符合肿瘤的诊断标准[5],且均经实验室、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确诊;(2)年龄≥60 岁;(3)患者均接受肿瘤化疗药物治疗,无化疗药物过敏史;(4)神志清醒,可与他人正常沟通;(5)配合度较高;(6)知晓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上述全部标准的病例纳入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血液性疾病患者;(2)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3)存在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4)临床资料缺失者。具备上述任意1 项标准的患者不纳入本研究。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有可比性。见表1。

1.2 化疗方法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静脉化疗方式,根据患者的化疗方案合理选择静脉通路。研究对象中胃肠道肿瘤患者所使用的化疗药物为奥沙利铂,肺癌患者使用培美曲塞和卡铂联合治疗,乳腺癌患者使用里保多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

1.3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辅助常规检查,给予对症药物治疗;生命体征监测,评估患者病情;普及化疗相关教育知识,促进治疗有序开展;密切观察化疗过程中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予以处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品管圈活动干预,具体干预方法有:(1)组圈。品管圈活动小组成员由1 名科室护士长,3 名责任护士和6 名护理人员组织,其中科室护士长担任圈长。根据科室实际情况,明确品管圈活动理念、方法及流程。(2)主题选定。确定主题为“改善负面情绪,提升睡眠质量”。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根据肿瘤化疗药物出现不良反应产生的负面情绪与对睡眠质量的影响进行集中讨论,找出影响情绪及睡眠因素,明确接下来护理计划与进度。(3)调查数据收集。每次圈会结束后,每位组员根据分配任务收集相关数据,整理成表。(4)目标设定。根据现阶段护理中主要存在问题,明确实施目标。并对制定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确保护理工作达到预期目标。(5)数据收集整理。从收集数据中分析问题,圈员进行大脑风暴,制定后期解决措施。收集数据中包含内容有: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服用化疗药物、服用次数、剂量及产生不良反应等。(6)原因分析。采用鱼骨图分析引起负面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内容:缺乏对化疗药物正确认知,再加上受疾病折磨,使得治疗信心逐渐丧失,使得遵医嘱服用药物行为变差。此外,治疗周期较长,疾病久治不愈,会使得身体发生较大变化,增加心理负担。由于科室肿瘤患者数量较多,护理人员数量有限,在护理中并不能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了解。(7)制定解决措施。由圈员集中讨论,针对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可行性护理方案,不断提升对化疗药物认知,提升服药依从性同时,改善负面情绪,提升生活质量。详细具体方案如下:(a)入院护理:入院后,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规章制度等,帮助患者熟悉并尽快适应住院环境;讲解医院治疗医师及护理人员临床实践经验;在交流过程中询问患者基本情况,如使用化疗药物、出现毒副反应等,对病情准确评估。(b)健康宣教:通过制作和发放手册方式让家属及患者对肿瘤、化疗有初步认知;接下来由护理人员使用通俗易懂语言对化疗知识做进一步拓展,如化疗目的、意义、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提升患者对化疗的认知。(c)用药护理。根据肿瘤类型对症给予化疗药物治疗;服药前,应告知患者化疗药物名称、使用剂量及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等,同时强调按时定量遵医嘱服服用药物重要性,若出现不适后,应立即通知医务人员;治疗后30 min,还应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减少对患者伤害。(d)康复训练。待病情恢复较好时,可正确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有氧训练,提升机体免疫系统,消耗体力,促进睡眠质量提升。(8)效果确定。根据上述计划实施后,分析对负面情绪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若负面情绪或睡眠质量改善不显著,应取消或重新制定方案,再次实施。

表1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焦虑和抑郁程度评估: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6]和抑郁自评量表(SDS)[7]对2 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估。SAS 和SDS 量表均包括20 个条目,每项条目采用是四级评分法进行打分,总分为100 分,得分≥50分即表明患者存在焦虑或抑郁情况。评分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2)睡眠质量评估: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8]对2 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让患者根据自身入睡情况回答量表相关问题。该量表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功能障碍等7 项条目,各条目采用四级评分法(0~3 分)进行打分,总分为21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差。(3)心理健康程度评估: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9]对2 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10 项条目,各条目采用五级评分法进行评分,每项条目评分≥2 分即出现症状表现,>3 分表明症状达到中等及以上严重程度。评分越高提示患者心理健康程度越差。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2 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进行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程度比较 干预前,2 组患者的SDS、SDS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试验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果提示品管圈活动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见表2。

表2 2 组患者干预前后SDS 和SDS 评分比较(±s,分)

