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分析

2021-04-26 09:16杨倩刘祚燕王凤英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1年2期
关键词:入院神经功能血糖

杨倩,刘祚燕,王凤英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成都610000

糖尿病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高水平血糖可增加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发生风险[1-2]。既往研究发现,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个体差异性较大,仅通过卒中严重程度难以完全解释[3]。已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与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密切相关,且血糖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患者预后情况[4],但有关其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通过观察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分析探讨患者血糖水平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134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8 例,女性56 例,年龄60~83岁,平均(66.8±5.3)岁;糖尿病病程4~15年,平均(9.8±4.3)年。采用改良Rankin 量表(mRS)[5]评估患者出院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据此将患者分为恢复良好组(mRS 评分≤2 分)和恢复不良组(mRS 评分>2分)。2 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临床检查符合糖尿病、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

[6-7];(2)患者性别不限,年龄≥60 岁;(3)发病3 d内就诊;(4)患者病情稳定,可配合检查。排除标准:(1)经检查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因其他非血管性疾病导致的脑卒中患者;(3)存在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4)经检查存在其他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3 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基础疾病和相关生化资料。

1.3.1 生化指标 于入院后次日清晨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和HbA1c 等指标。根据HbA1c 水平将HbA1c<6.5%定义为血糖强化控制、6.5%≤HbA1c<7.0%定义为血糖一般控制、HbA1c≥7.0%定义为血糖未控制。

1.3.2 神经功能评估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8]评估患者入院后、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并计算神经功能好转率。神经功能好转率=(入院时NIHSS 评分-出院时NIHSS 评分)/入院时NIHSS 评分×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2 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和百分率表示,采用检验;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恢复良好组患者的年龄、冠心病、心房颤动发生率及HbA1c 水平低于恢复不良组,血糖控制水平高于恢复不良组(<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2 组患者NIHSS 评分及恢复情况比较 恢复良好组患者的入院时、出院时NIHSS 评低于恢复不良组患者,神经功能好转率高于恢复不良组患者(<0.05)。见表2。

2.3 不同血糖水平患者出院时NIHSS、mRS 评分比较血糖强化控制患者的NIHSS、mRS 评分低于血糖一般控制和血糖未控制患者(<0.05),且随着血糖控制水平升高,NIHSS、mRS 评分逐渐降低(<0.05)。见表3。

2.4 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bA1c 水平和NIHSS 评分为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0.05),见表4。

3 讨论

既往研究发现,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增加糖尿病并发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性[9]。一方面,高血糖状态会加重脑损伤,加速细胞死亡的分子过程,增加梗死体积[10];另一方面,高水平血糖也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加速血管病变,使患者出现更严重的神经缺损症状[11]。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在患者运动及生活能力改善方面起主导作用,了解血糖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在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恢复良好组患者的年龄、冠心病、心房颤动发生率低于恢复不良组,冠心病、心房颤动等疾病是影响脑卒中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患者身体机能减退,易合并冠心病、心房颤动等基础疾病,会增加脑出血风险,从而影响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bA1c 水平和NIHSS评分为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患者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HbA1c 水平会影响其神经功能恢复,与既往研究结果类似[12]。Shimoyama等[13]认为卒中前血糖控制情况可作为预测神经功能预后的良好标志物,本研究中,恢复良好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高于恢复不良组,血糖强化控制患者的NIHSS、mRS 评分低于血糖一般控制和血糖未控制患者,以上结果提示血糖控制水平可能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进展及恢复相关。糖尿病患者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在疾病进展过程中,会因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等原因,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产生氧自由基,严重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14-15];当血糖未控制或一般控制时,血糖水平会出现异常波动,一方面会加重脑血管损伤,不利于缺血半暗带的恢复;另一方面,会导致氧化应激反应的过度激活,产生更多毒性作用,影响神经修复。但经过积极的血糖控制干预后,患者血糖水平下降,机体抗氧化功能恢复,神经功能损伤得到改善,反映到临床上对应NIHSS 和mRS 评分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有所恢复。因此,临床应重视脑卒中患者的血糖水平,通过对血糖水平的监测评估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尤其对于血糖水平过高患者应提高警惕,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改善其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血糖水平与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密切相关,控制血糖水平可能更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临床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以控制血糖水平。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由于人群分布特点,在样本选择上可能存在偏倚;有关血糖水平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尚未纳入研究。后续会扩大样本量,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与深入研究。

表2 2 组患者NIHSS 评分及恢复情况比较(±s)

表2 2 组患者NIHSS 评分及恢复情况比较(±s)

项目 恢复良好组( =85) 恢复不良组( =49)images/BZ_207_2052_1849_2075_1872.png入院时NIHSS 评分(分)出院时NIHSS 评分(分)神经功能好转率(%)3.84±1.07 1.89±0.58 47.25±6.82 10.67±2.43 7.85±1.46 30.17±4.83 22.454 33.409 15.431<0.001<0.001<0.001

表3 不同血糖水平患者NIHSS、mRS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不同血糖水平患者NIHSS、mRS 评分比较(±s,分)

血糖水平 NIHSS mRS血糖强化控制( =46)血糖一般控制( =40)血糖未控制( =48)images/BZ_207_240_2469_263_2492.pngimages/BZ_207_240_2519_263_2542.png2.16±0.68 4.27±1.25 6.54±1.78 128.092<0.001 1.83±0.57 2.07±0.48 2.36±0.71 9.174<0.001

表4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因

猜你喜欢
入院神经功能血糖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