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油、MS-222和异丙酚对大黄鱼的麻醉效果分析

2021-04-27 02:06张晓林刘贤德
渔业现代化 2021年2期
关键词:大黄鱼麻醉剂异丙酚

杨 乐,张晓林,刘贤德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农业农村部东海海水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21)

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是中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1-2]。大黄鱼对于人工操作、噪音、运输等会表现出极其明显的应激反应,长途活体运输常导致较高的死亡率,现已成为大黄鱼活体物流的技术瓶颈[3]。麻醉剂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地用于催产、标志及运输等渔业生产和研究之中。常见的渔用麻醉剂有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MS-222)、丁香油、二氧化碳、2-苯氧乙醇和乙醚等,其中最常用的是MS-222和丁香油,异丙酚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麻醉剂[4-8]。多项研究证明,麻醉剂在降低鱼类对捕捞、人工操作及运输等应激反应方面发挥较好的作用[9]。

研究了丁香油、MS-222、异丙酚在不同质量浓度和水温下对大黄鱼的麻醉效果,并将适宜剂量的3种麻醉剂用于模拟运输,以评估对运输应激的缓解作用,同时对3种麻醉剂的麻醉效果和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为后期开展大黄鱼的长途活体运输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用鱼选自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三都澳海区,规格均一、体表无伤、生长状况良好的大黄鱼成鱼,体质量(250.52±15.30) g,体长(22.36±2.02 cm),从养殖海区运至集美大学水产学院试验场暂养2周,连续充气,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商业配合饲料,并进行排污换水处理,其间除去死亡或存活状况不好的鱼,一周后开始试验。

试验用3种麻醉剂:丁香油(华硕香料油有限公司),密度1.05 g/mL,纯度(以丁香酚计)为99%,橘黄色的油状液体,有浓重香味,不易溶于水,使用时先按照丁香油∶乙醇=1∶9的体积比配置成母液后再溶于水;MS-222鱼用安定剂(上海渔夫宝水产用品有限公司),淡黄色液体,可直接溶于水,纯度在99.5%以上;异丙酚(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密度0.962 g/mL,纯度为98%,乳白色脂溶性制剂,微溶于水。

1.2 麻醉试验

试验前先将试验鱼停食2 d,再将鱼从养殖池转入装有麻醉剂的容器中,观察鱼的活动状态。待鱼进入麻醉状态后将其转入干净的海水中进行复苏,并用秒表记录麻醉和复苏过程中鱼的各种行为特征出现的时间。不同质量浓度麻醉剂对大黄鱼的麻醉试验中,设置丁香油质量浓度为5、10、20、40、80 mg/L;MS-222质量浓度为30、40、50、60、70 mg/L;异丙酚质量浓度为0.1、0.2、0.4、0.6、0.8 mg/L。依据不同质量浓度麻醉剂对大黄鱼的麻醉效果,选择适宜的质量浓度对大黄鱼进行不同水温条件下的试验,设置水温为10 ℃、15 ℃、20 ℃、25 ℃、30 ℃。

1.3 模拟运输试验

依据麻醉试验结果,设置质量浓度为10 mg/L的丁香油、40 mg/L的MS-222和0.2 mg/L的异丙酚对试验大黄鱼进行麻醉,待大黄鱼进入麻醉状态后将其放入装有4倍鱼体重量水(鱼水质量比为4∶1)、充氧的密封塑料袋内,设置5个时间段(12 h、24 h、36 h、48 h、72 h)进行模拟运输试验。每种麻醉剂试验5袋,每袋2尾鱼,将装有大黄鱼的密封塑料袋放入温度为20 ℃、15 ℃、25 ℃的恒温箱内,每隔6 h对密封塑料袋进行换气充氧。模拟运输12 h、24 h、36 h、48 h、72 h后将鱼从塑料袋中取出放入干净的海水中进行复苏,观察试验鱼的生存状态并计算复苏率。

1.4 数据分析

从把鱼放入装有麻醉剂的水体中开始,到鱼出现各种麻醉行为阶段的时间来反映麻醉效果,再将其放入干净的海水中为开始,记录鱼出现复苏行为阶段的时间来评估复苏效果。复苏率为麻醉剂作用一段时间后,从复苏到完全复苏的鱼尾数占试验鱼总尾数的百分比。

