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要求:体育课也必须布置作业

2021-04-27 00:49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体魄体育老师体育锻炼

2020年9月22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会上强调,将来体育课也必须布置作业,要把文化课的作业减下来,体育课作业加上去,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

此次发布会还透露,未来学校体育教育改革,首先就是推动在体育课上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体育课和语文、数学、外语课一样,课堂上教会的知识和技能,要勤加练习,才能掌握到位、学有所获。倘若止步于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学习,效果势必难以保证。王登峰表示:“那种认为传统的学校体育只是蹦蹦跳跳、活动身体的观念,可能已经过时了,学校体育必须做到教会、勤练和常赛。”

多维解读

体育课不该“燃烧自己照亮语数外”

近年来,“体教融合”的概念被屡屡提及,加强教育与升学过程中对体育课的重视,也多次被搬上台面讨论。如果說之前的举措与提议大多集中于分数层面,以发挥其导向作用,那么体育课留作业则是实实在在地打响了“体教融合”改革的响亮一枪。体育课留作业不仅是局部改革,可以说是对过往只注重文化课而忽视体育锻炼的纠偏,毕竟老一套教育模式的隐患已经显现出来。不过,我们也应该思考:体育课应该布置怎样的作业?如何平衡体育课作业与文化课作业的时间分配?如何“批改”体育课作业?这些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体育课作业首先要保证内容科学合理,这离不开一支专业的体育教师队伍。我们应为优秀的退役运动员进入校园当体育教师、体育教练打通通道,并且在学校里设立教练员岗位。体育教师要尽快适应自身定位的转变,改变以前“燃烧自己照亮语数外”的工作方式,让体育课真正地惠及学生。文化课老师也该转换思维,毕竟,如果文化课作业不减少,再增加体育作业,孩子们真的会吃不消。在当今城市,运动场地严重缩水,成为开展体育锻炼的“拦路虎”。在这一现状明显改变之前,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便利,比如延长运动场馆开放时间等,为落实体育课作业减少阻力。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体育课的终极意义都是培养健康的体魄,并在此基础上发掘适合学生的运动爱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体育课意义的感受会愈发强烈。因此,体育课作业还应该走出刻板模式,探寻更多灵活高效的方式。

强化体育课不能全靠升学指挥棒

重视体育基本上已成为各方共识,但在落实过程中却又很容易雷声大雨点小。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起跑线被大幅前置,为了将来获得更好的高考分数,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更倾向于在提高孩子文化成绩上下功夫。而体育课在这样的竞争体系下,自然容易被边缘化。所以,要重视体育课,甚至要在学生的作业中加上体育这一项,许多地方会选择将部分体育项目纳入升学考试,或者提高体育科目在升学考试中的权重。

但是,类似策略也有明显的缺陷。一方面,小学阶段没有中考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体育课质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其实从体育锻炼的特点而言,6~12岁这个阶段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激发孩子的体育天赋,主要也在这个阶段。如果小学阶段没有上过系统的体育课,那么很多体育人才就会因此被埋没。另一方面则是学生负担问题。体育课作业加上去,意味着出现了新的负担增量。为了确保不增负,就得把文化课的作业减下来。一增一减是理想的做法,但现实中能否实现这样的效果,很难一概而论。如果文化课作业减不下来,体育课作业又加上去了,恐怕就偏离了政策初衷。

因此,一味以考试导向作为强化体育课的手段,并非万全之策。提高体育课的专业度,探索校园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融合,从而让全社会意识到体育人才的价值,继而认可体育课,这可能才是体育课地位提升的关键。当然,这是一个复杂甚至艰难的过程,但饶是如此,也应该迎难而上,而不是一味走捷径。

