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评估引导式双分护理在首发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4-26 03:03叶旭霞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精神病精神分裂症依从性

叶旭霞

江西省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西上饶 334000

精神分裂症发病于13~18周岁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对青少年的社交、适应能力及情感表达发展形成限制,而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深远的照护负担[1],高达一半成年精神障碍均起病于青少年时期[2],由于青少年心智成熟度与情感控制力低于成年群体[3],故对该年龄层精神分裂症者治疗需高度关注其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受程度不等精神症状的影响,在医疗配合方面处于低效甚至无效状态,故积极有效护理干预做为治疗的辅助推动力[4]。量化评估引导式护理指以护理评估结果为据引导出适用度较高护理干预策略,在实用性与可行性方面更具保障度[5],本研究采用量化评估引导式双分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青少年病例施加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江西省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14~18岁,平均(15.85±1.68)岁;轻、中、重度分别为16例、13例和11例,试验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14~18岁,平均(15.76±1.70)岁;轻、中、重度分别为17例、13例和1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满足精神分裂症确诊标准[6];②首次发病;③年龄13~18岁;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严重躯体病变者;②语言沟通障碍者;③严重脑部器质性病变者。本研究已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同意实施。

1.2 方法

对照组施以精神分裂症常规照护,包括针对性心理纾解与安抚,注意家庭社会支持引导利用,开展多形式健康宣教,引领患者尽快熟悉病室病区物理环境及室友、医护人员人文环境,做好病区监控与安全管理,以认知行为干预方式扭转不合理认知、促成积极治疗与生活态度,学习语言沟通、人际社会交往知识技能。

试验组接受量化评估引导式双分护理,即在量化评估前提下进行分层护理与分期护理干预,具体实施如下。

1.2.1 量化评估 入院后责任护士做详尽病历资料分析,并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7]工具对两组进行量化评估,将评分值≥60分、<80分者归入轻度症状者,评分值≥80分、<120分归入中度症状者,评分值≥120分者归入重度症状者。此后对于病情控制进展平稳者,每个月复评1次,病情突发剧变者,随时复评,以复评结果为据对双分护理策略做出适用性调整与落实。

1.2.2 分层护理 轻度症状者提供精神科一般常规照护,护患比设置为1∶3,巡视病房频次要求为每15~30分钟1次;中度症状者,安置于一级病室接受照护,护患比设置为1∶2,病室巡视频次为每15分钟1次;重度症状者,安置于重点病室,护患比设置为1∶1,确保患者24 h 行为活动处于护理工作观察视线范畴内。

1.2.3 分期护理 ①入院第1~3个月:在完成用药护理同时,将健康宣教、康复护理等纳为护理重点,借助于专项口头指导、疾控指南发放、病区疾控宣传专栏引导学习方式,向患方进行康复护理价值、方式及配合注意事宜的反复灌输,重度症状者,可于条件许可前提下设立家庭病室以利康复照护。②入院第4~8个月:主要采用半开放式照护模式,病情稳定者可行开放性照护,护理重点聚焦于早期症状识别、自我用药管理、复发预防等知识技能的教育赋予维度,选择受青少年认可与喜爱角色扮演、视频播放、图片展示等方式开展干预,促成护理对象生活兴趣激发、家庭社会生活适应过程;与此同时组织家长疾控沙龙活动,进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生活管理、疾控护理、整体康复等方面的经验与体会分享交流。③入院第9~12个月:护理重点辅导护理对象掌握提升人际沟通能力、促成社会融入回归方面,创设多种主题沟通模拟情境、社会回归演练情境让护理对象有机会习得实用型沟通与回归技能,与此同时,特别注意指导家长学习掌握如何有效协助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者完成生活适应与正常社会交往回归过程,多给予正面肯定与激励,促成护理对象稳定心理认知形成发展。干预过程中秉持自简及繁、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式原则,规避强迫执行护理行为。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治疗依从性评价 干预12个月后行治疗依从性评定,主动接受治疗、按量按时用药,评定为治疗完全依从;被动接受治疗、偶发拒用药/私藏药行为,经劝导后可改正,为治疗部分依从;拒绝治疗、私藏药物行为多发且经劝导后无改正意愿与行为,为治疗完全不依从。总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3.2 精神病性症状评价 以PANSS 行精神病性症状严重度测评,阳性与阴性量表均为7条目,一般精神病理量表为16条目,合计条目数计30个,均赋以1~7分,分别提示无至极重度症状,分值愈高提示精神病性症状愈严重。

1.3.3 生活质量评价 以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8]为工具行三个维度(动力与精力、心理社会、症状与不良反应)评定,各维度均赋为0~100分,分值愈高提示生命质量愈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治疗总依从性的比较

试验组干预后的治疗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治疗总依从性的比较(n)

2.2 两组干预前后精神病性症状评分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精神病性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精神病性症状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干预后的精神病性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精神病性症状评分的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精神病性症状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试验组对照组t值P值40 40 94.13±1.28 93.25±5.08 1.056 0.294 41.05±1.47 58.18±1.78 46.935<0.05 172.154 41.188<0.05<0.05

2.3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试验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表3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 例数 动力与精力 心理社会 症状与不良反应试验组对照组t值P值40 40 58.28±2.24 74.28±1.87 34.685<0.05 57.80±1.77 74.28±1.87 40.482<0.05 58.10±2.02 74.38±2.05 35.768<0.05

3 讨论

与同类病种成年人相比,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者症状较重、药物疗效不佳、预后结局较差[9],错综复杂、动态化的精神症状决定精神分裂症者在治疗护理配合方面的变迁与差异[10-11]。常规的精神分裂症护理通常以无差异性照护为主,照护力量、照护内容、照护时机、照护形式等方面难以与患者的病情、护理需求间形成高度匹配,导致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者的护理效果不佳。

本研究采用量化评估引导式双分护理对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者施加干预,护理时,不盲目施加无差异化护理干预,先借助科学量表进行精神病情症状严重层级的评估,然后以分层护理模式处于轻中重度精神症状者安置于相匹配的病室区域,并提供匹配的护理人力资源力量与观察频次、观察力度等,确保各层级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者在照护安全度与照护需求度方面的满足度,与此同时,本研究以分期护理形式,入院后不同时期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者提供与其病情控制进展相符的自我管理意识激发与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干预,在适宜时机、以适宜的方式,向患者供给适宜的自我疾控康复管理知识输出干预,引领其开展有效自我疾控康复活动,使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者重建价值认知体系,完成被动就治向主动配合的转变过程,提升治疗配合依从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后治疗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量化评估导引式双分护理能有效提高益发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精神分裂症者的精神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多变[12],动态变迁式精神症状会干扰护理思路、混淆护理视线,最终影响照护效果。郗玲燕等[13-14]研究指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施以科学评估基础上的治疗干预,更可能取得可靠的症状改善效果。量化评估引导式双分护理以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评估结果导引出相应护理策略,可维持护理思维的高度清晰、护理策略的高度适用、护理内容的高度相符、护理时机的高度切中,可更好地适应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病情与治疗进展所出现个体化护理需求变化,再加上护理对象受益于双分护理所表现出的较好治疗依从性行为,故可取得优于对照组的精神病性症状缓解控制效果,并改善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后后精神病性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王海荣等[15]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量化评估引导式双分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青少年病例施加干预,可显著提升该类精神分裂症者治疗依从性,促进精神病性症状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精神病精神分裂症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完形填空专练(五)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精神病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