采用Excel 201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用Origin 9.0软件绘制相关图表。数据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差(Mean±SE)表示,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无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大黄鱼麻醉阶段和复苏阶段的行为状况

在3种麻醉剂作用下,大黄鱼在麻醉和复苏阶段表现出一系列明显不同的行为状态(表1),据此可区分不同的麻醉或复苏阶段。其中,麻醉以进入A3阶段为宜,复苏以进入R4阶段为宜。

表1 麻醉及复苏各阶段鱼的行为状况

将大黄鱼放入装有麻醉剂的容器后,起初有明显撞壁应激行为,一段时间后鱼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降低,撞壁行为变得不明显,鳃盖张合频率降低,但鱼体仍然可以水平游动(A1阶段);接着鱼体失去平衡,时而侧翻游动(A2阶段);进而停止游动,侧躺于容器底部,不再进行连续性游动(A3阶段),此时认为鱼体已进入麻醉状态。如果质量浓度过高,麻醉鱼会停止呼吸(A4阶段),这种状态被认为是深度麻醉状态。经过一定时间后,将处于A3阶段的鱼放入海水中进行复苏,一段时间后恢复呼吸(Rl阶段),随后鱼体行为逐渐恢复正常,直至完全正常(R4阶段)。

2.2 不同麻醉质量浓度的麻醉效果

图1所示,在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麻醉剂下,大黄鱼进入麻醉的时间各不相同,但三者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即麻醉剂的质量浓度越高,大黄鱼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越短,完全复苏所需时间越长。丁香油在5~10 mg/L范围内大黄鱼进入麻醉的时间降幅最大,在10倍以上;在10~80 mg/L范围内时间降幅相比较小。MS-222在30~40 mg/L范围内大黄鱼进入麻醉的时间降幅最大;在40~50 mg/L范围内大黄鱼进入麻醉的时间几乎没有变化;在50~70 mg/L范围内进入麻醉的时间降幅相对较小。异丙酚在0.1~0.8 mg/L范围内大黄鱼进入麻醉时间降幅差别不大。

图1 3种麻醉剂不同质量浓度下鱼体进入麻醉状态(A3阶段)及完全复苏(R4阶段)的时间

2.3 不同水温下的麻醉效果

设置丁香油10 mg/L、MS-222 40 mg/L、异丙酚0.2 mg/L,探讨不同水温条件下对大黄鱼休眠诱导所需时间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在10~30 ℃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水温的改变,鱼体进入麻醉时间均呈先增后减趋势。在丁香油中,水温为20 ℃时,鱼体进入麻醉时间最长;在MS-222中,水温为15 ℃时,鱼体进入麻醉时间最长;对于异丙酚,在水温为25 ℃时,大黄鱼进入麻醉的时间最长。

图2 水温对3种麻醉剂麻醉效果的影响

2.4 模拟运输试验的复苏率

按照麻醉试验得到适宜麻醉质量浓度和水温对大黄鱼进行模拟运输,不同运输时间下的复苏率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大黄鱼复苏率会逐渐降低。当模拟运输时间为24 h时,丁香油和MS-222麻醉的复苏率为90%,而异丙酚麻醉的复苏率为70%。

图3 运输时间对大黄鱼复苏率的影响

3 讨论

3.1 丁香油、MS-222、异丙酚麻醉大黄鱼的适宜质量浓度选择

Marking等[10]认为,理想的麻醉剂质量浓度需同时满足被试动物3 min之内进入麻醉状态,5 min之内苏醒的要求。

丁香油价格低廉,安全性高[11]。试验中,丁香油质量浓度为5 mg/L时,大黄鱼长时间不能进入麻醉状态,可能是由于丁香油质量浓度过低所导致的;在10~40 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大黄鱼进入麻醉时间相差不大且复苏时间较短。由于高质量浓度的麻醉剂会对鱼体造成伤害,选择10 mg/L的丁香油为本试验的适宜质量浓度,试验结果与赵艳丽等[12]对大黄鱼的麻醉效果结果一致[13]。

