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梅毒和艾滋病传染病预防控制效果评价

2021-04-26 03:05白光宇高金霞邹丽娜荣胜忠周洋靳革叶虹婷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牡丹江梅毒艾滋病

白光宇 高金霞 邹丽娜 荣胜忠 周洋 靳革 叶虹婷▲

1.黑龙江省林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林口 157000;2.牡丹江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3.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体检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4.牡丹江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教研室,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5.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口腔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传染病是常见的疾病,可通过人与人、人与动物等相互传播,是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感染后所引起的疾病[1-2]。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鼠疫等传统传染病已经被有效地控制,但是梅毒、艾滋病等新型传染病仍然在不断地涌现,这样则会对人类的健康水平造成较大的影响[3-4]。传染病的发生范围较广,且具有蔓延性,若不能及时预防和控制,则会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水平[5-6]。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梅毒和艾滋病等传染病进行预防控制十分必要。为探究健康教育干预在梅毒和艾滋病中的预防控制效果,本研究以2000例经血液检测无梅毒、艾滋病的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实施常规管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干预,对两组干预的结果进行分析,基于此总结健康教育干预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牡丹江市的2000例经血液检测无梅毒、艾滋病的体检人员,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0例。实验组中,年龄15~73岁,平均(53.20±3.91)岁,体重43~74 kg,平均(53.96±3.81)kg,男563例,女437例;共用针具史者567例,社区药物维持性治疗/清洁针具提供和交换者396例,注射吸毒史者37例。对照组中,年龄17~72岁,平均(52.96±4.02)岁;体重43~73kg,平均(54.01±3.56)kg;男559例,女441例;共用针具史者563例,社区药物维持性治疗/清洁针具提供和交换者402例,注射吸毒史者35例。两组体检人员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且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入组时无梅毒、艾滋病传染性疾病;②自愿配合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精神或智力障碍者;②存在血液系统疾病者;③合并其他传染性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干预,即常规给予体检人员健康指导,告知其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对于体检人员存在的疑问耐心地解答,并嘱咐其定时体检等。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如下。

为体检人员进行梅毒、艾滋病传染病的相关知识讲解,使其了解传染病是可预防以及可治疗的,并知晓梅毒、艾滋病传染病发生后的早期症状,若发现自身存在疑似症状,则应及时、尽早就诊。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给予体检人员健康教育,为体检人员讲解传染病的知识、相关注意事项、具体疾病的类型以及特点,并讲解疾病的预防、治疗知识以及疾病的发生机制、传染途径等,使其充分了解梅毒、艾滋病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要点。制作梅毒、艾滋病传染病预防、控制方法的知识手册,发放给体检人员,使其更好掌握相关的知识。对于体检人员存在的疑问,应耐心进行解答。

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密切观察其具体心理变化情况。常规情况下,人们对于梅毒、艾滋病传染病有着较大的恐惧心理,存在一定的偏见,应积极与体检人员交流沟通,转移其注意力,尽量舒缓其不良的心理,并告知其身体自检的方法。

保证体检人员能够充分对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有所掌握,并嘱咐其尽量纠正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告知其具体的健康生活方式。评估体检人员的健康情况,包括机体健康、心理健康、存在的疾病等,详细记录体检人员的具体信息情况,留取其联系方式,以电话的方式,随访体检者1年,来了解体检人员的具体情况,并嘱咐其定时体检,为其进行健康档案的建立。

家庭健康教育,告知体检人员日常中的相关注意事项,使其养成优质的饮食、睡眠、生活习惯。

强化梅毒、艾滋病监测,对于患病者或感染者,应早期发现疾病并治疗,及时向相关单位报告。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并接受有效的诊治,不可忽视病情,更不可进行极端报复社会的相关行为。指导体检者正确的性行为,讲解相关注意事项,以此最大程度防控梅毒、艾滋病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随访1年,比较两组体检人员的传染病(梅毒、艾滋病)总发生率,并分析两组生活满意度。以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7]评分进行评价,共计5个条目,每个条目为7个判断等级,分数越高,即代表越满意,主要包括十分满意(30分~35分)、一般满意(20分~29分)、不满意(0分~19分),总满意率=(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疾病知识掌握度以自制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评价,信度为0.82,效度为0.85,问卷回收率为100%,问卷内容包括了解疾病发生的机制、高危因素、注意事项、疾病症状、传染途径、治疗方案、预后情况、健康饮食、健康运动、健康性行为等方式,每项0~10分,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疾病知识掌握度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梅毒、艾滋病传染病发生情况的比较

实验组体检人员梅毒、艾滋病传染病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梅毒、艾滋病传染病发生情况的比较[n(%)]

2.2 两组生活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的生活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生活满意度的比较[n(%)]

2.3 两组干预前后疾病知识掌握度的比较

两组干预后的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疾病知识掌握度的比较(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疾病知识掌握度的比较(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1000 1000 57.13±6.08 56.78±6.35 1.259 0.208 89.63±5.39 80.71±8.25 28.623 0.001 126.488 72.687 0.001 0.001

3 讨论

传染病是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一种疾病,其具有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大等特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的发展,使得人口也在不断地增加,这样就增加了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8-9]。传染病预防工作不仅是针对某一地区实施预防干预,同时需要对全人类实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10]。实施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能够尽早发现传染病,并实施有效措施控制疾病的扩散[11]。梅毒、艾滋病均属于新型传染病,虽然梅毒等部分传染性疾病临床已经有疫苗可对其传播控制,但是对于艾滋病等仍然没有有效控制和根治的方法[12]。虽然艾滋病没有有效控制和根治的方法,但是临床已经知晓其具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可通过切断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以及健康教育干预等的方式来对艾滋病的发生进行预防和控制[13]。

本研究中,实验组体检人员梅毒、艾滋病传染病总发生率为0.30%,低于对照组的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活总满意率为99.70%,高于对照组的9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健康教育的应用,可有效控制梅毒、艾滋病传染病的发生率,提高人们的生活满意度以及疾病知识的掌握度。姚晋升等[14]的研究显示,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仍然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导致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卫生部门应加强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并积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更好地防治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为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传染病的最大特点是能够传染给他人,这样则会对其周围人群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威胁。对于传染病患者,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隔离干预,以此控制疾病的大范围传播。但是这样会导致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等与患者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感,增加患者的孤独无助感,因此,应加强长期的健康教育干预,积极普及艾滋病、梅毒等传染病的知识,使其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15]。同时,加强人们对于梅毒、艾滋病传染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改善自身生活习惯,从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目前,健康教育的方式较多,主要为书面教育、口头教育以及综合教育等,常规情况下,医护人员是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也可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进行教育[16]。健康教育应用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中,能够有效减少医疗费用,降低经济负担,对人们对传染病的相关恐惧心理进行控制,促进整体社会卫生知识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应用于梅毒、艾滋病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中,可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从而保证人们的生活健康质量,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牡丹江梅毒艾滋病
隐性梅毒更危险
《 世界艾滋病日》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妊娠合并梅毒该怎么办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贡献更多“牡丹江力量” 书写更精彩的“牡丹江篇章”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