备考素材

体育老师当班主任遭家长投诉

2020年9月30日,青岛某中学一名初一学生的家长,在政府网站上给市教育局写了一封投诉信。该家长表示,孩子就读班级的数学老师因怀孕无法继续担任班主任,学校决定由体育老师担任新班主任,且该班的数学课将由数学组老师轮流上课,对于这样的决定,自己无法接受。10月9日,青岛市教育局对该投诉信进行答复,表示担任班主任的体育老师是教研组长,学生管理经验丰富;数学课上课问题也已妥善解决。这投诉信被公开后,关于“体育老师能否当班主任”的问题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10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当被问到“体育老师能否当班主任”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说:“体育老师、音乐老师、美术老师、科技老师都可以做班主任,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是有教师资格证的,都是符合教师从业要求的。”王登峰同时表示,不久前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首先要完成的一项使命就是要移风易俗,希望将来体育老师当班主任不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种时髦。

素材点拨 体育老师不能当班主任?当然没有明文规定。只不过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体系里,体育课程由于在升学中所占比重较小,所以自然而然地被边缘化了,体育老师仿佛都“低人一等”,连当班主任都“不配”。因此,给体育老师撑腰,让他们理直气壮地当班主任,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提升体育课在升学评价中的权重,最终的目的还是让教育评价更合理,让学生能够更健全地成长为大写的“人”。

中考体育将达语数外同分值水平

2020年10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有关情况。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最终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将中考体育从50分提升到100分,云南成为全国首个“吃螃蟹”的省份。在云南就《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考试方案(征求意见稿)》举行听证会后,陕西省也推出了新的中考方案,同样上调了体育分值。围绕中考体育的话题,不断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素材点拨 从现有的评价体系入手,体育考试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直接动力。但是,体育走进中考,逐步提高体育分值,相关的教育配套必须先行,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改善办学条件、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

教育部答复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

2021年1月29日,“教育部答复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激烈讨论,该话题讨论量超27万,阅读量超16亿。

2020年5月,全国政协委员斯泽夫在《关注和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趋势》这一提案中称,他通过观察发现,现在的中国青少年群体中存在柔弱、自卑、胆怯等现象,追求成为“小鲜肉”式的“奶油小生”,他称之为男孩子“女性气质化”。斯泽夫认为,中国青少年的“女性化”趋势,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必将危害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

针对该提案,2021年1月28日,教育部官网发布的答复函表示,将注重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从加强体育教师配备、加强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及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问题研究等方面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素材点拨 教育不只是培养“男人”“女人”,更应注重培养人的担当和责任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让身体和心智一并健康成长,才是最该被关注的。我们对“阳刚之气”的把握,应当抓住它的精神内核,把它理解为男生、女生都应当着重培养的品质,而不是把“阳刚之气”固化为某一种性别的天然特点,刻意制造一种性别尊卑意识。

考题预测

试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进入新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和体育锻炼。《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许多学校更是鼓励学生走向操场,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可是现实中,也有一些同学不愿意上体育课,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有的同学说:“学习压力这么大,哪有闲心上体育课呢?”有的同学说:“花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不如上网了解网络里的世界!”……越来越多的学生远离了运动场,越来越多的“胖墩”“豆芽菜”出现在校园里。每逢开学军训,学生晕倒、病倒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学校的常规体能测试中,长跑成了不少人的“噩梦”。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好日子咋就养不出壮孩子呢?”

本校(未来中学)“体育锻炼大家谈论坛”邀请你作为班级代表参会,发表以“强健体魄,才有未来”为主题的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道情境交际型作文题的话题情境材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正面阐述体育、健康体魄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以及国家、学校对学生健康和体育锻炼的重视;二是从反面列举现实中部分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偏差认识和错误态度,以及出现的不良后果。考生应从这两层意思的对比中进行思考,有所感悟。

在任务情境材料中,命题人交代了交际场景——本校(未来中学)“体育锻炼大家谈论坛”、交际主体——“我”(未来中学的一名学生,班级代表)、交际对象——全校同学或同学代表、交际目的——以“强健体魄,才有未来”为主题,完成一篇演讲稿。

