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龄及性别对行光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2021-04-27 09:55刘敬敬陈小云
医疗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光疗病理性胆红素

刘敬敬,陈小云

厦门市儿童医院 (福建厦门 36100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又被称为新生儿黄疸,患病率高达50%左右,是新生儿时期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新生儿期间,胆红素代谢异常会引起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的升高,通常表现为皮肤、巩膜和其他脏器的黄染等。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无需干预,可自行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则需根据病情给予不同治疗,严重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损伤及功能残疾。有研究表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Cremer 等[2]首次发现,光疗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具有治疗效果好、无创及安全性高等优点,因此,其成为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光疗在不同日龄、不同性别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32例行光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5例,女77例;97例日龄<5 d;80例日龄5~10 d;55例日龄>10 d。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同时通过伦理委员会免知情审批。

纳入标准: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诊断标准[3];未接受过换血治疗;足月儿;能够适应光疗。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早产儿;巨大儿;合并先天性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白蛋白、维生素C、维生素B2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SYL68YXK-7型蓝光箱(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实施光疗,光疗箱上面是蓝光灯,下面是LED 灯,护理人员帮助患儿脱掉全部衣物后使其躺在光疗箱中,并为其佩戴黑色眼罩,穿戴纸尿裤;蓝光波长设置为440~450 nm,光箱温度设置为30 ℃,均使用间歇蓝光照射,4 h/次,4次/d,每次照射后间隔2 h,连续应用3 d。

1.3 评价指标

分别于光疗前、光疗后测定所有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不同日龄、不同性别患儿光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日龄患儿光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光疗后,不同日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光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后,日龄5~10 d 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程度大于日龄<5 d 及>10 d 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日龄患儿光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s)

表1 不同日龄患儿光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s)

日龄 例数 血清总胆红素(μmol/L) t P光疗前 光疗后<5 d 97 298.47±50.70 199.17±52.30 24.374 <0.001 5~10 d 80 319.42±37.83 206.74±46.80 28.929 <0.001>10 d 55 297.35±51.67 198.72±60.42 27.767 <0.001日龄 例数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程度(μmol/L) F P<5 d 97 99.30±40.12 3.871 0.022 5~10 d 80 112.68±34.84>10 d 55 98.63±26.34

2.2 不同性别患儿光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光疗后,不同性别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光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后,不同性别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如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差、胆红素排泄能力缺陷、肠肝循环增加等,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在黄染2~3 d 后消退,至第5~6天皮色恢复正常。病理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通常具有发病早、病情严重、进展快、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现等特点。病理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严重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通常称“核黄疸”,易造成神经系统损害,进而导致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对于病理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若未能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治疗,则会给新生儿造成一定的损伤,亦会为其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

表2 不同性别患儿光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s)

表2 不同性别患儿光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s)

性别 例数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μmol/L) t P光疗前 光疗后男 155 301.98±45.87 199.43±49.27 34.755 <0.001女 77 312.37±51.10 206.20±58.45 27.203 <0.001性别 例数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程度(μmol/L) F P男 155 102.55±36.74 0.019 0.891女 77 106.17±34.25

生理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症状可自行消退,病理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则会对大脑及多个脏器造成损伤,危害患儿健康。有研究表明,体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一定数值可能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4]。然而,人体内血清总胆红素含量过高则可导致脑损伤,病理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若未得到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超过10%,且70%治愈患儿会出现远期后遗症,如听力障碍、脑瘫及脏器损伤等[5]。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预防其向胆红素脑病进展的常用方法。换血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快速方法,可以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预防胆红素脑病,但换血有心脏停搏等危险,并有继发感染的可能,需严格掌握指征[6]。光疗法通过切断体内未结合胆红素分子中的氢键,使不溶于水的未结合胆红素发生异构体的改变,暴露亲水基团,变为水溶性,最终经肠道及尿液排出,具有无创伤、治疗效果好等优点[7]。

本研究结果显示,光疗后,不同日龄及性别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光疗前;与日龄<5 d 和>10 d 患儿比较,日龄5~10 d 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最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入院日龄对后期的治疗疗效有一定影响,这与陈风展[8]的研究结果类似。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不同性别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光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性别对治疗效果无太大影响。

综上所述,出生5~10 d 时,光疗干预可更有效地改善新生儿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利于疾病好转,而性别差异对光疗效果影响不大。

猜你喜欢
光疗病理性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探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强化光疗的效果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两种护理方式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对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