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肺康复综合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4-27 09:55游慧敏危秋平林硕黄榕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学科康复

游慧敏,危秋平,林硕,黄榕(通信作者)

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 (福建厦门 361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多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肺功能呈进行性减退,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1-2]。目前,单一肺康复训练不能满足患者多样化的护理需求,康复效果不理想。多学科肺康复综合护理是由不同学科专业人员组成护理小组,各成员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为患者提供优质化、全面化的护理服务,从而促进患者身心健康[3]。本研究探讨多学科肺康复综合护理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COPD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51~76岁,平均(64.56±5.24)岁;肺功能分级:Ⅰ级19例,Ⅱ级17例,Ⅲ级6例。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50~78岁,平均(64.58±5.26)岁;肺功能分级:Ⅰ级20例,Ⅱ级18例,Ⅲ级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诊断标准[4];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疾病致无法沟通交流的患者;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嘱患者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出现异常立即汇报医师处理。

观察组实施多学科肺康复综合护理。(1)成立多学科肺康复小组:由1名责任护士、1名心理咨询师、1名康复师、1名营养师组成护理小组,责任护士负责患者健康教育、日常护理等工作,心理咨询师负责心理咨询,康复师负责具体康复训练,营养师负责营养指导。(2)健康教育:责任护士依据患者文化程度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发放COPD 健康手册,详细讲解COPD 发病机制、护理注意事项等,嘱患者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师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真实想法,给予其安慰和支持,列举病情恢复良好的病例,邀请自我管理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分享自己就医经历和康复经验。(4)康复训练:康复师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运动耐力等情况,指导患者行缩唇呼吸(患者用鼻吸气,呼气时口唇缩拢呈吹口哨状,将气体缓慢呼出,吸气与呼吸比为1:2)与腹式呼吸训练(患者呈坐位或站立位,吸气时充分使腹部膨隆,呼气时腹部塌陷,吸气与呼吸比为1:2),10~15 min/次,2~3次/d;指导患者行太极拳、慢跑、哑铃等上下肢及全身肌力的运动锻炼,依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和时间,30~45 min/d。(5)营养指导:营养师帮助患者合理搭配每餐食物,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蛋白质占15%~20%,碳水化合物占50%~55%,脂肪占30%~35%。

两组均持续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的肺功能、生命质量和护理满意度。(1)肺功能:记录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水平。(2)生命质量:采用St George's 呼吸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从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3个维度评价,共51个条目,总分100分,评分越低表示生命质量越高。(3)护理满意度:出院前发放我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从服务态度、操作技术、心理疏导等4个维度评价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56,重测效度为0.866,共20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100分,80~100分为完全满意,60~79分为部分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EV1、PEF 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肺功能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FEV1 为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PEF 为呼气流量峰值

组别 例数 FEV1(L) PEF(L/min)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2 2.46±0.32 3.29±0.36a 175.69±20.19 312.02±25.17a观察组 42 2.51±0.33 3.78±0.38a 176.84±20.25 354.19±26.13a t 0.705 6.067 0.261 7.533 P 0.483 0.000 0.795 0.000

2.2 两组SGRQ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GR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GRQ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GRQ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SGRQ 评分比较(分,±s)

注:SGRQ 为St George's 呼吸问卷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42 47.26±6.47 40.38±6.29 4.941 0.000观察组 42 46.94±6.38 35.41±6.16 8.426 0.000 t 0.228 3.659 P 0.820 0.000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COPD 患者的康复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多数患者因缺乏有效、全面护理干预和康复指导,致使病情反复发作,肺功能逐渐恶化,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负担[5]。常规康复护理以疾病为中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病情,但护理措施较为单一、片面,易忽视患者的全面护理,不能满足患者多样化的护理需求,不利于其肺功能康复[6]。多学科肺康复综合护理以多学科合作团队为基础,由责任护士、心理咨询师、康复师、营养师组成护理小组,给予患者全方位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FEV1、PEF 水平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SGRQ 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多学科肺康复综合护理干预COPD 患者,可改善其肺功能,提升其生命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多学科肺康复综合护理能够充分发挥多学科团队的专业优势,责任护士加强对患者的针对性健康宣教和指导,利于积极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提高其对肺康复的重视程度,促使患者积极主动参与疾病护理,为疾病康复奠定良好基础[7-8];心理咨询师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可有效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促使患者身心健康,从而促进患者康复;专业康复师负责指导患者肺康复训练,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针对性呼吸功能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呼吸肌耐力和肌力,减轻气流受限程度,改善呼吸肌疲劳状态,从而改善患者的肺功能[9],且适量的有氧训练能够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提高其运动耐力和身体素质,进一步增强患者的心肺和呼吸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10];合理营养干预能够保证患者营养摄入充足,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况,提高身体机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综上所述,多学科肺康复综合护理能够改善COPD 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命质量和满意度。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学科康复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