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肢再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对策

2021-04-27 09:55曹爽
医疗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断肢下肢血栓

曹爽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 (辽宁营口 115007)

断肢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再植术是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式[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与患者血液浓稠度增加、血液在静脉管腔内异常凝结密切相关。DVT 患者若未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急性期时易诱发肺栓塞,严重危及其生命。一般情况下,经DVT 手术后,部分妊娠、产后及断肢再植术后患者发生DVT 的风险仍较高,此现象在临床上难以引起重视[2]。因此,评估断肢再植术后DVT 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断肢再植术后DVT 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79例断肢再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43例;年龄≥60岁28例,<60岁51例;体质量指数<30 kg/m237例,≥30 kg/m242例;有静脉血栓史33例,无静脉血栓史46例;有围手术期感染41例,无围手术期感染38例;有中心静脉置管41例,无中心静脉置管38例;使用止血药32例,未使用止血药47例。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外科学》中断肢再植适应证[3];接受断肢再植术治疗;无意识障碍;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合并肝、肾、肺功能基础障碍,造血系统疾病及其他严重器官性疾病的患者;术前存在DVT 的患者;精神异常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

1.2 方法

1.2.1 DVT 的诊断标准参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2015年修订稿)》[4]判断患者是否发生DVT。

1.2.2 基线资料统计

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记录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静脉血栓史、围手术期感染、中心静脉置管、使用止血药等相关内容,评价以上各因素对断肢再植术后DVT 的影响,找出可能诱发断肢再植术后DVT 的影响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非条件多项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79例断肢再植术患者中,20例患者发生DVT,占比25.32%;59例患者未发生DVT,占比74.68%。由卡方检验分析得出,不同性别及体质量指数、有无围手术期感染、有无中心静脉置管的DVT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有无静脉血栓史、有无使用止血药的DVT 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年龄、有无静脉血栓史、有无使用止血药均可能是导致断肢再植术后DVT 形成的影响因素,见表1。

2.2 多因素分析

将年龄、有无静脉血栓史、有无使用止血药纳入自变量并为其赋值(见表2),将断肢再植术后是否发生DVT 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由非条件多项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年龄≥60岁、有静脉血栓史、使用止血药均可能是导致DVT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3。

表1 断肢再植术后DVT 发生的单因素分析[例(%)]

表2 自变量赋值表

表3 断肢再植术后DVT 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目前,DVT 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相关研究表明,既往有充血性心力衰竭、静脉血栓形成史、肥胖、下肢静脉曲张等均为DVT 的高危因素[5]。DVT 是由下肢深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或血液呈高凝状态等因素导致血液凝结异常,从而诱发肢体肿胀及远端静脉高压的一种病症。有效识别引起DVT 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时予以术前评估,对降低该疾病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 回归分析,年龄≥60岁、静脉血栓史、使用止血药均可能是导致DVT 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可能为:(1)年龄≥6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的老化日渐严重,老化的血管内膜粗糙不平,易导致血小板附着在粗糙的内膜表面,释放凝血物质,继而使红细胞聚集形成血栓,此外,老年人运动量相对较少,血流缓慢,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性较高,小肌肉的泵作用减弱,血液在血液静脉丛和静脉瓣袋内淤滞较重,致使形成血栓;(2)静脉血栓史,经临床调查,有23%~26%的急性DVT 患者既往有过静脉血栓病史,新形成的血栓往往来自原来病变的静脉,且其血液通常呈高凝状态,故静脉血栓史可能为DVT 的影响因素;(3)使用止血药,当使用的止血药物种类及用量过多时,血液循环会变慢,这增加了DVT 的发生风险[6]。对此,制定护理改进方案如下。(1)健康宣教:对较大可能发生DVT 的患者,责任护士需给予其健康教育,为其详细介绍DVT 的病机、发生因素及对身心健康可能带来的影响;由责任护士从患者的肢体远端至近端循序渐进地予以按摩护理,但需注意避开手术部位,这有利于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为患者解释按摩下肢的目的及重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警惕性及治疗配合度,以更好地预防DVT 的发生。(2)功能训练: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家属以正确的方式照顾患者,并嘱患者积极开展功能训练,以加速静脉回流;对于卧床休息的患者,需定期更换其体位,并加强皮肤管理,每日擦洗皮肤,涂抹润肤剂,必要情况下给予气垫床护理,以减少褥疮;若患者长期卧床,则可在床上活动四肢或给予其适当按摩,有助于加速血流,以身体不感到疲劳为宜[7]。(3)病情观察:密切关注患者主诉,且注意观察其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等状况,若发现患者疼痛加剧,则需开展双下肢相应平面周径测量与记录工作,若测量结果显示周径差>0.5 cm,则需及时告知医师给予相应的处理[8]。综上所述,年龄≥60岁、有静脉血栓史、使用止血药均可能是导致DVT 发生的危险因素,故需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以减少DVT 形成。

猜你喜欢
断肢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断肢及断指的再植治疗以及固定修复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断肢再植失败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研究
VSD生物材料在毁损性断肢中的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