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时代语境与新青年视角 打造高分作文

2021-04-27 00:50黄德初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9期

黄德初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自古皆然,高考作文也不例外——它既是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人文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全面检测,也是一个时代社会思潮的缩影。特别是2021年高考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目,“体育之效”的主题体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核心需求,而“强弱之辩”则强化了考生的責任担当,突出了对考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下面,就以该题为例,建议大家在进行2022年高考作文备考时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1.思想为王。近年来,高考作文首先考查的是考生的思想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卷老师首先看的也是考生文中之“道”的高下,即思想认识是否深刻,见识是否有高度。如,有考生认为“强者不可以滥用其强,弱者应自强奋发”,还有考生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增益其所不能,从弱者转化为强者”……这些观点体现了考生的唯物主义发展观和辩证法思想,这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思想认识水平。当然,也有考生就体育论体育,缺乏普遍联系,这虽不算偏题,但这般见识显然就等而下之了。

2.内容第一。远见卓识,需要有典型而鲜活的内容来支撑。如,无论是论述“自强奋发”,还是倡导“增益其所不能”,如能联系“1917年”这一时代背景,联系诸如鸦片战争、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全面脱贫等重大历史事件及在这些事件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的事迹,并对“强弱之辩”展开论述,那么文章就会显得有思想、有见识、有血肉,当然便会得高分。

3.时代语境。“文章合为时而著”既是古训,又是中国历代青年担当历史使命的自觉。该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谈启示意义,以及“感悟与思考”,即要求基于解决现实问题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历览近几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目,这一主题是清晰的,也将会是延续的。因此考生要时刻保持对时代的关注与对现实社会的关切。

4.青年视角。回溯近几年高考,作文题中出现得最多的关键词是“青年”“自己”“我”“个人”“你”。这些关键词都指向同一视角——“新时代新青年”,即要求考生“写有‘我之文”。如有考生在文中写道: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也即将投入社会建设的浪潮之中。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我定将增益我所不能!我愿成为纪德笔下“燃烧的炽热灵魂”,为个人青春之理想与中国复兴之梦不懈奋斗。生而弱乎,增其不能。马克思曾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人代表的精神。”愿我能与千千万万青年一起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这段文字就从“我”——新时代青年的视角很好地回应了新时代赋予考生的命题。

要做到上述四点并不难。著名特级教师葛福安曾给出这样的审题“金钥匙”:“今天,我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带着这个问题去审题,从题目的材料和要求中逐一去找出问题的答案,从“新时代语境,新青年视角”去构思写作,定会写出一篇高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