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抗疫一线女性医护人员焦虑、抑郁调查

2021-04-26 03:05张赛娜李晓虹田腾飞孟繁强王玉娟张庆娥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总分医护人员抗疫

张赛娜 王 纯 李晓虹 田腾飞 孟繁强 刘 君 王玉娟 张庆娥▲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一区,北京 100088;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院长办公室,北京 100088;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五区,北京 100088;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十五区,北京 100088;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十区,北京 100088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我国湖北武汉暴发流行,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年2月28日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上调为 “非常高”[1]。疫情爆发在全球范围导致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如焦虑、抑郁症状等,全球范围内精神心理问题发病率和心理健康需求增加[2]。

北京小汤山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用于境外来(返)京人员的筛查、疑似病例及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的治疗[3]。本研究对象服务于境外待筛查人员,工作难度相对较高。国际航班到达时间不定、周转频繁,医护人员需处理较多紧急突发事件。支援人员来自市属三甲医院,涵盖呼吸、感染、重症等十多个专业,在新的环境和新的团队工作,部分人员工作内容较前有很大区别。由于集中隔离,工作人员活动范围较小,生活相对不便且缺少亲友陪伴。以上多方面的压力和限制,可能对支援人员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出现焦虑、抑郁症状[4]。

目前,国内外研究仅限于常规一线工作人员[5],对定点筛查医院的研究较少。女性医护工作者在团队中所占比例较大,是参与抗疫的主要力量。Lai 等[6]研究发现,女性医护人员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及症状严重程度明显高于男性。本研究通过调查支援小汤山定点医院的一线女性医护人员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及早发现此类人员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为开展可行的心理支持提供科学依据,对保障女性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使其圆满完成疫情防控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4月6~10日于小汤山定点医院参加新冠肺炎筛查和救治工作的女性医生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842份,回收有效问卷659份,回收有效率为78.3%。研究对象的年龄为(33.0±6.2)岁,工作年限为(11.6±6.6)年,参与抗疫天数为(26.1±14.2)d,所有受试者均自愿参加。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调查研究对象的人口社会学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称、原工作单位情况、目前工作情况、睡眠及运动情况等。②压力知觉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10)。该量表可以评估在过去的1个月内,调查对象的生活情况以及压力状况,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1,重测相关系数为0.69。此量表分为10个条目,总分0~4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压力水平越高[7]。③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该量表可以快捷、有效地评估出调查对象的抑郁状况。对于抑郁症辅助诊断、轻、重度评估方面,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s α 系数为0.8325,各条目相关系数为0.233~0.523,和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451~0.693。此量表分为9个条目,总分0~20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抑郁程度越重[8]。④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7)。该量表广泛使用于普通医疗人群,对广泛性焦虑的筛查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s α 系数是0.907,重测信度系数是0.413。各条目间相关系数为0.373~0.714,和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709~0.869。此量表分为7个条目,总分0~21分,5、10、15分对应“轻、中、重”焦虑程度的临界值[9]。

1.2.2 调查方法 疫情期间为保证支援工作的顺利进行,本研究使用问卷星电子问卷线上调查。调查所有受试者一般资料及焦虑抑郁状况,PSS-10总分≥15分、PHQ-9总分≥5分、GAD-7总分≥5分分别提示存在明显压力、抑郁和焦虑症状。在取得各支援医院负责人的同意后,对抗疫一线女性医护人员发送问卷链接及二维码进行调查。使用统一、规范的说明,向参与调查的人员解释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填写要求。本调查以匿名形式,遵循自愿原则。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Shapiro-Wilk 检验用于连续变量的正态分布检验,对离群值和缺失值经统计学分析进行取舍或转换,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调查了659名女性医护人员,其中护士597例(90.6%),初级职称者444例(67.4%),学历为本科及以下者597例(90.6%),已婚者393例(59.6%),家中有子女需要照顾者328例(49.8%),原单位所在科室为急诊、呼吸、感染相关科室者105例(15.9%),参与过2003 抗击SARS 者77例(11.7%),参加过心理压力管理培训者301例(45.7%),每天关注疫情信息时间>1 h 者119例(18.1%),每日睡眠时间<6 h 者106例(16.1%),参加支援工作后运动时间减少者266例(40.4%)。

2.2 各量表得分情况

参与调查的女性医护人员中,PSS-10得分(15.2±4.9)分,总分≥15分的例数为396例(60.1%)。PHQ-9得分(4.7±4.0)分,总分≥5分的例数为297例(45.1%)。GAD-7得分(2.1±3.1)分,总分≥5分的例数为126例(19.1%)。同时满足PSS-10总分≥15分、PHQ-9总分≥5分、GAD-7总分≥5分的例数为10例(1.5%)。

2.3 PSS-10结果分析

以PSS-10得分≥15分为依据划分压力组与非压力组,压力组的工作内容变化大、每日关注疫情信息>1 h、每日睡眠时间<6 h 占比高于非压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密切接触确诊患者风险高、年龄、参与抗疫天数及工作年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压力组与非压力组PSS-10得分的比较[n(%)]

2.4 PHQ-9结果分析

以PHQ-9得分≥5分为依据划分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抑郁组的工作内容变化大、每日睡眠时间<6 h、参与抗疫天数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密切接触确诊患者风险高、每日关注疫情信息时间>1 h、年龄、工作年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PHQ-9得分的比较[n(%)]