明确了这四项任务指令,再结合话题情境材料的内涵(强健的体魄,缘于积极的体育锻炼;不参与体育锻炼,体质就会下降),就可以进行如下立意:

1.为了美好的未来,应从小養成健康生活习惯,强健体魄;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练就强健的体魄;

3.拥有强健的体魄,未来才有施展才华的资本;

4.“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有了强健的体魄,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5.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另外,写作时一定要注意落实此前所讲的四个“交际意识”:场景意识,化抽象情境为形象画面;身份意识,将“我”置于写作情境中;对象意识,注意交流互动;目的意识,让文章的形式和内容相得益彰。

佳作展评

强健体魄,才有未来

文/王振杰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高三(1)班的学生×××,非常荣幸作为班级代表参加“体育锻炼大家谈论坛”。我演讲的题目是“强健体魄,才有未来”。

众所周知,高考竞争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压力,网络世界也消磨了我们不少时光。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远离了运动场,越来越多的“胖墩”“豆芽菜”出现在校园里。每逢开学军训,晕倒、病倒的学子不在少数;在学校的常规体能测试中,长跑成了不少人的“噩梦”。试问在场的同学们:没有健康的身体,我们怎么在学习上与人竞争?没有强健的体魄,我们怎么在未来施展自己的才华?

同学们,体育锻炼是强健体魄的重要途径。哲学家伏尔泰有言:“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而充足的体育锻炼能调节机体代谢,有助于舒缓情绪,消除压力,改善睡眠,提高自信心和幸福感。我们常常在小区运动场上看到老大爷们正激情澎湃地挥拍打乒乓球,又时常看见广场上老奶奶们正整齐划一地跳广场舞。他们年事已高,仍然坚持体育锻炼,不就是为了强健体魄,更健康地生活?反观我们有些同学,不愿意上体育课,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导致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不断下降,视力下降率、肥胖检出率却持续攀升……

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已经刻不容缓。同学们,强健体魄,需要在青少年时期就打好基础。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为什么年过八旬的钟南山院士能精神抖擞地赶赴武汉,不知疲倦地活跃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这除了他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之外,还得益于他从小重视体育锻炼,练就了强健的体魄。革命领袖毛泽东青年时期曾“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生中更是多次畅游长江,这为他日理万机打下了强健的体魄基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青年时期坚持体育运动,因此才能在九十岁高龄时仍精神矍铄地奋战在科研一线。我们现在正值青少年时期,正是强身健体的最佳时机,我们不能以“学习任务重”为借口,不愿意上体育课,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

同学们,有了强健的体魄,我们在未来才有施展才华的资本。到 2049 年新中国成立 100 周年时,中国要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时,正是我们大显身手、施展才华、为国出力的时候。我们现在不练就强健的体魄,更待何时?

为此,我向全校同学提出希望和建议。希望大家在学校,除了认真上好体育课外,每天再挤出半小时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放学回家后,能因地制宜地开展仰卧起坐、俯卧撑、跳绳等体育锻炼。

同学们,“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拥有强健的体魄不仅对自己的学习有利,也是国家对青少年的殷切期盼,更是我们未来彰显家国情怀的资本。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

这篇演讲稿具有以下四个亮点。1.场景意识强。开篇设置“问题情境(场景)”,让人仿佛看到校园里中学生身体素质堪忧的画面,为下文做好了预设。2.身份意识强。作为未来中学高三学生的“我”,深为同学们身体素质下降感到担忧,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对如何解决该问题的看法,最后提出希望和建议。3.对象意识强。“我”没有自说自话,而是在主体部分的每一段的段首用呼告语“同学们”与交际对象积极进行互动交流。4.目的意识强。文章针对演讲的对象开篇,并及时点题;主体部分围绕主旨论述,并注意与交际对象互动;结尾归纳升华主旨,结束演讲。

猜你喜欢
体魄体育老师体育锻炼
我们的体育老师
十二生肖·牛
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
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
体育老师生病了
好体魄 跑出来
体育老师教你语文
体育老师教数学需从长计议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