MS-222易溶于水,复苏时间短[14]。对鲫鱼、金鱼、罗非鱼的研究中表明,在运输过程中使用MS-222既能提高活体的存活率,又能延长运输时间,这与本试验结果一致[15-17]。但其具有酸性,会对鱼体的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18]。试验中,MS-222质量浓度为30 mg/L时,鱼体不能进入完全麻醉状态。在40~50 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MS-222对大黄鱼的麻醉效果相似。但50 mg/L的MS-222,对鱼体的麻醉时间超过了3 min,不符合理想麻醉质量浓度的要求。因此,40 mg/L的MS-222为本试验的适宜质量浓度。

异丙酚具有低浓度,高效率的特点[19]。试验中,异丙酚的质量浓度为0.1 mg/L时,大黄鱼可在3 min内进入麻醉状态,但其剂量不易掌握。且麻醉试验初期,大黄鱼的应激水平明显强于丁香油和MS-222。在0.1~0.8 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麻醉时间随着麻醉剂质量浓度的升高而缩短,与 Balko等[20]研究结果相同。质量浓度在0.2~0.6 mg/L内,异丙酚对大黄鱼的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所以0.2 mg/L的异丙酚为本试验大黄鱼的适宜质量浓度。

3.2 水温对麻醉效果的影响

水温是影响麻醉效果的重要因子。通过研究青鳉、虹鳟、斑点叉尾鮰表明,在有效质量浓度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鱼类进入完全麻醉状态所需时间会缩短[21-23]。这主要是因为鱼鳃是麻醉剂进入鱼体的主要途径,温度升高时增加了其呼吸频率,使得单位时间内麻醉剂通过鱼鳃的剂量增加,从而减少了鱼体进入麻醉的时间[24]。然而,本试验结果显示,3种麻醉剂随着水温的升高,进入麻醉时间先增加后减小。在15~25 ℃时,3种麻醉剂使大黄鱼进入麻醉状态需最长的时间,推测原因可能是15~25 ℃处于大黄鱼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在此温度范围内,大黄鱼具有较强抗逆性,能够抵抗外部环境的变化,因而进入麻醉状态所需时间最长,但具体的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也有研究表明,水温较高时麻醉剂的效果降低,即在较高温度下,鱼麻醉运输后的复苏率和存活率大大降低[25]。目前,关于水温对鱼类麻醉效果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争议,这可能与鱼的种类、长度和体重、性别、状态、压力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26]。

3.3 丁香油、MS-222、异丙酚模拟运输的复苏率及成本比较

在运输过程中大黄鱼应激性强,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但通过合理使用麻醉剂可降低其死亡率[27]。试验结果显示,运输时间为12 h时,丁香油、MS-222、异丙酚的复苏率都在80%以上。延长运输时间至24 h,丁香油和MS-222的复苏率为90%,而异丙酚的复苏率仅为70%,已不具备实际运输的意义。说明丁香油和MS-222的麻醉效果好,在对大黄鱼进行短距离运输时,可优先考虑。根据市面上出售的2种麻醉剂的价格可得,丁香油单价0.33元/mL,MS-222单价0.23元/mL,两者售价相差不大。但是,由于丁香油的不溶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加无水乙醇按1∶9(丁香油∶无水乙醇)的体积比配置成母液后使用,这相当于增加了丁香油的体积,减少了用量,间接地减少了经济成本。综合考虑可得,相对于其他2种麻醉剂,丁香油更适合作为大黄鱼活体运输的麻醉剂。

4 结论

比较了丁香油、MS-222和异丙酚3种麻醉剂对大黄鱼的麻醉效果。结果显示,当丁香油、MS-222和异丙酚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 mg/L、40 mg/L、0.2 mg/L时,大黄鱼的适宜麻醉水温分别为20 ℃、15 ℃、25 ℃,其中,丁香油的麻醉效果较好,经济成本更低。建议在大黄鱼的活体运输中,可优先考虑丁香油。

猜你喜欢
大黄鱼麻醉剂异丙酚
温州市三种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品质特性研究
大黄鱼的前世今生
基于CNKI数据库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麻在高危妊娠妇女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宁德大黄鱼产业升级之路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麻醉剂的使用
阴差阳错的麻醉剂
Scientists Make Plants“Fall Asleep”
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中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