2.5 GAD-7结果分析

以GAD-7得分≥5分为依据划分焦虑组与非焦虑组,焦虑组的工作内容变化大、每日关注疫情信息>1 h、每日睡眠时间<6 h 占比高于非焦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密切接触确诊患者风险高、年龄、参与抗疫天数、工作年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焦虑组与非焦虑组GAD-7得分的比较[n(%)]

3 讨论

3.1 一线女性医护人员存在压力、焦虑和抑郁状况

焦虑、抑郁是目前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2019年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焦虑症的终生患病率为7.6%,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3.4%[10]。研究发现,抗疫期间医护人员承受各种心理压力,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对个人身心健康及参与抗疫工作产生不利影响[11]。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支援抗疫一线期间,部分女性医护人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压力、抑郁、焦虑的心理问题,与多名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5,12-13]。究其原因,①因女性生理结构及机能的特殊性,大部分女性经期会出现如腹涨、疲劳、乳房胀痛等身体不适,还易表现出心情低落、易暴躁等负面情绪。如不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14]。②为按时完成筛查任务,参与一线支援的医护人员需要长时间在隔离区穿戴厚重的防护装备投入工作,为减少防护用物的不必要损耗,即将进入隔离区的工作人员会提前1~2 h 避免进食、进水,甚至穿上一次性纸尿裤,减少穿脱防护服的次数。本次支援人员的平均抗击疫情时间为(26.1±14.2)天,女性医护人员于经期进入隔离区工作,会在生理、心理产生不适感,甚至出现不良的心理状况[15]。③由于境外待筛查人员所乘航班到达时间不定,夜间医护人员需要负责大量检测、治疗任务,承担较大压力。有研究显示,频繁夜间值班会扰乱人体正常生理节奏,下夜班后的医护人员身心俱疲,睡眠质量严重下降,也会引发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16]。

总体来看,本次支援的女性医护人员年龄偏低、职称多为初中级、学历多为本科及以下,属于临床工作中的青年一线工作人员,仅少部分原工作科室为急诊、呼吸、感染相关科室,且少数人员参与过2003年抗击SARS,相关抗疫经验少。多数为已婚人员,有需要被照顾的子女,家庭负担较重。其中部分人员在支援期间运动时间较平时明显减少。但分析各量表平均得分,说明支援人员整体心理素质状况较好。说明此次抗疫任务前期准备较充分,女性医护人员心理建设较完善,可能与服务对象为待筛查人员而非确诊患者且近一半人员曾参加过心理压力管理培训有关。

3.2 一线女性护理人员的压力、焦虑和抑郁影响因素分析

3.2.1 工作内容变化 本次支援小汤山定点医院的医护工作者来自市属21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不同科室,参与抗疫期间,不仅要熟悉新的工作环境,适应并掌握新工作流程的同时还要尽快熟悉本团队的其他工作人员。此外,小汤山定点医院的工作内容为筛查境外人员以及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工作强度以及班次都较原工作单位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些变动都会加重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17]。由于支援任务紧急,需要在短期内组建医护团队,年资较高的医护人员除完成筛查、救护境外人员的工作外,还会担任管理科室的职务、协调各部门工作,工作内容较为繁重,也易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产生焦虑情绪。

3.2.2 每日睡眠时间 本结果显示,每日睡眠时间<6 h者更易产生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既往研究发现,睡眠障碍越严重的患者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而女性更易产生失眠[18],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此外,为保证顺利完成一线工作,科室管理者经常连续多日加班,疏忽了和家人的联系,无法获得良好的家庭支持,同样容易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19]。

3.2.3 每日关注疫情信息时间 很多医务工作者在支援初期对疾病了解不够全面、心理准备不够充分时,易感到内心无助和没有把握,更有甚者会有焦虑、失眠等精神心理问题[20]。为了使自己的知识储备满足工作需要,很多一线工作者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目前的疫情相关知识及治疗进展。朱玲等[21]研究显示,每日关注疫情信息时间较长者,更易产生焦虑情绪,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3.2.4 参与抗疫天数 由于此次支援人员分批次派送至小汤山定点医院参与抗疫,每批人员支援天数不同,本研究结果显示,参与一线防疫工作时间较长者更易产生抑郁情绪。因此,医院管理者可定期开展心理减压沙龙等活动帮助支援人员调整心理状态[22],并制定合理轮班机制,适当减少每批人员的抗疫工作时间,降低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4 小结

为保障抗疫一线女性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持健康的心理状况:①尽量减少工作变动,包括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团队分工,安排支援人员承担与原工作单位更相似的岗位,使其能更高效、快速地熟悉、适应一线临床工作,减轻心理压力。②合理安排支援人员的班次,保证每一位医护人员都享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能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完成一线工作,减少因睡眠不足引起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③医院管理者可安排系统性地学习新冠疫情防控知识以及当前救治工作进展的系列感控培训,使医护人员面对多渠道、冗杂的疫情信息时,受到正向、积极的引导,以更科学、理性的专业态度分辨、吸纳此类信息,以减少每日关注疫情信息的时间,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④安排适当的运动,每日适当运动可以有效改善睡眠,缓解焦虑,减轻抑郁症状,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17]。

本研究的不足为:①仅开展横断面调查,并未向一线女性医护人员采取心理干预,后续会再深入完善研究。②由于支援期间时间紧张,本研究仅调查了支援小汤山定点医院的女性医护人员,并未将其他地区及市内其他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一线人员纳入研究,样本代表性不足,层次不够丰富,今后将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总分医护人员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