表2 2 组患者干预前后SDS 和SDS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0.05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例数60 60干预前53.84±7.35 54.02±8.31 SAS干预后38.64±5.79△▲45.91±6.81△干预前60.64±6.88 61.13±7.03 SDS干预后50.20±5.13△▲55.25±5.41△

2.2 2 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干预前,2 组患者的 PSQI 各项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2 组患者的PSQI 各项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干预前(>0.05),且试验组PSQI 各项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果提示品管圈活动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见表3。

表3 2 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 各项因子评分比较(±s,分)

表3 2 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 各项因子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0.05

项目 试验组(=60)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60)干预前 干预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2.54±0.46 1.76±0.33 1.85±0.43 1.98±0.53 1.63±0.57 1.36±0.25 2.31±0.72 1.24±0.51△▲1.03±0.43△▲1.14±0.30△▲1.09±0.26△▲1.00±0.36△▲1.10±0.13△▲1.09±0.28△▲2.58±0.55 1.78±0.41 1.83±0.32 2.01±0.46 1.65±0.51 1.33±0.30 2.28±0.65 1.66±0.63△1.44±0.58△1.33±0.40△1.37±0.53△1.29±0.51△1.26±0.53△1.21±0.26△

2.3 2 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程度评分比较 干预前,2 组患者的SCL-90 各项指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试验组SCL-90 各项指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果提示品管圈活动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见表4。

表4 2 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 各项指标评分比较(±s,分)

表4 2 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 各项指标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0.05

项目 试验组(=60)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60)干预前 干预后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2.63±0.46 2.87±0.56 2.53±0.68 2.46±0.75 2.83±0.61 2.39±0.57 2.68±0.83 2.53±0.76 2.05±0.36 2.46±0.59 1.82±0.25△▲1.76±0.20△▲1.86±0.21△▲1.77±0.13△▲1.83±0.12△▲1.59±0.18△▲1.69±0.20△▲1.76±0.19△▲1.20±0.09△▲1.86±0.24△▲2.61±0.33 2.91±0.71 2.58±0.76 2.49±0.66 2.85±0.74 2.42±0.63 2.70±0.88 2.51±0.52 2.03±0.45 2.48±0.44 1.99±0.31△1.90±0.23△1.98±0.40△1.89±0.29△1.90±0.20△1.76±0.34△1.89±0.38△1.88±0.29△1.29±0.17△2.03±0.31△

3 讨论

化疗作为杀死肿瘤细胞、控制癌症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其疗效已在临床得到广泛验证。但肿瘤化疗药物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对胃肠道粘膜、肝、肾及骨髓等产生不同程度损伤,临床以发热、呼吸困难、过敏、脱发及皮肤脱落等为主要症状,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10-11]。此外,受疾病影响,患者还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疼痛感,使得睡眠质量严重下降,不利于治疗效果提升[12]。当前,临床多采用常规护理对化疗患者进行干预,但常规护理侧重点在疾病治疗,往往忽视了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影响,导致负面情绪加重,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13]。近年来研究发现,品管圈活动在临床护理干预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姜中倩等[14]研究中提出,品管圈模式在晚期胃癌患者中应用较佳,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牟倩倩等[15]研究中提出品管圈可显著改善胃癌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2 组患者的SAS、SDS、和PSQI 各项因子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患者的SAS、SDS 和PSQI 各项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与Ye 等[16]研究结果类似,提示品管圈可进一步改善肿瘤化疗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睡眠质量的提高。品管圈活动以自主形式组建成圈组,共同分析肿瘤化疗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导致负面情绪与睡眠质量低下的原因,并找出可行性解决措施,在缓解负面情绪的同时,提升化疗患者的睡眠质量[17]。品管圈活动首先明确圈组主题、目标,接下来对现状进行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最后对实施效果进行确认,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18-19]。通过这种方式,能进一步规范护理流程,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开展品管圈后能有效缓解负面情绪,使身心处于最舒适状态,促进睡眠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分析2 组患者的SCL-90 评分可知,护理干预后,2 组患者的SCL-90 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SCL-90 各项指标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低,提示对出现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肿瘤患者予以品管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品管圈活动一方面可促进护理工作者护理主动性的增加,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另一方面,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的个性化护理方案能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进一步提高其心理健康状态[20]。

综上所述,品管圈在肿瘤化疗药物出现不良反应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其睡眠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品管圈化疗心理健康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探究品管圈在手术室安全核查管理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